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写一写秦汉之际的那些故事》
第31节

作者: 九丰山之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6-26 21:50:46
  三十五、定鼎河北(1)
  河北,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唐代韩愈曾形容它为: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在战国时,赵国人就勇武善战,是这个国家率先胡服骑射,将骑兵作战方式引入中原。在秦统一之前,它一直是秦国最强有力的对手,直到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赵军为庸将赵括所累,全军覆没。得胜后的秦军将四十万投降的赵军悉数坑杀,导致赵国当时青壮年男子损失殆尽。从此,赵国一蹶不振,直至灭亡。
  但是这样的血海深仇,赵国人从来没有忘记!他们从来没有认同过秦朝的统治,每一个赵人心中都有复国之志,所缺的,只是一颗点燃火药桶的小小火星而已。

  现在,张耳陈馀便是这一颗星星之火,他们带着三千兵马来到河北,不动刀兵,只磨嘴皮。他们告诉当地豪杰,现在是“因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怨而成割地有土之业”的大好时机,绝对不能错过!
  河北豪杰就真的云集相应。张陈二人的队伍,没几天就扩展到数万人,足以称霸一方。赵地十座城池,都不战而下。义军一把手武臣也趁此机会给自己加了一个头衔:武信君。
  接着,武臣就和张耳陈馀领兵攻打范阳。范阳今天就在北京附近,历来是河北重镇。不拿下范阳,就不算搞定河北,所以此次武、张、陈三人志在必得。
  范阳县令姓徐,人称徐公,此时见起义军大兵压境,便整日愁眉不展。正发愁呢,家门口来了一客人,说要见徐公。徐公同意了。
  结果没想到,来的人居然穿着一身丧服,一进门就哭天抢地地嚎丧:徐公啊!听说你快挂了,我这才来看你最后一眼啊!
  徐公的血压急速升高,这是怎么回事?都兵临城下了,居然还有人来闹访,这不是存心添乱吗!
  客人兀自干嚎。嚎了一会儿,他才自报家门:我叫蒯通(其实本名蒯彻,史书避汉武帝刘彻讳,称他蒯通),是本地老百姓。我对地方政府没有什么意见,此次来不是上丨访丨,是专门给你吊孝的。
  这话差点没把徐公气得脑溢血,我仗还没输呢,这就有人蹬鼻子上脸来了,真当我是死人啊!
  蒯通不看徐公表情,继续说:您当县令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来,你砍了多少人的脑袋,锯了多少人的腿,刺花了多少人的脸面,您还算得过来吗?
  说实话,十年来他干的这事实在是数不清了。
  蒯通说:以前人家之所以不杀你,不是怕你,是怕秦法诛连。现在天下大乱,秦法眼见着行不通了,街市上家家户户都在磨刀,不是要杀猪,是要杀你啊!所以我才学雷锋做好事,提前过来给你主持丧礼来了。
  徐公心率严重不齐,赶忙问蒯通:那该咋办?
  蒯通说:归顺武信君才能得到保全。我呢没什么本事,倒是跟城外武信君有些交情。这样吧,我再受累跑一趟,给你争取一个战前起义的宽大政策,好继续当您的县令。
  徐公赶紧放下身段,给蒯通磕了两个响头,并备车送他出城。
  在义军军营里,蒯通见到武臣,依旧是一通忽悠。
  蒯通:我有一办法,不费一兵一卒,包打赢。
  武臣:是啥?
  蒯通:范阳城内县令,贪生怕死,想要投降;而城内老百姓,却准备先杀县令,再据守城池。要是百姓们得了先手,那这个城市就不是你的了,所以现在得赶紧!接受投降并且优待县令,让他留任原职。这样既可以不战而拿下范阳,又可以为后来人做一个榜样,接下来河北其他城池就可以传檄而定。
  武臣同意了,连夜刻了一颗县令大印交给徐公,范阳和平解放。有此先例,河北三十余城果然都闻风而降。
  日期:2013-06-27 17:51:14

  三十五、定鼎河北(2)
  河北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而陈胜那边却焦头烂额。等张耳陈馀进兵至前赵都城邯郸的时候,陈胜的西进兵团周章部,已经被章邯击败,全军覆没,眼见着攻守之势就要逆转。于是河北义军立刻召开会议,商讨对策。
  论理,上峰有难,是做下属的表现的最佳时机。可在会上张耳陈馀连一个“救”字也没说,相反,他们还策动武臣另立山头,说:河北地面大,我们兵少,不立个王镇不住场子。要么立陈胜的兄弟为王,要么立旧赵国王室后裔。而且这事不要禀报陈王,就咱几个说了算。陈王耳根子软,告诉他等于给自己惹祸。
  武臣基本同意张陈的意见,不过他想,称王这么困难的工作,交给别人不合适,还是应该一把手来挑大梁。于是武臣就从革命需要出发,毅然决定由他自己来当这个赵王,其余众人也各分一杯羹:邵骚、张耳分别做左右丞相,陈馀当大将军。
  等一切都既成事实了,他们才派人照会陈胜。陈胜大怒,当即想让武臣尝尝称王之后死全家的滋味,但被蔡赐阻止了。蔡赐告诉陈胜,反正已经既成事实,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再让他们西击秦朝,以解当前燃眉之急。
  陈胜听从了建议,把武臣的家属接到宫中监视居住,再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并派出使者,催促武臣等人出兵。
  于是武臣召开河北军事工作会议,讨论出兵问题。张耳陈馀发言:陈王承认我们独立,实在是情非本意,等到他灭了秦朝之后,早晚要同我们翻脸。所以,现在我们非但不能西进,还要迅速北伐,以扩大地盘壮大实力,这样即便形势有变,我们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赵王武臣同意了上述看法,于是狠狠心置自己老婆儿子于不顾,兵分三路挥师北进,派韩广攻略燕地,李良攻略常山,张黡攻上党。
  这么做实在是不厚道。但站在张陈二人的角度看,不厚道是有原因的,因为先前陈胜对他们两个人同样也不厚道。不用其计不说,两人大老远的打河北还要发一双小鞋穿,所以张陈二人心怀怨恨。况且,陈胜对手下人一贯都不厚道,诸将为他攻城略地,稍有过失他就取人性命,比如先前的葛婴,不就掉脑袋了吗?因而这让张耳陈馀很没有安全感,自然要想尽办法和陈胜划清界限。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在那个乱世,厚道非但不能当饭吃,还会害死人。
  但是武臣他们也没有想到,不厚道是会传染的,你可以对别人不厚道,别人同样也会对你不厚道。很快,他们也尝到了背叛的滋味:派去攻略燕地的将军韩广反了,自立为燕王!
  反了他了!

  武臣、张耳、陈馀三巨头闻讯后亲自带兵征讨。到了前线,赵王武臣发挥了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亲临一线带人出营巡逻,不料却给燕军抓了个正着!
  这下麻烦大了,白白给韩广送去一张天字第一号大肉票,韩广做梦都能笑出来。他捏着武臣的性命狮子大开口,要求与陈馀张耳平分赵地,否则就撕票。张耳陈馀急得眉头都要打了结,他们先后派出十多个谈判专家星夜兼程赶去和绑匪谈判,结果武臣没谈回来,谈判专家的人头倒是都回来了。
  张耳陈馀没辙了,韩广的要求是不能答应的,就算是他俩答应了,赵国人民也不会答应。所以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给武臣选副好棺材,弄一块好坟地……
  武臣啊,可别怪兄弟们不帮你啊,哥几个能做的都做了。要怪,就只好怪你命太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