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2-25 15:52:04
不要拿别人的短处说事儿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民谚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称呼别人的绰号。比如叫跛脚的人“地不平”,把语言有障碍的人叫“挂不上档”,把个子矮小的人叫“冬瓜”,把个子高又瘦的人称做“竹杆子”,把头发稀少的人叫“秃瓢”等等。把别人本来就难过的生理问题当做笑话来说,而且还乐此不疲,认为自己很有创意。殊不知,当面暴光别人的隐私,揭别人的短处,是人际关系交往中极不可取的交流方式。
事实上,人既是最坚强的,也是最脆弱的动物。尤其是当的自尊受到伤害的时候,他将觉得颜面扫地、痛不欲生,而他的潜能就会爆发出来。因此,再说话交谈时,不能一味地拿别人的短处说事,揭他人的伤疤。
三国时期,刘璋虽然占据西川,但是他却软弱无能。张松看到这种现状,于是乘刘璋派他出使曹营的时机,想趁机帮助曹操收取西川。
可是,张松到了曹营以后,曹操看到他本来身高就不足五尺,相貌也称不上怎么好看,所以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再就是,因为刚刚破了马超,曹操志得意满,非常傲慢。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对话:
“为什么几年来,刘璋一直都在恳来进贡?” 曹操劈头问张松道。
“那是因为贼寇太多,道路艰难。” 张松答。
曹操一听,气得厉害,说:“中原已经被我扫清,还有什么盗贼可言?”
张松见此情景,便不卑不亢地说:“怎么能说是天下太平呢?难道你不知道南有孙权、北有张鲁、西有刘备吗?他们之中,最少的也有十几万兵力啊!”
于是在第二天,曹操召张松来,想把他吓住,于是故意在教场里点起雄兵五万演习一番,场面是相当地壮观,并且得意地问张松:“你川中有如此的英雄人物吗?”
而张松显然是看穿了曹操的别有用心,就冷冷的答道 “确实没见这样的兵力,只以仁义治国罢。”
让曹操脸色陡变,又说道:“我军所到之处,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看天下鼠辈不过草芥。”
张松说:“是啊,曹丞相战必胜,攻必取。比如濮阳攻吕布,宛城战张绣,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张松所列举的,恰恰是曹操一生处境最狼狈的几次战争,差点儿连命也丢了。
这一揭短,可把曹操给气坏了,要立即杀张松,最后是在别人的极力劝说之下,才留下了张松的性命。后来,张松见曹操待人如此蛮横无礼,便改变了主意,投奔到刘备处,献上了西川的地图,使刘备轻而易举就取得了西川,延缓了曹操统一天下的进程,这是后话不提。
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每个人都一样,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都有自己的缺陷、弱点,也许是生理上的,也许是隐藏在内心深处不堪回首的经历,这些都是他们不愿提及的“疮疤”,是他们在社交场合极力隐藏和回避的问题。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无论是什么人,只要你触及了这块伤疤,他都会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反击。他们都想获求一种心理上的平衡。生活中,如果多注意避讳他人忌讳的东西,就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通常,我们会听到这样的告诫:瘸子面前不说短、胖子面前不提肥、秃子面前不言丑。就是说,让对方失意的事应尽量避而不谈。避讳不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问题,更是对待朋友的态度问题。为自己留口德,避免祸从口出,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利益。
一次,某公司的人事部招进来两个人。这两位员工,学历基本相同,工作能力难分伯仲,于是就互为竞争对手,谁会先升任科长是他们两个人都十分关心的话题。但是,这两个人的竞争意识过于强烈,凡事都要对着干,好几次互相指责,揭对方的短。
快到人事变动的时候,他们的矛盾已激化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后提拔的到底应该是谁?人们翘首以待。
结果,两人都没有被提升,而是部门其他的同事获得了科长的职位。因为上级认为,这两根人在争执中互相揭短,在众人面前都暴露了各自的缺点,让人觉得他们都不够资格提升。
人最容易暴露其缺点的情况,是在吵架时。无论是挑起事端的是一方还是另一方,都是因为看到了对方的缺点并产生了敌意,敌意的表露使双方关系恶化,进而发生争吵。争吵中,双方在众人面前互相揭短,使各自的缺点都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无论对哪一方来说都是不小的损失。在办公室中,尤其是那种当面揭短的话更是不能说,这样不但会使同事之间的关系恶化,还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揭竿而起的农民英雄陈胜,就特别忌讳别人提及自己曾经的“长工”出身。所以当他的几位患难兄弟就因在他面前无意提起过去的事情时,他觉得这严重地触犯了他的领袖形象,戳到了他的痛处,于是终于将这几个曾与自己立下“苟富贵、莫相忘”的誓言的朋友杀掉了。在古代,胡子和眉毛稀少的男子被人认为是没有男子汉气概,而三国中的英雄刘备恰恰是个“少须眉”的形象。于是,在刘备刚到西蜀时,刘璋手下胡须茂盛的张裕就取笑刘备嘴上没毛,这令刘备十分恼火。后来,等到刘备他赶跑了刘璋,成为张裕的主子的时候,终于找了个借口,把张裕给杀了。我们暂先抛开刘备的心胸略显狭窄不说,但就张裕说话尖酸刻薄,为讨得一时的口头便宜,不懂维护他人尊严,才是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的根源所在。
所以,办事聪明的人会及早预料到上述结果,不会冒冒失失地挑起争端,反而会做好表面文章,让对方觉得你对他是富有好感,凡事为他着想的。即使遇到争端,也不会揭短的。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成为敌人或是朋友的,而多一些朋友总比四面树敌要好。把潜在的对手转化为自己的朋友,这才是最好的办法。所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因为无论是揭别人的短,还是与别人相互揭短,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向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当面揭别人的短,更是后果严重。
在封建社会,大兴“文字狱”实际上就是统治者的一块“遮羞布”。所以,只要触犯了当权者的禁忌,就会丢了自家性命,严重的还会招致灭门惨祸。
【处世心得】 每个人都会有忌讳心理,这就使得自己与人交往时,总会有不能提及的“禁区”,对让人失意之事应尽量避而不谈,为自己留口德,就会避免了祸从口出,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