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狰狞面孔》
第19节

作者: 王维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孙皓挨了致命一击后,皇宫已是一片混乱。他作恶多年终食苦果,被众人所抛弃。随着王浑、王濬、琅邪王司马伷三路晋军步步进逼,诸多吴国权贵纷纷献出印信符节,向最近的王浑投降。孙皓发觉自己众叛亲离,为了避免被身边的人杀死,他只得听从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的意见,做出了万般痛苦的决策:投降!
  孙皓是个聪明人,能在皇帝座位上蹲了十六年的人,绝非驽钝之士。即便在必败的情况下,他依然没有放弃最后的努力,采用了极为毒辣的一招:
  派出不同使节,分头递送降书给王浑、王濬、司马伷三人!
  日期:2012-01-29 20:21:11
  29、谢幕
  司马伷,司马懿第五子,司马师、司马昭之同父异母弟。
  司马伷生性纯良,年轻时就有才能和名气,以善于安抚开导著称,曾劝阻过欲夺回政权却有杀身之险的曹魏皇帝曹髦。司马伷夫人是诸葛氏,为吴将诸葛靓之姐,是诸葛亮的族孙女。诸葛家族三面下注,布局长远啊!

  司马炎篡位后,司马伷被封为东莞郡王,外放为镇东大将军,镇守下邳。他治御有方,得将士死力,让吴人忌惮。后来,司马伷被改封为琅邪王,兵出涂中参与南征。
  让五叔亲自出马,司马炎颇费了一番心思。
  钟会、邓艾二士争功的自残惨剧,司马炎记忆犹新。灭吴受降,是每个主将都梦寐以求的盖世奇功。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第二遍。由宗室领兵在旁震慑,对意图争功的主将,无疑是无形的压力,时刻提醒他们:不要头脑发热!
  孙皓真要投降,只需写一封降书,送给最近的晋军主将即可。
  他摸透了晋军将领急欲抢夺头功的心理,故意分写降书挑拨、分化晋军,让晋军因分赃不匀而产生内讧。届时,孙皓再视晋军之混乱局面,谋求死里求生的翻盘机会。

  司马伷的出现,让孙皓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由于司马伷是晋国皇室成员,孙皓使节就把吴国皇帝印信送给了他。主将再牛气哄哄,也断不敢与宗室争夺此功。在司马伷近距离贴身监视下,王浑、王濬挥刀火并的可能,已被司马炎消融于弹指之间。
  时年五十三岁的司马伷,在接过沉甸甸的吴国国玺那一刻,无论如何都预料不到,历史是那么喜欢作弄人。因为仅仅三十八年后,他的孙子就会在江南即位,成为东晋的开国之君!
  三月十五日,王浑收到降表。他见王濬舟师已经过了三山(江苏江宁长江东岸),距离建邺不过五十里,就写信邀王濬前来商议合攻建邺之事。可王濬的回复,分明未把这位主帅当盘菜:
  “啊呀,风大水急,无法抛锚!”

  眼看建邺如同熟透了的水蜜桃唾手可得,王濬命令各船高扬风帆,前后衔接百余里,乘风破浪势如矫龙。在战鼓擂动、士卒呐喊声中,八万晋军劲卒直接杀入不设防的石头城中。
  在亡国的最后时刻,孙皓写了一封公开信,在深刻自责的同时还安抚臣属说:
  “今大晋平定四海,正是英杰施展才华之时,勿因移朝改朔而感到沮丧。”
  在晋军入城后,孙皓按古代亡国之君传统的投降仪式,袒露上身,双手绑在背后,让人抬着棺木到王濬军营投降。王濬命人焚烧棺木,为他解开捆绑请进帐营相见。从今往后,孙皓再不能剥人面皮取乐了,也不能强迫他人颤抖着喝下杯中之酒了。孙家帝国倾覆了,孙皓确实要“青盖入洛阳”,不过却是作为失败的囚徒前去乞求胜利者的宽恕!

