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石头读明史----对一个王朝的“拨乱反正”》
第27节

作者: 黑木崖上一棵葱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可是,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就在扩廓准备出兵的时候,明军常遇春已经打下了直沽(天津),封锁了海路;廿五,明军进逼通州,经过两天的战斗,消灭了元军微不足道的抵抗。
  通州失守的消息传到大都,宫中一片惊慌,元帝紧急召集大臣议事。正就是守是逃争执不下,突然间,大殿内窜出二只狐狸。元帝十分感慨,这森严的宫中,哪来的狐狸?莫非是上天托话于我,让我赶紧溜了吧。
  于是,在第二天,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月廿八深夜,元帝带着老婆孩子和亲信大臣,打开健德门,取道居庸关,逃往上都(当年,忽必烈取“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之意,命名了这座城门,却不曾想到最终以这样的一种结果被记录历史)。

  八月初二,明军填壕登城,顺利攻下了大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异族王朝、史上疆域最广阔的王朝,也是中国史上唯一的世界性的王朝,就此殒灭。
  “大哉乾元”,元朝留给了中华一份复杂的感情。
  日期:2013-07-31 17:32:04
  “大哉乾元”,元朝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也留下了一份复杂的情感。
  ――蒙古人在杀戮中征伐,却给我们留下了一幅疆域广阔的版图。蒙古的铁蹄踏遍欧亚大陆,以武力征服了中原,也征服了阿拉伯、斯拉夫、突厥、波斯,“由于有了蒙古人,人类才第一次拥有了世界史”。忽必烈在中原建立了元朝,从此将辽阳(东北)、大理(云南)、吐蕃(西藏)纳入了中央的有效管辖。也正是在元朝,中华民族得到了进一步融合。
  ――元朝轻视儒家学说,却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蒙古人领略了世界不同的文明,在他们的眼中,中原只是广袤的世界上很小的一个部分;儒家的说教在纷杂凌乱的各种信仰之中,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理论。元朝促进了藏传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融汇,也带来了欧洲与西亚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阿拉伯数字,在元朝传到了中国;阿拉伯、波斯医药学典籍传入中国,中医形成了金元四大家;波斯人扎马鲁丁编订了《大元一统志》;王恂、郭守敬借助西方天文知识,精确地测算出一年为365.2425天。

  ――元朝轻视农耕,却繁荣了商业。具有世界眼光的元朝,是中国史上最注重商业的王朝。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路,开辟了海上“香料之路”,引无数国际倒爷趋之若鹜来到中国,带走了瓷器、丝绸,也带走了指南针、火药和活版印刷术;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写下的《行记》激发了欧洲的大航海运动;元朝商业的发展,还造就了中国一位出色的旅行家,商人汪大渊的航海足迹遍及波斯、东非、南洋和澳洲,写下了《岛夷志》,记录了澎湖、琉球在内的220多处岛屿的风土人情、物产,他要比徐霞客更早、更了不起。

  ――元朝无视读书人,却促进了世俗化。无视导致放任,放任导致活跃,活跃导致繁荣。从春秋到民国,3000年思想史上的每一次繁荣,总是与放松管制密不可分。在元朝,大批仕途无望的儒生走向寻常陌巷,元曲、戏剧成为800年前“新文化运动”的推手,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世俗化、平民化,培养、造就了市民阶层。
  日期:2013-08-01 08:53:07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一统春秋战国的纷争,罢分封置郡县,车同轨,书同文,定币制,统一度量衡,开创了中华的第一个帝国时代;
  隋高祖(隋文帝)统一了魏晋以来300多年的乱世,兴科举,置三省六部,打破门阀政治,确立起文官体制,颁《开皇律》,“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被尊为“圣人可汗”,开创了中华第二帝国时代。
  自后晋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中原尽受蹂躏、生民涂炭。为拯救濒于灭亡的民族,400多年来岳飞、陆游、辛弃疾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多少回与辽、金、夏、元的搏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5000万华夏子孙翘首以待的那一刻,终于在洪武皇帝和他的将士们奋斗下,实现了。
  洪武终结元朝统治,恢复中华文明传承,无愧为中华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洪武皇帝在建国后,致力于建设一个各安其所、规行矩步、秩序井然的理想社会,开创了中华第三帝国时代。
  日期:2013-08-08 14:27:11
  第二幕 理想国
  【一】初惊风雨
  新朝开张,百废待兴。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迅速建立起各级政权,实施对国家的有效治理。洪武皇帝还来不及去思考,如何建立起一套关乎百年基业、长治久安的政治制度。这只能有待于今后的岁月中,摸着石子过河,不断地进行探索、修正。
  洪武皇帝将吴王时代的管理体系与班子结构,全面复制到新政府中。设中书省,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常遇春为平章政事;设御史台,以汤和、邓愈为左右御史大夫,刘基为御史中丞;设大都督府,以李文忠为大都督。这一套继承了秦始皇以来三权分立的政权模式,囊括了几乎所有的政治精英,貌似很完美。

  但是,其中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三套班子中除了李丞相和刘中丞,别的领导干部都还在前线厮杀,并没有到岗就任。危机就在此时埋下了。
  就在洪武皇帝兴致勃勃巡幸开封之时,应天却传来了不和谐的消息,李善长飞马驰报,状告刘基。两位留守应天的重臣正闹得不可开交。
  事情原本很清楚。中书省都事(国务院秘书)李彬坐贪,按律当斩。但是,李彬却与代理主持全局工作的李善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于是李丞相就拉下老脸,向主管干部纪检的刘中丞讨情。刘中丞却一如当年在高安县任上的无私与坚决,非要杀一儆百。
  李丞相没辙,就拿天说事,你看,这天气,天天40度高温,滴雨不下(这有得与公元2013年烘烤的江南一拼)。这个时候要杀人,天不吉啊。结果,刘基回答得更加干脆,“杀李彬,天必雨”。
  李丞相无奈,只得派人快马加鞭,到开封向洪武皇帝求援来了。
  洪武也是个重情义的人,马上向刘基口谕,你是懂天象的,就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刘基却把高温、大旱的原由,推到了洪武自个身上。说,这天长时间不下雨,主要是因为,张士诚的降将降吏得不到宽大处理,身亡工匠的尸骸没有及时安葬,数万阵亡将士的遗孀不许改嫁,所以人怨天怒。只要妥善处理好这三件事,天一定会降雨。
  刘基是个“神仙”,洪武皇帝也只好信之。命应天留守政府立即着办。

  刘基却借机,杀了李彬。
  三件事情办妥了,李彬也问斩了。但是,一直到洪武摆驾回京,天还是没有下雨。刘基与李善长之间的梁子,就算是种下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