《千年回眸王安石》
第53节

作者: 独孤慕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2-30 13:47:50

  第九章:庆历新政40
  在观望等待了一些时间之后,宋廷上下惊喜的发现——辽夏交恶实有其事,双方大战一触即发!幸灾乐祸的宋人为了坚定夏人对辽作战的信心,宋仁宗听从了出使辽廷归来的余靖建议:立即封册李元昊,使得李元昊安心全力对付辽兴宗。
  辽夏大打出手,宋廷上下于其间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宋人如此举措,亦无可厚非,可以视为国际间政治博弈的你来我往而已。
  辽兴宗为自己的吹牛之举付出了血的代价,损失之大,便是每天去敲宋人的猪缸也难以在短期内夺回全部损失——辽兴宗亲征,十万大军很快越过了夏辽边境,长驱直入400里向夏人腹地挺进。
  李元昊不敢大意,亲自坐镇指挥军事行动。无奈辽军与宋军不同,在辽军铁骑怒潮般的冲击下,西夏军很快就溃不成军。见契丹军兵漫山遍野的杀至,真有一股‘踏破贺兰山缺’的气象。李元昊心生惧意,开始后悔自已横挑强邻的草率。只是势成骑虎,这时候已经是退无可退了。好在李元昊本是个烧杀掳掠界的高人,当然知道辽军作战的厉害所在。在做了番象征性的抵抗之后,李元昊就采取了避其兵锋、主动退却的战略战术,率部退守贺兰山捕捉战机。辽军见西夏军一触即溃,勇气倍增的同时也更生轻敌之心。

  辽兴宗画作的妙笔生花,于军事一道却是一个十足的二货。不知道李元昊的败退乃是诱敌,只是一味地追击,结果数日之内再次深入西夏界百余里。战事进行的太过顺利,与之相伴的弊端尽显:辽军远至,对后勤军需之事心存以战养战、因粮于敌的念想。只是事与愿违,李元昊针对游牧民族的作战特点,相应的制定出了坚壁清野的对策——每退必尽焚其草莱!
  李元昊釜底抽薪的手段直接导致了‘契丹之马无所食’。担心辽军从战场中及时抽身,李元昊再出奇招:因其退、乃许平,假意罢兵派出臣下向辽兴宗主动请降。议和可成,则会消弭大祸于无形;如果不成,也可以为自己完成对辽作战拖延时间,创造有利条件。
  辽兴宗却不知李元昊狡诈如斯,以为他见辽军势大所以真心前来请和。李元昊既然知道错了,找足了颜面后的辽兴宗也就决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稍示惩戒,给他一个‘许以自新’的机会。
  兴宗遣使先责备李元昊招降纳叛背盟的事情,在一番声色俱厉之后施以春风化雨——辽夏化干戈为玉帛,请与我举起杯,跟往事干杯!

  见辽兴宗与李元昊约和之后,就张罗班师的事情。辽廷重臣萧惠感觉难以理解:十万辽兵跋山涉水,难道是为陪伟大领袖做一次难忘的远足不成?既来之,则安之。为今计之上者,莫如…
  辽兴宗听从了萧惠的老成谋国之言,第二天,趁天色尚未大亮对西夏不宣而战。李元昊面对气势汹汹来袭的契丹军,指挥若定。西夏版的著名战例‘退避三舍’揭开了大幕——
  李元昊率军主动战略大撤退,后退三十里以避辽军锐气,萧惠穷追不舍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灭此朝食。李元昊再次率军后撤,萧惠再追。在辽军的奋勇追杀之下,连续几天时间中,西夏军共退三次约百里。每次撤退,都‘尽赭其地,辽马无所食。’在辽军人困马乏的时候,李元昊又主动请降。
  做为一个杰出的军事指挥家,李元昊在战争中学习兵法,此举深合兵圣所言‘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妙旨。见辽军将士放松戒备之后,李元昊率西夏军突然发起了攻击。面对李元昊的西夏军,萧惠却没有丝毫的恐惧。李元昊自杀式的冲锋,正好可以聚而歼之。李元昊前来,并不是和萧惠一人单挑,而是群殴。很快李元昊所率西夏军就陷入了重围,饿虎难敌群狼,更何况这狼群无边无际。
  敌军围困万千重,李元昊无法做到我自岿然不动。就在他展开生产自救,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肠子也悔青的时候。天不灭曹,值此危急存亡之际,老天爷开眼了——一场不期而至的沙尘暴改变了战局!
日期:2011-12-30 13:48:31

  辽兴宗画作的妙笔生花,于军事一道却是一个十足的二货。不知道李元昊的败退乃是诱敌,只是一味地追击,结果数日之内再次深入西夏界百余里。战事进行的太过顺利,与之相伴的弊端尽显:辽军远至,对后勤军需之事心存以战养战、因粮于敌的念想。只是事与愿违,李元昊针对游牧民族的作战特点,相应的制定出了坚壁清野的对策——每退必尽焚其草莱!
日期:2011-12-30 13:49:24

  敌军围困万千重,李元昊无法做到我自岿然不动。就在他展开生产自救,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肠子也悔青的时候。天不灭曹,值此危急存亡之际,老天爷开眼了——一场不期而至的沙尘暴改变了战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