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石头读明史----对一个王朝的“拨乱反正”》
第18节

作者: 黑木崖上一棵葱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夺回太平?你凭什么呀?就巢湖里晃荡的那几艘打渔船吗?
  退守钟山?应天城都放弃了,你还指望逃到山上能赶走陈友谅?
  所以,答案是唯一的,死守应天城!
  新来才三个月的刘伯温,不好意思在议事堂上反客为主,于是他悄悄地来到内室,坚定地对朱丞相说,“先斩主降议及奔钟山者,乃可破贼也”,“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取威制敌以成王业正在此举”。(传闻中,还有第三种意见,投降。在朱和尚面前提投降?你还要命不?你家人还要命不?)

  陈友谅几乎每战必胜,也养成了骄横跋扈的致命点,刘伯温料定他定会小觑守军,长驱直入直捣应天。陈友谅的水军虽然气势汹汹,但是弱点也是十分明显的。打水战还行,要在平地作战、甚至攻城,那还不如步兵利索。只要不让巨舰轻易靠岸,并将其引入埋伏圈,以逸待劳,定可一战而胜。
  朱丞相于是沿长江一线进行重点布防:在濒江2里的岸边,打下“莲花桩”,以防止巨舰靠岸;派徐达驻守城南聚宝山(雨花台),杨璟守大胜港;常遇春、冯胜埋伏在城北石灰山(幕府山),水军移至龙江关外;朱丞相居中在卢龙山(狮子山)策应并指挥,一切计划在城外的江滩上,将弃船登岸的汉军一举歼灭。
  日期:2013-04-29 13:26:04
  历史在此却画蛇添足般地增加了“黄盖诈降”、“阚泽送书”的一幕。绘声绘色地描绘道,朱元璋知水军康茂才与陈友谅有旧,遣其门人送书诈降,引汉军夜间入江东桥,并且连夜拆毁木桥,改建石桥,封堵汉军的进攻。汉军随后在龙湾登陆,霎时伏兵齐出,陈友谅大败,丢下巨舰,惊魂而窜。

  但是,这一幕实在太蹊跷了。
  信心暴满的陈友谅,在十天之内,不但打下太平、采石,登基称帝,并且兵临应天,靠的是实力,而不是投机取巧。
  第一,门人匆匆送信而来,陈友谅会信他吗?今天天气不太好,忽然跑来一个人,说是多年没有联系的老朋友的下人,来告诉你有一个重大的发财机会,让你压上全部本金干上一票。这时候,你会听信这么一个空口无凭的人吗?何况还是陈友谅,一个身经百战、善于洞察人心的人,岂是如此好忽悠?
  第二,江东桥是座什么桥?陈友谅舰队开进了江东桥,木桥连夜被改成了石桥。你朱丞相既然连夜可以改成石桥,他陈友谅也就可以连夜拆了这座石桥。不用说是石桥,几十万大军在此,连铁桥也照拆不误;别说是一座桥,十座桥也阻拦不了汉军的前进步伐。

  第三,陈友谅来不来江东桥,与战役结果有什么必然联系吗?他来江东桥也好,不来江东桥也罢,最终的结果是他来了、然后又走了,这里本来就是平安无事有。江东桥只不过是整个战役中一个可有可无的节点,这座桥和战役的胜败,一毛关系都没有。
  第四,康茂才的诈降有意义吗?康茂才将陈友谅引到了江东桥,陈友谅在得知根本无人接应,被吃了豆腐之后,选择了下一个攻击点,龙湾。康茂才将他引过来的目的是什么?平白无故地让人家白来一趟,好象对手并没有任何损失啊。如果真有诈降一事,陈友谅明知中计之后,他的下意识反应应该是什么?是继续在漆黑的夜晚进攻下一个未知命运的目标,还是先全身而退、待天明再作打算?