  孙皓投降后,立即写信让广州牧滕修和交州牧陶璜归顺晋室。滕修回军赴难刚赶到湖南,没料到首都这么快就沦陷了。他换上白色衣裳,流涕不止,只得返回广州把印信送缴西晋朝廷。陶璜收到儿子陶融转交的孙皓信件后,流泪数日,也遣使送缴印绶到洛阳。为安抚吴臣,司马炎命他俩仍担任原来的官职。
  至此,晋王朝尽收吴国版图,共计交、广、扬、荆四州、四十三郡;户籍上有人口五十二万三千户,士兵二十三万人。在江南士族隐藏了诸多佃客户口的情况下,吴国人口肯定要大大高出上述官方数字,即便如此,仍可看出东吴百姓兵役之沉、负担之重。东吴自222年创建起,历经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任国君,立国五十九年而亡。

  在历时三个多月的南北战争中,王濬可谓居功至伟。唐朝诗人刘禹锡在缅怀这段往事时,曾作了一首传世名篇《西塞山(湖北黄石长江南岸)怀古诗》: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延续了六十一年的三国时代,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可笑可悯、可恨可悲的故事,而今终于落下了帷幕。中国再度恢复统一,新的人间悲喜剧又要开演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日期:2012-01-30 20:55:54
  30、硬颈降君
  胜利是如此辉煌,司马炎欣喜若狂。

  文武百官一起向他祝贺,司马炎端着酒杯,当着众人的面喜极而泣道:
  “这都是羊祜的功劳啊!”
  在洛阳城中普天同庆的时刻,却有一人未参与浩大庆典。他默默站在自家宅第内,独自面向南方,暗中哭泣说:
  “遥想当年,讨逆将军孙策不过二十来岁,弱冠之年以校尉身份创立大业。而今,孙皓却抛弃了广大的江南,宗庙山陵从此成为废墟。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身为晋王朝骠骑将军,孙秀感不到丝毫的荣耀。他流淌着孙家的血液,先辈所开创的江东基业,才是真正的牵挂所在啊!

  这年夏季,司马炎封孙皓为归命侯,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为“太康”,特准全国百姓欢庆五日,并派使节分赴荆州、扬州宣慰,吴国州、郡以下官员职位照旧,同时废除吴国苛政、一切从简。
  吴国既亡,受到特殊优待的孙秀、孙楷二人,已失去了号召吴人归降的利用价值。晋室遂将二人分别降为伏波将军、度辽将军。
  五月一日,孙皓被琅邪王司马伷护送到了洛阳。
  他按投降仪式,用泥涂到自己头上,再把双手绑在背后,步行走到洛阳东阳门。司马炎派谒者(皇家礼宾官)解开他的绳索,并赏赐衣服、车辆及农田三十顷,每年还赏赐米谷、薪饷、绸缎等物。孙皓的儿子及其他吴国亲王,分别被任命为中郎(皇家警卫官)、郎中(初级禁卫官),江南百姓免除田赋捐税二十年。
  五月四日,司马炎亲自在金銮宝殿受降。
  看着向自己叩头的孙皓,司马炎面带和善的笑容,指着身边的座位说:
  “我给你留着这个座位,已经很久了!”

  谁说落难的凤凰不如鸡?孙皓才不吃这一套!
  他不但是难得的暴君,更是史上最牛的亡国之君。对胜利者的调侃之语,孙皓恢复了先祖的豪雄气概,昂首作答:
  “我在南方的时候,也设立了这个座位等着陛下呢!”
  司马炎再次展示了自己的宽厚,对孙皓颇具对抗性的回答,仅仅是一笑了之。此时此刻,在场之人谁能想到,孙皓的阐述性话语,竟然会成为一个可怕的预言呢?
  对司马炎的做法,柏杨先生不以为然:

  司马炎心地宽厚,所以对亡国之君,至为优待。但对像孙皓这种恶棍,应该予以合理制裁,世上才有天理和公道。不分是非的敦厚,只不过一个和稀泥的昏庸汉。孙皓现在已经失势,那些被他酷刑致死者的家属亲友,竟一个个像只老鼠,没有人挺身而起,给予适当的反击,则不但没有正气,而且连人气都已丧失。难道那些人真的就是蝼蚁,无怪孙皓对他们百般凌虐诛杀,毫不在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