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
第16节

作者: 百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楞了半晌儿,肖伟问道:“这么牛B的人,现在还哪儿找去?” 高阳点了点头:“你说的对,这样的高手现在确实很难找了,即便有过,文丨革丨时恐怕早被清洗光了。不过赵颖告诉我,还有第二类人,肯定可以找到,只要能找到这样的人,盒子应该就可以打开!”
  肖伟喜道:“你说你说,哥们儿去找!”

  高阳道:“第二类人就是制锁高手,曾老以前就是一个制锁高手,他在抗战期间从东北回来隐居北京,就一直是开锁厂的。”
  肖伟点了点头,这事儿他知道,曾老当年就是和高阳曾祖父合开的锁厂,不过到了高阳父亲这一辈儿,弃锁从文,家传的功夫也都丢了,要不然这事儿也不用去求赵颖。
  高阳继续道:“赵颖说,制锁的人一定会开锁,虽说锁匠的开锁速度远比不上盗窃高手,但只要找到这样的人,打开这把锁应该没有问题。”
  肖伟挠了挠头:“我靠,这可不好找,哥们儿认识的没有这样的人啊,要是有,还用得着去麻烦赵颖么?”
  高阳道:“你不用急,赵颖已经答应帮忙。她告诉我,中国的制锁行业一直有‘南张北谭’的说法。‘南张’指的是苏州的张家,是一个制锁世家。而‘北谭’是北京谭家,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谭家在清朝雍正或道光年间由北京迁到东北沈阳,但从清末就没落了。赵颖说可以通过公丨安丨部的关系,帮我们寻找一下‘南张’后人的下落,如果能找到,这个盒子应该可以打开!”

  肖伟道:“我靠哥们儿,这事儿靠不靠谱?”高阳点了点头:“赵颖说应该问题不大,据她了解,张家解放前在苏州开的“张氏锁行”,在江南名气很大,应该有可能找到。赵颖让我们等她的消息,两个星期之内肯定有结果!”
  肖伟点了点头,感慨连连:“没想到赵颖这么恨我,遇到事儿还真挺帮忙!”高阳白了他一眼:“你以为赵颖是在帮你么?她是冲曾老的面子!”
  肖伟讪讪地笑了笑:“冲谁的面子都行,只要能把盒子打开就行。”
  赵颖办事儿果然靠谱儿,第二个周一高阳带来消息,赵颖已经找到苏州张家的后人。根据赵颖的资料,苏州“张氏锁行”在五七年公私合营后,被合并到苏州市仪器仪表厂。张家唯一的传人,张廉诚,也留在了该厂。张廉诚当时三十二岁,于一九八零年提前退休,唯一个儿子张德祥同年进厂顶替。张廉诚于一九九零年去世,其子张德祥三年前下岗,在寒山寺市场摆了一个修锁配钥匙摊位。赵颖已经通过公丨安丨部的同学找到张德祥的详细地址,并且和对方进行过沟通,张德祥同意帮忙。

  肖伟喜笑颜开,忙活着收拾东西南下苏州,正好高阳这个周末也可以休息,准备和肖伟同去。高阳也是个好奇心极强的人,曾老留下的这个盒子折腾了两人这么久,打开盒子的第一时间,他自然不想放过。
  本来按着肖伟的意思,想让高阳约上赵颖一块儿去。关系是她找的,有她在场至少说话方便一点儿,另外,赵颖是公丨安丨部的开锁专家,水平至少比肖伟强,万一那个老张遇到点儿什么麻烦,赵颖还可以帮忙。
  赵颖没有答应,她告诉高阳自己这个周末还有事情,高阳极力邀请,赵颖还是没有点头。看来,赵颖还是不想见肖伟。
  肖伟多少还是有点儿遗憾,他的本意,是想尽量让赵颖在这件事情里多掺和掺和,这样万一在老爷子的盒子里找到财宝,也有理由分给赵颖一些。肖伟虽然惫懒,至少也是条汉子,他琢磨着,赵颖跟了自己这么久,至少也得留给对方点什么好处才能走吧?
  高阳破天荒第一次在这件事上夸奖了肖伟,说他多少还有点良心,不过,赵颖并不是他想的那种女孩儿,赵颖不稀罕他的钱。肖伟笑了笑,他有自己的主意。
  收拾停当,星期五晚上,两人坐上了南下苏州的列车。
  日期:2006-7-24 13:03:00
  第七章南下苏州
  苏杭二州,自古为江南繁华胜地。历来有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向上推至秦汉,姑苏便为吴郡,隋朝时更名为苏州。而最使此地闻名的,莫过唐张继在枫桥客栈题写的《枫桥夜泊》诗,其最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更使无数文人墨客对姑苏古城悠然神往。

