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航向——大宋崇宁三年》
第58节

作者: 草根读史1
收藏本书TXT下载
  肩负着稳定京师供给的重任,各条漕运的河流,因此船来船往,粮船、货船、客船百舸争流。汴河两岸,仅是永丰、万盈、广储、折中、顺成、富国等仓廩就多达五十余所。沿河两岸,河流上下,各类客商、行人、市民是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因此形成了诸多的“河市”。沿着河流的两岸,因为漕运的兴旺,也渐渐成为了热闹繁华的场所。
  日期:2013-07-05 21:10:12
  (更新)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样一幅描写汴河两岸都市生活的风俗长卷。他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具体、逼真地向后人展现了汴河上下当时的繁华场景。
  打开《清明上河图》,张择端首先为大家展现的,是汴河郊野的景色:一片树林,枝头已泛出新绿,虽是春寒料峭,分明已是春回大地。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几户民居,又有草桥、流水、老树、扁舟点缀其间。沿河的小溪边上,一溜驮队形成一字长队,五匹骡马负重累累,向着都城的方向一路徐徐而来。前面的马夫,指挥着领头的牲畜,似乎怕它走岔到一边的桥上,后面的驮夫,则扬起**驱着赶骡马向前,生活中的场景活灵活现。

  再向前展开,画面已显得人气渐浓。汴河岸边,泊靠着几艘船只,从船舱的吃水程度来看,有的是满载货物,有的是空仓或者轻仓。一艘泊靠在河岸的船只,与陆地连着跳板,岸上五、六个人工,背上驮物,似乎正在装卸作业。汴河岸上,沿着河岸既有仓廪也有店铺。店铺的沿街一面,都是空墙营业,有的店铺,上面悬挂着飘飘的彩旗,也有的门前挑着布幌,有的店铺,还把桌子凳子摆到了门前的街上。一家店铺门前,有三个人,其中两个人正在拉拉扯扯,似乎象是小二正在拉客。而在稍前一点的大路上,一顶轿子里面坐着一位妇人,轿顶上装饰着杨柳杂花。和它一道随行的,还有骑马、挑担的数人,看这行状,似乎正是清明从郊外踏青扫墓归来。

  说到清明,北宋时的民间有插柳、戴柳的习俗。寒食节前的一天称为“炊熟”,东京城内,家家户户用面粉和红栆蒸制成飞燕状的枣馍,用柳条穿起来,插在门楣上,叫做“插柳”。寒食节三天不许烧火做饭,这对于常年操持家务的家庭主妇来说,无疑是一年中最轻松的日子,故而民谚有“馋妇思正月,懒妇思寒食”之说。寒食节期间,朝廷对官员放假七天,与民同乐。而寒食节中的第三天,同时又是清明,因而整个寒食清明节,就成了东京都城热闹喧哗的“黄金周”。城内城外,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上坟扫墓、踏青游玩、休闲娱乐的人流,人们采来杂花装饰轿顶,折来柳枝四面垂挂当作轿帘,然后“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形容为“田野如市”:“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缓入都门,斜阳御柳;醉归院落,明月梨花”。

  再往前,画面行到中段的虹桥,场面就已经十分热闹。汴河中的船只,纷纷逆流而上,两岸的屋宇店铺,已是前后相连,路上的行人车马,也是不断的增多。虹桥上更是人来人往,人头攒动,车马如梭,完全是一幅繁华的闹市场面。
  虹桥位于东京城外的七里之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对它也有专门的描述:“从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雘,宛如飞虹”。由于虹桥是一款单跨拱桥,形状宛如飞虹,因而它的气势非凡,场景十分壮观。
  据史料记载,宋时的汴河“中流阔五丈,深五尺”,河道的宽度,约合为现在的16米。因为汴河承担着漕运的重任,为了不影响汴河的漕运,虹桥的设计,就架构为无柱的单跨拱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具体逼真的画面,向世人展示了北宋时期,桥梁建筑上的高超科技水平。
  桥梁是维系河流两岸的交通要道。东京城外共有两座桥梁,一座是离外城不远的顺成仓桥,一座是七里之外的虹桥。由于所处位置的特殊,桥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虹桥一带,自然也就成为了一个热闹的场所。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正是一幅熙熙攘攘的市井画面。桥上既有骑马的官员,骑驴的市民,也有两人抬的轿子,挑着担子的行人,以及行走的游人。桥头处,有一个人赶着驴拉的车子,已经行过了虹桥;而另一个人,则赶着两头毛驴,背上各驮着一大袋货物,正拐弯走上虹桥。
  虹桥这样人气旺盛的地方,自然也少不了设摊经营的商人。可以看到桥头两边的位置,都已被商人的摊铺占据。这些摊贩,有的头上支着竹廉,有的撑着罗伞。看他们撑起的罗伞,那么轻巧,那么灵动,却能遮蔽那么大的面积,简直可以和现代的遮阳伞一样媲美。他们设滩摆卖的货物,看上去既有刀剪、工具、杂货等日常用品,也有饮食、小吃、水果等自家出产的物品。有一摊贩,正拦住一位过客,似乎在和他讨价还价,力图把交易的做成。而在他更前一点,一幢瓦屋的前面,一个货郎已放下了肩上的担子,边上一个老婆婆模样的人,正在向屋内打着招呼。

  从画面上看,汴河的水势似乎十分湍急,河水翻卷着浪花,一路淌淌地向前。一艘逆流而上的船只,正满载着货物,将要穿越虹桥。此时船中的帆杆,已经被斜着放下,船上的十几个水手,正在七手八脚地,有的拿竹篙撑水,有的拿竹篙顶桥。虹桥上面,有不少人趴在拦杆中,观赏着水手们怎样将船只穿过虹桥。而泊靠在虹桥这边,站在小船上的汉子,看到河中的船只船头已经打横,似乎十分的焦急,正在和船头的水手们喊话,仿佛在告诉他们该怎样处理。

  紧挨着虹桥的对岸,是一个河流的拐弯。这个拐弯,似乎是专供船只停泊的港湾,里面停靠着数只大小不一的船只。而在离这个拐弯的不远处,沿着河岸停泊着几条货船,似乎正在装卸进行作业。沿着泊岸的陆地,则是一条宽阔的一字大街,正对着面前的汴河。街的两旁,同样也是一字儿排开的店铺。
  虹桥两岸的店铺,此时从画面上,已经可以看出是鳞次栉比,一片片青褐色的瓦脊屋面。从虹桥到东京外城,汴河两岸的七里河市,似乎皆是繁华的景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