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狰狞面孔》
第1节

作者: 王维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1 13:09:00
  多重视角看史,嬉笑怒骂由人
  正史+野史+柏扬曰+杂说+博弈论=维明版西晋乱炖
  1、夺位
  魏咸熙二年(265年)冬,一个叫曹奂的年青人下课了。

  这位本名曹璜的倒霉蛋,原先的头衔,是响当当的曹魏帝国皇帝。他带着无限的伤感、惆怅与沮丧离开了皇宫。爷爷曹操所开创的霸业,终于在自己手上正式终结了。
  从高耸云端的皇帝宝座坠落下来,极少有人不摔得七窍流血、魂飞魄散。或许,生来就是傀儡,一贯被人操纵的玩偶,得以善终的几率会大些吧。在惶惶不安中,曹奂内心中亦夹杂着几分解脱。
  几十年前,他叔叔曹丕让汉献帝刘协滚蛋时,到是留了一句客气话:
  “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
  刘协让位后,在平静中生活了十几年才病逝。如今他人依葫芦画瓢,自己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旧人黯然落幕,新人闪亮登场。

  晋泰始元年(265年)冬,在认真履行了多次谦让辞谢的程序后,年长曹奂十岁的晋王司马炎,在心腹太尉何曾、卫将军贾充等领衔的满朝文武官员一再苦谏声中,“不得不”遵循“天意和民心”,怀着无比的激动和兴奋,登上了渴望已久的位置。
  皇帝!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尊贵头衔!
  皇帝!孤家寡人,身边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暗中窥视,注定没有朋友、只有对手和敌人,可以让天下英雄俯首、令四海豪杰称臣,在无边无际的空虚中杀人于无形!
  皇帝!才是真正的寂寞高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为了那魅力无限、魔法无边的神圣皇权,无数人可以为之肝脑涂地、粉身碎骨。寂寞算什么?深入骨髓的空虚又算什么?
  当司马炎屁股到位后,中华北方天空飘扬的旗帜,就由“魏”变成了“晋”。此次水到渠成的改朝换代,不经意间为后人提供了一句歇后语: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曹奂运气不算差,因为继任者是一个厚道人。
  司马炎不但把落难的前任天子封为陈留王,还把曹家所有亲王集中在邺城,好吃、好喝、好住地招呼着,当贵宾一样款待。

  在衣食无忧、风吹不到、雨打不着的与世隔绝中,曹奂平静生活了三十余年,一直挨到司马炎去世后十余年,才在许昌默默离开人世,谥号魏元帝。
  人生如戏,一个人的幸与不幸,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当司马炎愉悦地从晋王自我提拔为晋皇时,他就是新王朝的开国之君了。
  创业立国的君主,有历经血战、从死人堆里杀出个黎明的,知名人士有三刘:刘邦、刘秀、刘备;也有坐享其成、直接从他人手上摘桃子的,经典人物如王莽、曹丕。此刻,又多了一个被馅饼砸中的司马炎。
  不得不承认,司马炎是一个运气好到姥姥家的人。
  身为嫡长子,继承老爹司马昭基业顺理成章。在与二弟司马攸的夺位竞争中,他有惊无险得获得了晋王继承权。在司马炎荣任西晋帝国首任皇帝的一年前,功高震主的大将钟会、邓艾就相互火并掉了;早在他篡位两年之前,与曹魏抗衡四十余年的蜀汉被钟会铲平了;更在他登基八年之前,老爹司马昭就已替儿子拔掉了曹魏最后的三位实力派忠臣:诸葛诞、文钦、毋丘俭。

