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
第22节

作者: 百步
收藏本书TXT下载
  原来开锁这门学问,最讲求的是“左右合击,分心数用”的功夫。前文讲过,锁芯内部锁柱,少则五六根,多则十几根几十根。开锁者要想办法将混乱的锁柱一一找到结合点,需要的就是心猿意马,吃着碗里惦记着锅里的意念。即不能每一处机关都上心,也决不能每处机关都不上心。开锁之道,就是在这上心与不上心之间,锁就打开了。

  而大凡开锁以外的学问,无不需要“刻苦勤奋,分心不二”地钻研。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讲的就是第一要专心,第二要吃苦。古来成大事者,无不是坚忍不拔、不肯服输之人。殊不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话,用在什么学问上,即便你不是天资聪颖、聪明绝顶之辈,也必能成就一番事业;但用在“开锁”这门学问上,却绝不可能成功。究其缘由,就是一个需要的是“专心”,另一个需要的是“心猿意马”。

  开锁学问之精髓,可以说与我中华五千年伦理纲常教育完全背道。这也就是高丽虽为小国,但制锁一技却远远高于中土,原因就是礼教行事没有中土那么多条条框框束缚而已。
  老张学锁几十年,却不如肖伟半路出家,最主要就是性子不同。老张性格敦厚、做事用心,恰恰违反了开锁最精髓的规则;而肖伟心猿意马,什么事情都浅尝辄止,却正合了开锁“分心互用”的主旨。
  这其间道理,我中华几百年来成百上千的开锁高手中也偶尔会有人想到其间关键,但试想在当时的文化氛围下,谁愿意冒险去找一个肖伟这样的徒弟?而相传高丽国宣宗年间那位异人,小时候就是肖伟这样一个极度惫赖、顽劣成性的孩子,却最终在制锁方面成就了一番大业。
  几百年来中华锁技逐渐没落,而高丽逐渐崛起,其实就是两种文化的差异,说白了,就是一个是“死”用心,另一个“不”用心而已。
  见盒子终于打开,肖伟自己也呆住了。愣了半晌儿,猛然跳起身来,一把抱住高阳,大声喊道:“哥们儿,盒子打开了!真的打开了!是我打开的,是我打开的!”高阳被肖伟一通乱摇,眼镜几乎落地。

  兴奋了一阵儿,肖伟放下高阳,看了看桌上的盒子,似乎还有些难以置信,问老人道:“老爷子,这……这盒子,真的开了?”
  老人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孩子,想当年我悟透这‘乱簧决’,可是用了十年时间啊!”
  肖伟满脸喜色,道:“这么说,那我不是……”
  老人站起身来,用毛巾擦了擦手,说道:“真要悟透,恐怕还需一段时日。不过你若有兴趣,我们倒可以一起研究研究,假以时日,你必成此道高手!”说到这里,老人轻轻拍了拍肖伟肩膀:“孩子,你是我见过的所有人中,最具禀赋的。我相信,你日后在开锁一道的成就,一定在我之上!”
  肖伟若有所思,点了点头。一旁高阳则满脸诧异,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肖伟什么时候成了一个功夫绝顶的开锁高手?连老张都没有做成的事情,肖伟竟轻而易举地就办到了?

  高阳思来想去,想不明白,只得摇了摇头。老人微微一笑,说道:“好了,都别发愣了,看看盒子里的东西吧!”
  高阳回过神儿来,这才想起正事儿。肖伟已走到桌边,定了定神儿,慢慢将手放在盒盖上,屏住呼吸,轻轻往上一提。
  盒内甚浅,只有一封颜色发黄,年代久远的书信。伸手将信取出,除此以外,盒中再无一物。
  两人看了看肖伟手中信封,上面用毛笔龙飞凤舞写了几个大字:
  大哥肖剑南亲启

