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书之权谋教程》
第2节

作者: 吾似道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一点是“通”,怎么讲?就是你的策划接地气,依靠现有条件就可以展开。

  第二点是“密”,如果策划满足“通”的原则,但是极容易被不确定因素打乱,那么这个策划也是失败的。“密”的要求就是能将计划中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控制在最低。
  第三点是“敏”,高明的谋划应该是极具效率的,能力巨大但是并不繁杂,一旦必要,整个计划随时可全身而退。
  完美的执行力就是敢舍性和谋划力的结合。有句话叫“多谋而寡断”,说的就是思虑过甚而无法拍板,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执行了。这种情况是什么造成的呢?一句话就是敢舍性不足。达到目的有很多种办法,但受制于资源和时间,你最终只能选择一条符合谋划力要求的路走。那么其它路径就是你必要舍弃的机会成本。如果你无法舍弃,就会造成“多谋而寡断”的局面。
  日期:2015-01-10 10:49:52
  这就是成功者所必备的三种素质,那么另外两个条件是什么呢?通过下面的例子就可知道。
  孙武作为兵家之祖,无论是理论素养还是军事实践,都是非常出色的。那么他在我们前面说的三种素质上的表现怎么样呢?我们就以孙武初到吴国面试吴王的情况探究下,当时吴王为考察孙武的才能,让他训练宫中的宠妃和宫女。
  居中人物有三个立场:第一立场是孙武,他的目标是通过训练吴王的妃子们来展现他的军事才能,并最终取得吴王信任。第二立场是吴王妃子们,她们的目的是取悦吴王,获取宠爱。第三立场是吴王,他第一目的是查验孙武的军事才能,第二目的是借此取乐。同一事件中,三方立场的目的各不相同。作为三方中具有主动权的孙武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明确妃子们任务,基于妃子们的军事素养,其操练要求肯定是尽可能低,且指令明确简单。这一点在控制整个团队上孙武已经完成了他该做的。但是结果很差劲,各位美人们把操练当做了T台走秀,一个个扭腰摆臀,时不时向在主席台的吴王抛个媚眼。吴王很开心,因为他觉得很好玩,他乐呵呵地看着孙武如何反应。妃子们也很开心,因为吴王乐了,她们的目的就达成了。唯一郁闷的是孙武,他是军事长官,结果搞的他成了蹩脚的舞蹈教练。问题出在哪儿呢?

  日期:2015-01-10 10:50:20
  孙武很快明白过来,这些妃子们和正规将士不同,虽然目标已经明确,操作规范已经足够简单。但是她们的目标和他的目标是两条不搭边的线,她们不会为他的目标而放弃她们的目标。宠妃们不是士兵,无论是军事动员还是金钱诱惑对她们都是不起作用的。她们的直接要求,就是获取吴王的宠信。既然没有向上利益可牵引她们来实现他的目的,那么作为军事长官,孙武只好用鞭子去驱赶她们了。于是孙武脸色一黑,下令将两名带头捣乱的宠妃按军法处斩。

  这时吴王出面了,他满意地地扫了一眼场地上的妃子们,乐呵呵地对孙武说道:“孙先生,我已经了解了你的军事才能,我决定要录用你,你就放了她们吧”。
  孙武目光炯炯,双眼看着吴王,声如金石:“吴老板,即使平庸的将军带兵,也知道赏罚分明的道理,但是要真正做到,却是万中无一,因为身在沙场,能在最后活下来仍旧跟随你的人,不但本领千锤百炼,忠诚更是难得。要是这样的人身犯军法,你要杀他们,真是比自杀还要难。可是你要是姑息放过,那么整个军队的军法必将溃裂,所有人必将失宠而骄,恃功而骄。最终军不成军,必致败亡”。

  日期:2015-01-10 10:50:45

  吴王听到此处,脸上的笑意顿时像被冰住了一般。
  “所以,我今天想让大王看到的不是我的兵法,而是我的决心和狠气”孙武目光如炬,冷峻却又含着某种希望。
  吴王也是知兵之人,深知孙武所言乃是至理名言,叹了一口气,转身而去。
  三声炮响,两名宠妃人头落地,整个队伍人人惊悚,号令发出,操练虽百如一,俨如兵士。
  孙武笑了。

