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的帝国》
第6节

作者: 月照关河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邓艾灭蜀后,很不低调。先依邓禹承制封拜故事,将刘禅以及蜀汉官员封了新官。他本人也十分得意,常常自吹不已,对蜀国士人说:“幸亏你们遇到的是我,如果遇到吴汉(吴汉曾灭公孙述之后屠城)就遭殃了,另外,姜维乃是一时俊杰,只不过遇到我,当然不是的对手”。
  然而,司马炎此时尚不是君主。邓艾承制封拜,就相当于直接无视了司马炎。而且邓艾根本就没有凯旋回朝的意思。
  司马炎急了:“邓艾这要是干啥啊?”
  于是,前往四川的使者出发,带着对邓艾重重的褒奖和封赏。将其与白起、韩信、周勃一样的名将并列,封其为太尉,增邑两万户。
  邓艾看了诏书,喜不自胜。挥笔疾书,写了回信。

  “其实,现在正是借着声势,一举平定东吴、化同宇内的好时机。但是,大战之后,士卒皆疲惫,应徐徐图之。建议先不急于收兵,应安定巴蜀,厚待刘禅,招降远人,明年秋季,顺江而下,一举为你平定海内!” 然后又不厌其烦地对如何封赏刘禅以及他的亲族给了一系列建议。
  司马炎看了回信,脸色铁青:“你这是要干嘛啊?这是要灭了东吴跟我南北对立么?”
  卫瓘出发了。带着司马炎建议,只有冷冷的两句话:“事须当报,不宜辄行”!
  邓艾则继续沉浸在亲自平定天下的梦想中,他开始教育司马炎:“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故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大夫出征,临机专断可也”!
  司马炎看了回信,沉默不语。邓艾已经把自己放到了道德制高点,再勉强他回来,就显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司马炎是个宽厚的人,但是此时的天下姓曹,还不姓司马。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司马炎或许考虑到,邓艾今年平蜀,明年灭吴国,他这个晋王还怎么篡权呢?是不是干脆把天下禅让给邓艾好了?

  司马炎这次什么都没说,暗地吩咐卫瓘,把邓艾弄回来。
  卫瓘带着使命出发了。
  日期:2011-10-22 15:21:07
  (接上文)
  平蜀的另一个功臣钟会此时已经心怀鬼胎,但是忌惮邓艾在成都,不敢有所作为。卫瓘先投奔钟会那里,钟会命卫瓘单独去搞定邓艾,自己做为后援。钟会想让邓艾杀掉卫瓘,借此加罪于邓艾,然后名正言顺地发兵讨伐之,自己在蜀地做大做强。
  但钟会低估了卫瓘的能力。

  卫瓘内心清楚钟会的阴谋,但是又不得已,只好硬着头皮悄悄敢去成都,天未亮的时候到达,传檄邓艾诸将,声明:“奉圣旨收邓艾父子,其余人等一无所罪。若早来投诚,则爵赏如先,如果有不出支持邓艾顽抗,则夷灭三族。”诸将听闻大惊,在鸡鸣之时,已尽来卫瓘处。清晨来临,卫瓘乘使者车直接来到成都殿前,收艾父子。
  人心惶惶。
  邓艾的部下好像反应过来了,一同前往卫瓘处,想要来解救邓艾。卫瓘临危不乱,轻车出迎,假作表草,做出将要申明邓艾图谋造反的事情姿态,邓艾部下看了之后相信邓艾谋反有据,不再闹事。
  钟会随后赶到成都,将在蜀地的魏军将领、蜀汉重要官员召集成都殿内,诈称太后诏,废司马昭。于是将亲司马昭的将领胡烈等全部软禁在成都城内,宫门紧闭,城门紧闭。成都城外的士兵和低级将领,此时全不知情。
  胡烈从钟会伐蜀,此时被钟会软禁成都城内。但是他的儿子胡渊(18岁)正在他父亲的成都城外的军中。

