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人情世故:掌握人情世故,助你左右逢源》
第9节

作者: shinianyijian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2-07 12:35:00

  不要太小气,省下的不如你失去的多
  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神劳;处下者,形劳而神逸。孰得孰失?孰幻孰真?达人当自辨之。
  ——佚名
  前连天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不妨与大家一起欣赏:

  一只猴子死后,到天堂要求面见玉皇大帝。见到后,猴子愤懑地说:“做猴子真实没意思,下辈子我一定要做人!”
  “为什么?”玉皇大帝问道。
  “做猴子遭人戏弄而且没有钱,看看那些游客吧,他们穿着那么鲜艳,使用的东西那么先进而且有趣,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莫过于做人了。”猴子说出了自己的感触。
  玉帝笑着说:“既然你这么想做人,而且说得也很有道理,那我就给你一个机会,不过你必须做一件事情才有可能成为人!”
  “好吧!”猴子说,“只要能让我便成人,怎么做都可以。随着玉皇大帝的一声吩咐,一群天兵天将迅速到来,他们纷纷过来摁住猴子,飞快地拔它身上的毛。一时间,猴子痛得嗷嗷直叫,不满地问玉皇大帝:“刚才你不是说我的话很有道理吗?现在为什么要这样来折磨我?”
  玉皇大帝帝依然温和地笑着说:“你不是要要变成人吗?那自然要先拔掉身上的毛!只有这样才能变成人,又想做人,又想一毛不拔,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呢?”
  故事中的话让人深思,是的,又想做人,又想一毛不拔怎么可能呢?没有人会喜欢小气的人,一毛不拔的人是很难结交到真正的朋友的。一个凡是只想从别人身上索取,却谨慎付出的吝啬的人,往往为人所不屑,是很难做人的!
  生活中,没有人会喜欢小气的人,小气的人往往为人所不屑。一个凡事只想从别人身上索取,却谨慎付出的人是很难做人的,更不用说以此获得好人缘了。小气的人不能给自己也不能给任何人快乐,因为他们时刻不停地都在算计着索取与付出的多少,所以她们总是在害怕、猜忌和忧虑中度过。他们害怕朋友借钱不还,忧虑亲人挥霍自己的钱财,担心员工损害了器材,盘算自己的账号上还有多少钱。即使有朋友,他们更愿意用来获得好处,用完后则什么也不说了。亲情、友情、爱情对他们而言都是获取的源头而不是付出的对象。对于这样的人,人情关系恐怕会越用越淡,一旦别人知道他们的小气后,便不会再倾力相助了。

  人际交往注重礼尚往来,今天别人买单请你一顿,你就不能把这当作理所当然或者天经地义,投桃需报李,下次你就要知趣地主动买单。只有互动才能沟通,才能加深和别人的感情,扩大自己的人际圈子。
  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千万不斤斤计较。如果能够给人一种仗义的感觉,是会受到良好的效果的。因为这种胸怀阔达,开朗大方的性格是很有魅力的。在你的慷慨的举动中,他人会体会到快乐的情绪,也从中得到了方便和好处,因而会对你全力相助的。
  我们不否认,做生意是需要算计的。如果大手大脚不精打细算,那生意恐怕是做不长的。正因为有的人精于算计,生意越做越大。如果在生意做大的同时,他们精于算计,见利不忘义,舍得公益和人情投入,把做生意转换成为做事业。这些社会性投入,又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但是,如果虽然挣到了不少钱,却是铁公鸡一个,捂住口袋过日子,不仅朋友没有,就连亲情也会失去。
  在对待真正的能人贤才时,不要吝惜钱财,封赏有助之士,不要有意拖延,错过最佳时机。这样就会上下团结,并办成事。如果不考虑贤才能人的利益要求,一味地只要他们奉献,这就犹如只要马儿跑,却不给马儿草料一样,久而久之,则必然人心涣散,就会有背离之心,而无效命之恩。