  道路已经铺好,方向已经指明。晋王或晋皇,不过在司马炎一念之间。
  最终,在晋王座椅上仅仅停留了四个月,他就义务反顾选择了纵然无比寂寞,却是璀璨无比的皇冠。
  司马炎的选择改写了历史,也标志着三国演义的精彩故事步入尾声。
  他继承了一份相当丰厚的遗产:完整无损地接收了曹魏帝国全部资产,中原、关中、河西走廊、巴蜀尽在掌控之中,全国三分之二疆域都已姓了“司马”,只剩下割据江南的东吴帝国窝在角落里蹦跶。
  在对孙权后人实施最后一击之前,司马炎还有许多事情要做。首先,他要适应皇帝这个新角色,起码要当一个合格的君主吧。在根基不牢之前冒然对吴用兵,司马炎输不起。

  通往地狱的道路,常常铺满了鲜花;暗淡的结局,往往有一个光明的开头。
  在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季节,一出长达一百五十五年,波澜壮阔但又黑暗血腥、惨烈无比的历史大剧,已在歌舞升平中悄然拉开了帷幕……
  日期:2012-01-02 12:42:16
  2、热身
  三十而立。而立之年担纲历史舞台男一号的司马炎,开始了一系列热身表演。
  在人心不思汉,汉室向心力已被岁月磨灭的时代背景下,司马炎行了一回利人利已的善举:恢复了被曹魏禁锢几十年的汉宗室自由。

  毕竟司马氏不是自己打下江山,而是利用产权不明晰的机会,从曹家手中巧取豪夺来的。晋帝国合法性不足,成为司马炎心中永远的痛。名不正则言不顺,新皇帝当务之急,必然是巩固权威,培养官民忠诚度。
  于是,司马炎一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惯例,对老爹班底和自家小弟一视同仁,陆续册封了57个王,500多个公侯。为了稳定征服不久的巴蜀地区,他任用了大批原蜀汉帝国旧吏为朝官。
  由于曹魏帝国重才不重德,晋帝国接收的是一个人情淡薄、生活奢侈的社会。儒家倡导的“在家为孝子,在朝为忠臣”,是医治司马炎心病的必选良药。
  他专门设立了谏官,公开提倡仁爱和节俭,并以身作则当起了重孝、重礼的模范。
  晋泰始二年(266年)秋,司马炎准备去祭悼父亲。群臣奏言秋暑未平,恐怕皇帝会悲感伤身。他郑重宣布说:

  “我能奉瞻老爹陵墓,健康自会恢复!”
  随即,司马炎正式诏告全国:自己拜见陵墓时,不穿丧服于心不安。为了不扰民,仅自己单独一人身穿丧服,文武百官仍保持原状。
  扫墓仪式完成后,面对奏请自己易服复膳的提议,司马炎一纸诏书传遍四海:
  “每当思念九泉之下的幽冥世界,就因不得终居丧之礼,心情至为沉痛,怎可食稻衣锦乎!那只会使我更加悲伤,无法让我宽解。我出生儒学世家,礼仪相传已久,何至突然改变对父亲的孝思呢?我已接纳你们许多建议,试看一下孔丘回答宰我的话,请不必再为此事争论了!”
  就这样,司马炎继续头戴白色孝帽,不吃荤只吃素,维持了整整三年。

  孔丘答宰我之事,出自《论语》“阳货第十七”,是孔子师徒间很不愉快的一段争论。
  宰我不赞同孔子提倡“三年之丧”,发表了自己的独立见解:
  “三年之丧,一年就够了。君子三年不行礼,礼必坏;三年不听乐,乐必崩。新粮入库的仪式和四时取火的规定,也只在一年之间而已。”
  于是,师徒二人间就有了如下分歧:
  孔子:“吃稻,穿丝绸,你心里不难受吗?”
  宰我:“不难受。”
  孔子:“君子服丧,吃不下美食,听不进音乐,你不难受,就去做吧!”

  宰我一声不吭辞别而去。孔丘看着他的背影,生气地骂道:
  “宰我是何等不仁不义啊!小孩生下三年之后,才能离开爹娘怀抱。守三年之丧,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原则。宰我呀宰我,难道你就这么报答你的父母吗?”
  儒家子弟司马光对司马炎之举大加赞美,而柏杨先生则持决然相反的态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