  日期:2015-01-10 10:51:08
  当目标明确,却无法执行,当方向已明,却无人向前,他用霹雳手段强行扭转乾坤。他的赌注是自己的生命,手段是屠杀两名无辜的女人。他敢舍命,也敢舍名,最终他赢了,整个队伍虽是宫女,却强胜兵士。
  从近处看,即使这群妃子们一个个训练的像“霸王花”,也是不可能替吴王出征的,也就是说无论孙武把这群女人训练的多么完美,都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同样那两名宠妃也就白死了。可是从远处看,却让吴王看到了孙武治军的决心和狠气,“这小子是真狠啊,女人都能下得了手”,再结合孙武的十三篇兵法,无论是理论还是自身修养,孙武都完美地实现了吴王对他的期望。最终横扫他国,必是指日可待。

  日期:2015-01-10 10:51:31
  具备上述三种素质的人,在其本身已经完整了。但最终要成功,必须由外界提供两种资源:物资和信息。
  孙武有以武止战救国救民的志向,面对选择有敢舍机会成本的决心和勇气,千军万马他可以控制自如,一令发出千军应诺,执行力也没问题。结合其兵书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他在获取对手信息上也同样做的完美。但是他依旧要通过各种手段去吴王那儿面试,因为他手中没有物资,没有军队,他这台战争机器再高端,没有能源供应依旧无法开动起来。
  反过来说,孙武的志向起于建功,却止于立业。他并没有称王称霸的野心,或许受限于时势,或许受制于自身条件,他选择了给人打工,而不是自己创业。与之相比,汉末曹操却选择自己招兵买马,去完成统一天下,结束战乱,建立起自己的王霸之业。相比来说,曹操的志向要比孙武高出很多,他不止要建功,还有立业,既然要立业就要自己做老板,除了满足三个条件,在物资和信息上,曹操也是最大的股东,即使他手下谋士无数,却都是给他打工的小弟,发工资但是没有股权。

  日期:2015-01-10 11:37:45
  谋士为什么不创业
  三国时代,名将谋士辈出,但在那个正是创业好时节的乱世,大部分的谋士都选择了“良禽择木而栖”的路子。贾诩、郭嘉,荀攸、荀彧任何一个在智谋上都不让曹操,可是他们甘愿做曹操的幕僚。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天文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无所不会,但他甘愿为刘备效犬马之劳。周公瑾英姿绝代,风流冠绝当世,可是他一生辅佐孙氏,死而方休。吕布匹夫之勇,陈宫至死也没有舍他而去。

  为什么这些谋士在大争之世,没有建立自己的事业,而是走上了给人打工的路子呢?

  日期:2015-01-10 11:38:31
  一来是志向所限,这些谋士的志量,大都在不负胸中所学,建功扬名,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一方枭雄,建立自己的基业;
  二来智谋虽深,但是敢舍性不强,他们是剑术高手,却并非杀手。像陈宫一听到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反动言论就戚戚然,看到曹操一夜屠了吕伯奢全家毫无愧疚就觉得曹操真是畜生。因为他无法像曹操那样为利益舍弃心中的仁慈和天良,他心中有太多道德上的顾忌。诸葛亮一生机关算尽,步步为营,细微处战绩辉煌。但从大局来看,他罔顾天下大势,六出祁山,强行伐魏,不过是为报刘备对其的私人恩惠而已,这就是不舍私恩。还有个例子,《潜伏》中于敬中说余则成“心重,手不狠”真是对极了。余则成作为特务人员,其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其手段确实不够狠,那个卖烧饼的地主在街上认出翠萍后,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将其除掉,但是余则成看到其带着两个孩子苦苦哀求时,几经挣扎还是放他们而去。在剧中这段故事就此结束,但是在现实中,余则成的这种处理方式必将后患无穷,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天津站地下系统的暴露,作为特务人员,他在这件事上的表现是非常不成熟的。有人可能会反驳我说,余则成并非没有杀过人,刺杀李海丰就杀了至少三个人,在保密局的仓库也杀过一个人。杀过这么多人的人怎么还能说他手不够黑呢?我要说的是,手狠并不在于杀多少坏人,而在于一旦必要,能毫不犹豫地杀掉多少好人。李海丰作为叛徒自不必说,仓库的年轻人处在保密局的位置,想必也没少干坏事,余则成杀他们一是形势需要,二是替天行道(安抚自己的良心)。但是面对地主和他的两个孩子,他犹豫了,他妥协了,所以说他的手确实不够黑,要是换做李涯,我想那个地主一家老小绝对没有生还的可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