  第五,布下了套的朱丞相,又何苦兵分多处,从城南到城北几个地点兵力分散地搞埋伏?大家一起在江东桥附近作了陈友谅,岂不更符合逻辑;或者,你干脆直接将汉军引向重兵埋伏的龙湾,才更体现诈降的目的。
  至于朱丞相约定,寇至则举红旗、举黄旗则伏兵皆起。夜半三更、雷雨交加的,在那么远、那么偏的山头上,谁又能看得清楚了?
  因此,张三以为,诈降一说,显然只是一出事后为了舆论宣传,而炮制的假新闻。如此而已。

  日期:2013-04-29 13:26:26
  陈友谅顺江而下,从南到北一路打下来,果然没有出朱丞相之所料。最先攻击城南的大胜港,杨璟拚死抵抗,水路又狭隘,大船根本进不去,汉军进攻无果;
  而后继续驱师北上,来到江东桥,水军康茂才在此驻守,估计这种小河汊大船也不好使,讨不到便宜;
  长江沿岸被打了木桩,大船要靠个岸也不容易。最后来到龙湾,此处正好没打过木桩子,可以停泊,于是就在这一片广阔的江滩上,一步一步走向了埋伏圈;
  陈友谅的幼弟、汉军最凶悍的将领“五王”陈友仁率千艘战船只最先到达,先派兵登岸立栅,天又热、人又饿,得先安营扎寨。不巧,在这炎热的仲夏时节,又下起了暴雨,真是苦不堪言;
  风雨声中,又传来一片嘈杂,朱丞相派出小股部队一拨一拨地前来骚扰,拨掉了汉军的木桩子。汉军大怒,陈友谅正率主力赶到,驱走了这些小毛贼;
  过一会儿,雨停了,汉军正准备打灶煮饭。忽然,鼓声大作,吃饱了撑着、养足了精神的红巾军伏兵齐出,漫山遍野地冲下山来,顿时喊声震天、地动山摇;汉军被折腾了半夜,又累又饿,黑灯瞎火之中,推搡踩踏,狼狈不堪;
  邵荣又引兵在长江扫荡,沿江截击,将登陆的汉军赶下水,汉军进退失据,首尾不能相顾,纷纷往船上跑;
  更要命的是,恰在此时,江水退潮,船搁浅了开不了,真TMD报应啊!你杀了赵普胜,又杀了有弥勒相的徐寿辉,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今天,报应终于来了。
  赵普胜的手下趁机发难,临阵倒戈,军心更是大乱;汉军有如“水果忍者”般被砍杀,溺毙无数,惨不忍睹。陈友谅在乱军之中,丢下巨舰、丢下队伍,匆忙间换乘小船逃走了。
  朱丞相经此一战,俘获了2万人,更有虎狼般的原赵普胜部水军;缴获了百余艘巨舰,诸如“混江龙”、“塞断江”、“江海鳌”、“撞倒山”,赚足了今后与陈友谅决战的本钱。
  日期:2013-04-29 13:26:48
  战役并没有就此结束,赵普胜的旧部将张志雄向朱丞相提供情报,安庆等地守军地空巢而来,防守薄弱,可以乘机攻取。
  朱丞相命令徐达、冯胜,会同水军廖永安、俞通海等马上进行追击。陈友谅如丧家之犬般狂奔,徐达等人则如猎犬般追咬着不放,并打起一面大旗,上书“吊民伐罪、纳顺招降”;
  徐达经过苦战,以巨大的代价收复了采石矶、太平;并以张志雄为先锋,打下安庆;又进兵陈友谅苦心经营多年的大本营江州,驻守湖口小孤山的丁普郎、傅友德望风而降,陈友谅防不胜防,江州失守;
  徐达一路西进,又攻克了陈友谅的老巢黄州,陈友谅一路狂奔逃到武昌。徐达又趁势兵围汉阳,大有一鼓作气,一举作了陈友谅的打算。
  沿线蕲州、广济(武穴)纷纷投降;驻守袁州(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的西系红巾军大佬、大汉司徒欧普祥也前来归降;更要命的是,这股降风传染了整个江西行省,饶州(波阳)、信州(上饶)、建昌(抚州)一一纳入朱丞相帐下;最后,被寄予重任的驻防龙兴的大汉江西行省丞相(省长)胡廷瑞也降了。胡廷瑞为了表示对新主公的衷心,特地回避名讳(朱元璋字国瑞),改名胡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