  而卫瓘则被钟会控制在身边。钟会与卫瓘密谋,将要诛杀胡烈等人。卫瓘不同意,在上厕所的时候遇到了钟会的手下丘建。于是卫瓘让丘建告诉三军将士,说“钟会谋反,胡烈等人被囚禁”。邱建曾经是胡烈手下的人,胡烈将其推荐给司马昭,钟会欣赏此人有才干,便带在身边,任爱有加。
  于是邱建建议钟会,派亲兵给诸将取饮食(看来钟会已经不让这些人吃饭了)。钟会同意。胡烈借这个机会对给他送饭的亲兵说:“邱建偷偷告诉我,钟会已经挖了大坑,打算把外面的士兵骗进来,依次坑杀。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的儿子胡渊。”
  消息迅速传遍内外。内外纷扰。
  一日凌晨,钟会与姜维正共商起兵大计,忽闻城外有喧噪之声,隐隐有火光闪烁。原来胡渊得知父亲被俘,迅速起兵奔向成都。其他的兵营也得到消息,虽然军中已无主帅(钟会把军中的将领已经全部软禁在城中),但是士兵们失去控制,涌向城内(可能想趁机抢掠一番)。
  钟会和姜维距战失败,被乱军斩杀。
  卫瓘在起兵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此前,钟会逼迫卫瓘与之俱反,瓘不从,但是又不能来硬的,手里无兵。为了保命,他决定迷惑钟会,趁其不注意,大灌盐汤,呕吐不止,做出要死的样子。钟会果然对其不设防被。在诸军起事之前,卫瓘也做了檄书,送出城外。于是城外三军一时俱起。

  钟会服诛后,邓艾的部下追破槛车,想要将其解救回成都。卫瓘为了专享诛杀钟会的功劳,也担心邓艾回到成都之后报复前仇,立刻派遣田续截杀邓艾。原来这田续在前期随邓艾伐蜀时,在江由之战兵进不利,邓艾差点杀了他。卫瓘用告诉田续:“此去可以报先前之辱”。
  邓艾父子果被田续所杀。邓艾死得冤。先前司马昭槛车征邓艾,邓艾束手,毫无反抗之意。如果到达长安(司马昭时移镇长安),司马昭应该不会杀他。
  卫瓘杀邓艾的行为和手法,颇为正人君子不齿。钟会的长史杜预听闻此事,叹息说:“伯玉(卫瓘字)其不免乎!身为名士,位居总帅,既无德音,亦不能御下以正,是小人而乘君子之器!当何以堪其责乎?” 杜预一语成谶。卫瓘最后未能善终,子孙惨遭屠戮殆尽。
  司马炎立国后,卫瓘以九品中正制弊端太多,不利于国家选举真正的人才,建议司马炎废除此制度,以古制为准。司马炎很赞同,并没有施行,卫瓘不再坚持。司马衷不堪太子之位,卫瓘也曾劝谏司马炎,但是司马炎不听,卫瓘未坚持己见。
  无可否认,卫瓘对平定钟会之乱具有重大功劳,并且勤心政事,并非苟意逢迎如贾充者流。杜预批评他用小人的手段做事,可能不得善终,但是当时又有多少君子善终了呢?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更何况在一个乱世里搞政治斗争了。

  日期:2011-10-25 20:10:22
  卫瓘子孙九人被诛杀那个夜晚,他的孙子卫玠与卫璪因外出就医并不在家,所以侥幸得免。当时卫玠的年龄应该是五-六岁。
  卫玠年五岁时,风神秀异,卫瓘看到这个孙子,赞赏不已:“此儿有异于常人,可惜我年以老,不能见到他长大的样子了。”
  卫瓘的舅舅王济,是当世无匹的风流人物。王济是太原王氏的代表人物,他的父亲王浑是平吴重要将领。王济当时号称玉人的裴楷齐名。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见到卫玠也不由得自惭形秽,他曾经说:“与玠同游,觉我形秽。”又言:“与玠同游,冏若明珠在侧,朗然照人”。
  贵族公子们常常聚在一起,辩论玄理。琅琊王澄(后面文章会详谈)有高名于当世,数次听卫玠言谈,为之叹息绝倒。时人言“卫玠谈道,平子绝倒!”

  (王澄小名平子,故有此说)当时太原王济、琅琊王澄、琅琊王玄(王澄的侄儿)均为青年俊秀,但是世人认为,“王氏三子,不如卫氏一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