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的帝国》
第8节

作者: 月照关河
收藏本书TXT下载
  匈奴的一个部落本杂居在朔方一带。郝散首先率领不满压迫的匈奴部落对晋朝发难,对于汉族人烧杀抢掠,但是郝散遇到正规军后就连连败退。可见当时这些匈奴人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只是对于一个富强的国家来说,野蛮民族这种随便烧杀,不图攻城只想抢掠的做法让老板姓很蛋疼。但是遇到正规军马上就会无所作为。可惜,在郝散几乎投降之后,竟被当地的守将用诱降的卑鄙手段杀掉了。本想着绝了后患,可换来了什么呢?郝散有个弟弟,他叫郝度元。听到哥哥被杀的消息后,悲愤不已,发誓要报仇。本来就是为了生活和不公正才造反,可是,汉人竟然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郝度元愤怒了,他纠结匈奴人,利用他们长久以来被压迫的怒火,起兵造反。

  司马伦镇守关中地区,孙秀是他的首席谋臣。史称他们“赏罚失度”,少数名族的起义没有被平息,反呈现燎原之势。贾南风受不了了,再也不能把两个白痴放在那里了。一纸诏书,司马伦被调回了京城。但是并没有受到什么惩罚,反倒任命其为车骑大将军,舒舒服服地做起了京官。孙秀高兴了,关中虽不荒凉,但不比洛阳的繁华。在京城里,他开始偷偷地打量着朝中的一切。而司马伦则沉浸在重回繁华都市的喜悦中。

  西晋即将步入闹剧时代。
  写到这里,不得不转下笔锋描写另一段故事,它在八王之乱的间隙如此的吸引人,让人回味不已,感慨不已。
  日期:2011-10-29 21:47:11
  (9)将星陨落---周处之死
  深夜总是让人回想起往事。深夜来临,月光如水。周处静坐在兵营里,整理自己的盔甲,抚摸自己的刀。

  二十多年前,周处做为名族公子,未弱冠就臂力绝人,同时又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不休小节。老乡们都厌恶他,称其为州里三害。虽然他小节糊涂,但是周处是有心向善的,“慨然有改节之志”于是,他入深山,与大虫肉搏,下深水与蛟龙恶斗,除了二害。而老乡们面无喜色。周处无奈,远走他乡,去寻找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陆机、陆云二位兄弟。

  他找到了陆云,诉说自己有意改过,可是岁月蹉跎,不觉间已经长大成人,却没啥文化,颇为颓唐。岂料陆云对其非常鼓励:“古人云,朝闻夕改,你年华尚好,从现在开始努力。患志不立,不患名之不显!”
  周处记住了这句话,从此砥砺名节。
  晋朝统一东吴后,周处来到洛阳为官。朝廷将其派往西北做新平太守。他抚和戎狄颇有政绩。后又转广汉太守,政声亦佳。后以母亲年老,辞官归家。朝廷征之为楚内史,未到官,又征调其为散骑常侍(皇帝身边的官),周处想了一下,说:“古人辞大不辞小”,于是先去往楚地任职,对当地亦有政绩,后返回洛阳,远近称叹其为人。

  在洛阳为官期间,他不避权贵,公正清允,避免不了要得罪很多人。
  例如梁王司马肜。
  此时,周处也想起了梁王司马肜。
  不久前,贾南风用司马肜代替司马伦为征西大将军。造反的少数民族已经推氐人齐万年为首领,变乱如同细菌一样蔓延。
  周处则被朝中众臣推举为前锋将领,受司马肜节制。出征之前,伏波将军孙秀(不是赵王身边的那个孙秀)跟他说:“如果此去不祥,可以以老母在家,请求不去。”周处拒绝了。“忠孝之道,安能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

  周处深知将处必死之地,泰然赴之。忠义乃是他行事准则。这一点,他与同时代大多数人都不同。
  日期:2011-10-29 22:14:49
  (接上文)
  几日前,周处接到继续进军的命令。当时侦查敌情的骑兵得知,当时众匈奴已经推举齐万年为首领,屯兵七万于梁山。司马肜勒令周处以五千军队与齐万年的七万大军先行决战。周处虽然知道司马肜有意陷害,但是此事重大,断不能以私人恩怨了断。
  “孤军深入,以寡敌众,粮草无继,乃是置之死地啊!我不惜死,只是怕为国家取辱!” 周处近乎哀求。