  高阳与肖伟下了火车已是第二天下午四点,匆匆找了宾馆住下,收拾停当后,拿着地址到前台问讯。原来老张的住处就在寒山寺附近,离二人住的地方不远。肖伟又与美丽的前台小姐穷贫了几句,被高阳拽着出了宾馆。
  苏州两人都是第一次来,街上行人和车子很少。偶尔走过一两个年轻女孩子,在北京也算绝色美女了,但她们脸上看不出半分趾高气扬的神情来,自古苏杭出美女,果然名不虚传。肖伟啧啧称奇,好几回忍不住要上前“问路”,被高阳死活按住。
  行不多远,已是寒山寺。此时寺已静园,钟声响过,一片安逸恬淡的感觉。枫桥周围只有几对儿稀稀落落情侣在拍照,旁边立了一块古碑。高阳上前细看,是清朝俞越补书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字体遒劲飘逸。高阳磨蹭了一会儿,在一旁小摊买了古碑碑拓,被肖伟拽着往老张家走去。
  老张住处就在枫桥旁一处大杂院内,胡同七弯八拐。院子里挤满了文丨革丨后期临时搭建的小房,一群七八岁小孩子在院中很小的空地上玩耍,见到陌生人,都停下来好奇地看着两人。高阳叫住一个从旁跑过的男孩,问他张德祥叔叔在那个房间,小孩伸手指处,房门正好打开,一个两鬓略现斑白的中年男子笑着问两人:“我就是张德祥,你们应该是北京来的吧?”

  走进房间,高阳下意识打量整个房间,不到十平米的小屋内,家徒四壁,唯一的电器是一台国产十四吋黑白电视,看来,主人的家境十分拮据,除此以外,墙壁上倒是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锁具,毕竟是制锁世家出身。老张看样子五十来岁,一脸风霜,粗手大脚,一看就是长期从事手工业的样子。
  两人的到来让老张很高兴:“我这里平常很少有客人,除了每年暑假孩子从外地回来,你们俩也算稀客了。”寒暄了几句,肖伟已迫不及待从包里取出盒子。
  见到这只盒子,老张的表情一下凝重起来,戴上花镜观察了一番,又从工具箱中取出一件工具,捅进锁孔中试了试。良久,点了点头,对两人道:“赵颖说的没错,的确是‘子午鸳鸯芯’,但稍有不同,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过可以试一试,要开这把锁,必须先准备两件工具。”
  肖伟显得很兴奋,自告奋勇打下手。按老张要求,要先制作一对极薄但有韧度的开锁工具。老张从工具箱出取出两根细小的钢条,画好了图样,和肖伟高阳三人轮番上阵,将那对钢条用砂轮打磨。钢片硬度很高,这项工作三人足足忙活了一个多小时。
  打磨钢片这段时间,高阳问起屋内怎么挂了这么多各式各样的锁,肖伟对此也很感兴趣。曾老在世时,从不对肖伟谈起任何开锁有关的事情,赵颖虽是曾老弟子,但对老人极其敬重,老爷子既不让讲,赵颖自然很少对肖伟说起。
  肖伟对此技心痒已久,这回总算又遇到高人,忍不住喋喋不休问个不停。老张显得很健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老张的介绍中肖伟才得知,原来中国的锁具果真是博大精深,不说别的,光是其分类方法就有许多种方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