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写一写秦汉之际的那些故事》
第56节

作者: 九丰山之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14 13:58:00
  六十一、青年韩信(1)
  这就是韩信青年时的生存状态,如果不看他后来的事迹,你几乎可以认为这写的是是青年阿Q或者青年孔乙己,但这确确实实就是韩信。我常想:一个人,年轻时时可以活得如此猥琐,而后来却又能够成就那样辉煌,这是为什么?
  汉朝时,司马迁大约也问过同样的问题,当时的淮阴人给出的答案是:韩信家的坟风水好。因为当年韩信母亲病逝时,韩信把她拉到淮阴城外的一片高地上安葬,那里地势高峻,四围宽广,所以旺了子孙后代。
  这个话我是不信的,因为我爷爷的公墓也很高,可是我至今依旧是一个碌碌之辈。
  我认为,韩信的发迹,在于他坚持为自己找到了理想的岗位。
  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才能,如果能照着自己的特长找到理想的职业的话,那很容易就能做出一番成绩。但事实是,我们常常在命运的大潮中随波逐流,身不由己,以至于大多数人都会在几次搏击之后就放弃自己的理想,随便找个还过得去的差事了此一生。所以,社会上大多数人,最终都成了庸才。
  但是韩信没有放弃,他天生将才难自弃,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去做一个农夫、商人或者去学手艺?他不愿意。如果眼前真的没有合适的机会的话,他宁可选择等待。于是在外人看来,他整日游手好闲,不事生产,但实际上,韩信是在坚持,他在等待机遇。
  我这么说决不是瞎掰,因为我看到,在《史记 淮阴侯列传》的记载中,韩信的腰间一直挂着把宝剑。
  我觉得韩信这种情况和孔乙己很类似:孔乙己觉得自己是个读书人,因而就算是穷得快要要饭,他也坚持穿一身长衫,因为那是读书人的象征;而我从这把剑中看出,韩信在心中一直把自己当作一个将军,所以无论他活得多么窘迫,也总要把剑带在身边。
  不要以为古代带把剑上街是很平常的事,那种情况只在三流武侠片里才会出现。真实的情况是,在中国古代超过一半的朝代里,这种装束绝对称得上是惊世骇俗,秦朝尤其如此。秦始皇登基后不久,就收集天下之兵器铸成十二个大铜人,以此彰示秦王朝禁止民间拥有武器。所以,在秦朝携带刀剑走路,就好比是今天提着把AK上大街一样,弄不好,装备精良的SWAT们马上就来全城围捕你。
  不过好在韩信身处淮阴,那地方不是秦朝统治的中心区域,所以法制建设还不够健全,警务力量也很薄弱,以至于韩信带着剑在街头混迹了那么多年,官府从不曾找过他的麻烦。

  但看不惯他的人还是有的,比如一群称霸于肉市恶少,看韩信不顺眼不是一天两天了——
  一个穷得快要饭的人,也配带把剑?反了他了!于是恶少们相约,要给韩信点颜色。
  日期:2013-08-14 19:44:35
  六十一、青年韩信(2)
  一个穷得快要饭的人,也配带把剑?反了他了!于是恶少们相约,要给韩信点颜色。
  一天,他们在集市中拦住了韩信的去路,为首的一个一脸阴笑地对韩信说:小子,别看你长得五大三粗的,又老带着把剑晃悠,实际上怂包一个!
  众恶少随即附和老大:对,就是怂包!你要是真不怕死,就来刺我们,要不然……哼哼,你就从我们裤裆里钻过去!
  少年们随即团团围住韩信,不让他走。

  韩信紧张地僵直在那里,一动不动。
  周围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
  韩信知道,这是比吃不上饭更加严重的危机。断粮充其量只能是饿其体肤而已,只要能找到粮食危机就旋而化解。那个年头想尽办法混饭吃的人比比皆是,这算不上是个大事;而现在,恶少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把矛头直指自己做人的尊严,尊严一旦失去,再要找回就比登天还难了。
  秦汉时期的人最看重名节,他们重名节甚至有过于重视生命。譬如后来的司马迁,在选择接受腐刑以求生之后,其人格就饱受当世之人诟病,以至于他不得不写下著名的《报任安书》,来向自己的挚友解释他并非是贪生怕死,而是为了死得更有价值才暂时忍辱偷生。
  所以,以那时的价值观来看,韩信就应该奋力一搏,刺死一名恶少,以彰显自己士可杀不可辱的志气。但是这样一来,就等于是把自己推向了断头台,今后淮阴的人们提到韩信就会这样说:一个混混,在集市上杀了人,随后被政府咔嚓了。
  韩信不愿意这样。他活着,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一个梦想,在这个梦想没有实现之前,他决不能白白死去。
  于是,韩信放下宝剑,俯下身子,在众人鄙夷的目光下,缓缓爬过恶少的裤裆。
  恶少们大笑着散去,他们很得意地看到,韩信果然像自己先前所说的一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怂包。
  看客们也微笑着散去了,他们今天看到了一场好戏,没有白出这一趟门。在今后很长一段日子里,他们吃饭时都有了话题。
  韩信从地上捡起宝剑,默默地离开了集市,他痛苦而又清醒地认识到:此事之后,自己就是想在淮阴街头要饭,恐怕也办不到了。

  然而,困厄之中往往孕育着转机。不久后,反秦起义爆发了,项梁的队伍路过淮阴。韩信闻讯,义无反顾地带着剑投项梁而去,从此离开了这个让自己不堪回首的故乡。
  韩信的命运转折也由此开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