  信封上并无落款,亦无邮局邮戳之类的印记,看不出年代,也看不出寄自哪里,寄到何处。
  不过从信封上的笔迹看,这七个字写得歪歪斜斜,毫无间架,但每一笔划均力透纸背,一眼而知是出于一个江湖武人之手。
  肖伟揭开信封,信文部分洋洋洒洒写了几大篇,只是每一页上字体甚大,加在一起也没有多少个字。看了几眼,肖伟皱了皱眉,将信递给高阳。
  高阳伸手接过,只见信正文部分更加潦草,每一字都极难辨认,再加全文错字白字连篇,文法更是不通,而且其中似乎还多处使用了隐语土话,让人更加难以看懂。
  高阳眉头紧锁,二十分钟以后,勉强将信的内容看明白,仔细斟酌之下,将原信给肖伟译了出来。(其中高阳已做了最大的润色)
  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肖大哥:
  自从上回一别,已经好几个月,兄弟还活着!
  那回送走肖大哥,俺们就跟小鬼子拼了,最后弟兄们都死了,子丨弹丨打光,俺跳了崖。
  俺受了重伤,九死一生回到崔家屯,就剩下一口气。
  肖大哥,现在兄弟提着一口气不走,就是想再见肖大哥一面,那个盒子,到今天还没打开,俺放心不下啊,不过盒子打开的那天,兄弟可能看不到了,看来,一切就像军师说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那件事情,你和军师都说科学什么的,俺不懂。可是这几个月来,跟兄弟去办事的二十四人,除了俺,接二连三都出了事儿,现在连山上的弟兄也都牵扯进去了,没有留下一个活口,俺现在也就剩一口气了,所以肖大哥,你要听兄弟的话,不能再追查了!
  如果肖大哥能看见兄弟这封信,麻烦来一趟崔家屯,兄弟要把那个盒子交给大哥。盒子打开那一天,烦请大哥在俺坟前告诉一声。

  肖大哥对俺的救命大恩,看来只能来生再报了。
  弟崔二胯子
  磕头
  民国二十三年腊月初二
  信文念完,肖伟有点儿发楞:“怎么又蹦出个‘崔二胯子’来?这‘崔二胯子’是谁?”

  皱着眉琢磨了一会儿,记忆中好像从没听老爷子提起过这样一个人。不过有一点倒是能从信中看出来:这封信应该老爷子留下的那只盒子有关。因为信中不止一次提到一个盒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眼前这只。
  肖伟掐着手指头算了算,信的落款时间是民国二十三年,换算成公元,应该是……怎么又是1934年?
  这封信中并未提到具体是什么事情,但肖伟马上想到:崔二胯子说起带领24名弟兄去办的事情,会不会就是与当年关东军与溥仪卫队的冲突,以及这只“觐天宝匣”有关?
  这么说,这个崔二胯子一定与老爷子日记中那个神秘的1934年事件有最直接的关系。
  想到这里,肖伟将心中推测告诉高阳,高阳点头表示同意。不过现在看来,这第一层盒中物品,仅仅揭开了冰山一角,要想了解整件事情谜底,还要将‘觐天宝匣’最后两层打开!
  日期:2006-8-2 22:20:00

  见盒子打开,肖伟自己也呆住了。愣了半晌儿,猛然跳起身来,一把抱住高阳,大声喊道:“哥们儿,盒子打开了!真的打开了!是我打开的,是我打开的!”高阳呆若木鸡,被肖伟一通乱摇,眼镜几乎落地。
  兴奋了一阵儿,肖伟放下高阳,看了看桌上的盒子,似乎还有些难以置信,问老人道:“老爷子,这……这盒子,真的开了?”
  老人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孩子,想当年我悟透这‘乱簧决’,可是用了十年时间啊!”
  肖伟满脸喜色,道:“这么说,那我不是……”
  老人站起身来,用毛巾擦了擦手,说道:“真要悟透,恐怕还需一段时日。不过你若有兴趣,我们倒可以一起研究研究,假以时日,你必成此道高手!”说到这里,老人轻轻拍了拍肖伟肩膀:“孩子,你是我见过的所有人中最具禀赋的。我相信,你日后在开锁一道的成就,一定在我之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