  在在夫椒之战中,越军被吴军所败。夫差趁机发动了灭越之战。勾践以请求入吴为奴的办法,化解了吴王刻骨之恨。在姑苏为奴养马的勾践在高度危险与艰难的生存困境中,以不可思议的内心力量,达到了人类所不可逾越的生命极限,终于逃出死亡之地。
  勾践回归后,越国已是破落小国。但是在范蠡与文种的辅佐下,他以“美人”、“耗吴国力”、“离间”等一系列奇谋大计,不仅迷惑了夫差,更使夫差与伍子胥反目成仇。当夫差率兵北上争霸时,勾践挥师攻入吴国王城,灭掉吴师,逼羞愧难当的夫差自尽。
  自勾践为奴后归越至越灭吴,只用了短短的十七年时间。勾践创造了韬光养晦、人才强国的历史典范。他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的“卧薪尝胆”精神,更是千古传诵!然而,至阴至柔至阳至刚的勾践也有其人性中的缺陷。灭吴后,“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历史悲剧再一次在他身上重演,曾为越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范蠡离他而去,耿直而一心为国操劳的名臣文种也被他赐死。终于在六年后病死于北方。

  一般来说,志士仁人对于利益并不过分要求,所要求的多为处尊位、扬其名。但是不过分要求利益,并非不要利益。因为才智之士其才能所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有时候他们的一个策略、一次谋划,顶得上千军万马。所以尊之以爵,以显其名,赡之以利,以对其功,是用人的基本法则。
  翻开汉朝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韩信攻下齐国后,派使者请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在谋士张良的劝说之下,终于封韩信为齐王,而刘邦也最终借助韩信的军事才能而建立王朝。曹操死后,曹丕代汉立魏,避于西蜀的刘备属下纷纷劝刘备称帝,以重整旗鼓恢复汉室。但刘备坚绝推辞。于是诸葛亮说 “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果你不就帝位,这些士大夫就会重寻明主,没有一个人敢于追随你了。”意即许多将士不辞辛苦地追随刘备转战南北,目的就在于建功之后能立业,有尺寸之封。于是刘备听从诸葛亮之言,称帝而封功臣,赏斗士,人心安定。

  可见,能否很公正地封功臣,济贤士,在于用士之人的眼光和心胸。吝啬的主子心胸狭窄,以为是自己开闯了事业,天下是他一人或一家的天下,生怕别人沾了他的光,仿佛别人给他干活是在吃他的闲饭,那他就只会让人卖命,而没有尺寸之封,无一两之赐,最后众散士离,落下他一个孤家寡人。
  心胸开阔,气度非凡的人会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事业是所有参与这项事业的人的事业。有这样心胸的人,才能与贤士能人共度患难,共享欢乐,分领胜利成果。而不会像越王勾践那样,只能与共患难,不能与共欢乐。也正是勾践有这样的狭窄心胸,大夫文种冤死,范蠡隐遁,勾践失去了左膀右臂,最后骄纵而失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找人办事,总怕礼送不出去。多了,拿不出来。少了,拿不出手。这个,怕人家不喜欢。那个,人家肯定有。甚至自己断定,人家肯定不会要,根本不需要送。在内心的激烈斗争中,优柔寡断,自我烦恼,其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其实,与人交往,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有些人朋友遍天下,办起事来呼风唤雨,其原因就是人家在关键时刻能慷慨付出。每个人在收到一份礼物时,就会添加一份心思,这就是送礼的道理。如果有求人之心,如果有报恩之意,如果认识到求人是在耗费别人的资源,那么付出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所以,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日常生活,都需要热情付出,努力争取。对生活投入一份热情,生活就会回报你一份幸福。
  【处世心得】人情世故没有谁能够回避得了,临时抱佛脚之所以成为笑谈,就在于它超出了常理。只有积极处世的人,才能获取更多的资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