  “难道你不知置之死地而后生?!你们一定要一鼓作气,拿下齐万年。” 司马肜一声假笑。
  “可是。。。” 周处一时语塞。
  “你是当朝勇将,在你决战之时,后继大军必当及时赶到。怎么,难道你怕死么?”司马肜已经甩手远去,留下一串诡异的笑声。
  夜仍然寂静。今夜注定是不眠夜,而明天将有血染的黎明。太阳升起。还没等吃早饭,司马肜以兵贵神速为由,逼迫周处继续进军。周处没有办法,只得挺身出战,从黎明血战到黄昏。以寡敌众,斩首万记,齐万年元气未伤,而周处军队弓矢竭尽,最后只能肉搏。后方的司马肜军队果然不予救援。左右劝周处在尚能临阵撤军,保住性命之时,赶紧退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良将受命,有进无退!今诸军负信,势必不振!我为大臣,当以身殉国,不亦可乎!” 周处说罢,提剑上前,力战而没。

  没有什么比一个老将战死更让人动容。
  日期:2011-10-30 11:10:05
  近千年后,杨业同样因为被同僚陷害,以致身陷敌军重围没有后援,战斗到最后一刻。被俘后绝食而亡。
  又过去100多年,北宋的文学家苏辙,对杨业的死非常不平,同时愤恨潘美、王冼的小人行径。在一次路过“杨无敌庙”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最后两句用了周处被司马肜陷害致死的典故。在他看来,周处之死和杨业之死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过杨无敌庙
  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

  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独畏人言。
  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隐,诛肜聊足慰忠魂。
  周处在作战之前也留下一首诗:
  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
  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中
  史称,他“言毕而战,自旦及暮,斩首万计。弦绝矢尽。... 力战而没!”
  日期:2011-10-31 20:21:45

  (10) 孟观平乱
  洛阳城内,周处战死的消息不胫而走,大街小巷流传着其后援不济,肉搏身亡的消息。
  “五千对七万,这怎么了得。...”
  “司马肜可够阴的...”
  “这是当年在东吴除三害的壮士吧。可惜,国家栋梁,当朝名将,竟然就这样被自己人玩儿死了。”
  “...”
  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不知当朝的重臣们做何感想。而曾经被周处得罪的司马氏宗亲以及功臣子孙们,此时的内心又是如何?人心难料,如果还有良知,或可为老将战死而羞愧。
  陆雲听到消息并不震惊,不出所料,只是当猜测被证实后,内心略有惆怅。朝廷内斗如此,乱政恐怕自此而始吧。他眼前浮现出二十年前那个年轻的周处,满眼迷茫地祈求自己指点迷津。“岁月蹉跎,奈何如此,恐怕这一生难有树立名节的时候了。”幸好当时自己给予他的是鼓励,否则可能没有今天的周处。朝闻道,夕可死之,周处之谓也!

  周处战死,但是这个烂摊子还是得收拾。梁王司马肜这一群人是指不上了,坐拥大军,却只能勉强与齐万年在西北地区不痛不痒地周旋。张华终于建议贾南风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
  “司马肜那个人确实是不行,这样搞下去,西北边患无日可解!”张华其实内心对司马肜此时已经鄙视至极,奈何是皇族的人,说话要客气一点。
  贾南风虽然残暴,但是并不脑残。她深深同意张华的观点,但是她同样忌惮司马肜,不敢随意换人。“那如何是好?我也知道司马肜不行,但是又没有合适的人选。”
  “孟观可以平定边患。梁王司马肜可以不做责罚,调回来之后,好生哄一下吧。越是没能力的人,越怕别人批评。得保护他们弱小而脆弱的心灵。”张华真想亲手除掉司马肜这些无能的蛀虫。
  孟观为贾南风除掉司马亮(八王之乱第一个王爷)立下功劳,乃是贾南风的红人,在皇城之内是禁军将领。

  “他可以么?”贾南风有些犹疑,毕竟孟观似乎只在皇城内斗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