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流史:你不可不读的历史精彩》
第9节

作者: 廖正华
收藏本书TXT下载
  然而最后,哀姜还是没能逃脱惩罚。在怎么处置哀姜这一问题上,她的叔叔齐桓公参与了进来。齐桓公觉得,哀姜祸乱鲁国,是齐国的耻辱,对于自己的霸业而言,也是一个严重的污点。于是,他决定处死哀姜,以堵塞天下悠悠之口。
  齐桓公派使臣前往邾国,要求邾国国君将哀姜捉拿,交到使臣手里。邾国国君哪里敢得罪齐桓公,当即派兵将哀姜捉来。
  当哀姜听说齐国使臣要把她带回齐国的时候,她非常高兴,因为她觉得这只是娘家人想念她,把她接回去住而已。于是,她兴高采烈地登上了使臣的马车,与他们一起,往齐国而去。
  然而,当马车进入齐国境内,使臣下车向她宣读处死她的命令的时候,她彻底傻眼了。原来所谓的娘家人,竟是这么的绝情,为了自己的霸业,竟要置亲侄女于死地。她扑倒在地上,两行悔恨的泪水,从眼眶中不断流下,湿润了一片故土。
  那些使臣丝毫不顾及哀姜的可怜,他们只知道完成国君交给的任务。于是,他们将哀姜缢死在齐国边境,并将尸首运回临淄。
  鲁国方面听说齐桓公擅自处死哀姜,群情激愤。他们认为,按照中国的习俗,女儿嫁出去就是夫家的人了,不再关娘家什么事了。更重要的是,哀姜曾是国君夫人,齐桓公就这么擅自处死了她,鲁国的颜面往哪里搁?
  季友也很气愤,但他很清楚,刚刚从大乱之中恢复过来的鲁国,完全不可能在军事上与齐国争锋。所以,他决定,将这件事情做冷处理。他派出一支庞大的出使队伍,前往临淄,要求齐桓公将哀姜的尸体交给他们。齐桓公当然也不想因为这件事而破坏齐鲁联盟,所以他爽快地答应了鲁国的要求。
  浩浩荡荡的鲁国使臣队伍,将哀姜的尸体运回国都。季友下令,以国君夫人之礼,将其葬于鲁庄公之侧。哀姜,这个一生悲哀的女人,在死后总算是得到了些许哀荣。
  日期:2013-05-29 08:42:26
  暮丧母,旦娶妇,妇得嫂,臣娶后。
  为不惭,言可丑,谁其逐之,我与尔左右。
  这是春秋初年,流传于东周都城洛邑附近的一首民歌。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首诗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精彩的乱伦故事。
  诗中的“母”,指的是周惠王的第二任夫人陈妫;诗中的“妇”,则是指的陈妫的儿媳妇、周襄王夫人叔隗;而诗中的“臣”,则是指的陈妫的儿子、周襄王的弟弟太叔带。
  解释了这些,大家也就不难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整首诗的大意便是:“太叔带的母亲陈妫在前一天夜里去世,而他第二天早上就迎娶了他的嫂子、周襄王夫人叔隗,这种弟娶嫂、臣娶后的丑事,说起来真是难以启齿。谁要是敢带头驱逐太叔带,那么我一定跟随。”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东周百姓,对太叔带私通嫂子,驱逐兄长周襄王,导致国家大乱的愤懑之情。
  太叔带之乱,是东周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虽然在此之前,东周已经被兴盛一时的郑国所击败,威名大损,但毕竟还是有着一定的实力。但经历太叔带之乱后,重新执掌东周的周襄王被迫将洛邑周边的八座城市,封赏给帮助自己复国的晋文公。从此以后,东周就只剩下方圆不足百里的一小块地方了,名存实亡。可见,太叔带之乱是东周兴亡的一大关键。我们这一章就来讲一讲太叔带和他的嫂嫂叔隗之间的风流事。

  太叔带的父亲周惠王是东周的开创者周平王的孙子,他是东周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为人非常贪婪,多次公开抢夺大臣的土地田产,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周惠王的叔叔公子颓,乘机勾结这些大臣造反,将周惠王驱逐。后来,周惠王虽然在郑国等国家的支持下,平定公子颓之乱,但东周因此元气大伤。
  周惠王的第一任夫人是齐国的公主,当时的齐国国君齐桓公的女儿。齐国公主为周惠王生下一子,取名姬郑。由于母亲来自当时最强的诸侯国齐国,姬郑很小便被确立为太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齐国公主不久之后就过世了。由于从小失去母爱,姬郑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沉默寡言,不太愿意和人交往的性格特征。长此以往,周惠王便觉得姬郑懦弱窝囊,非常讨厌他。
  后来,周惠王又娶来一位陈国公主,也就是我开篇提及过的那个陈妫。陈妫为周惠王生下一子,也就是王子带。王子带的性格,和他的哥哥姬郑迥然不同。这个人,能说会道,很讨父母的喜欢。久而久之,周惠王便产生了废长立幼的想法。王子带逐渐长大,在其母的怂恿、其父的纵容之下,他对哥哥姬郑的太子之位逐渐产生了非分之想。
  日期:2013-05-29 08:43:18

  周惠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亲率诸侯伐楚,楚王遣大夫屈完议和,双方在召陵签订盟约。随即,齐桓公遣大夫隰朋入周,向周惠王禀告盟会经过。隰朋提出拜见太子姬郑,惠王很不高兴,命王子带与太子一同出来,会见隰朋。
  隰朋觉得很奇怪,回到齐国后,便将此事告知了齐桓公。齐桓公这才知道,他的外孙姬郑,太子之位已经岌岌可危。这件事关乎齐国以后的发展,齐桓公非常重视,连忙找来管仲,请教应对方法。
  管仲说:“为今之计,应当上奏周王,就说各国的诸侯都想见到太子,请他命太子出来会见诸侯。太子一出,他和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就确定下来了,以后惠王再想废掉他,就难了。”齐桓公采纳了他的计策。
  于是,齐桓公向各诸侯国发出通告,与他们约定,明年夏天在卫国的首止(今睢县东)聚会。接着,齐桓公再次派遣隰朋入周,请惠王命太子郑参加盟会。
  周惠王虽然贪婪,倒也不是什么蠢人,他很明白齐国想干什么。但他没有办法,因为齐国太强大,如若因此事得罪齐桓公的话,很可能会导致亡国之祸。所以,他很不情愿地答应了隰朋的请求。

  第二年五月,齐、宋、鲁、陈、卫、郑、许、曹八国诸侯,齐聚首止。随后,太子郑也来到这里。齐桓公亲自捧酒,敬自己的外孙。其他七国诸侯见状,也一一效法。在东周王宫里备受压抑的太子姬郑,在这里获得了比其父周襄王更高等级的礼遇。他对齐桓公,充满了感激之情。此后几个月,八国诸侯一直陪着太子,在首止一带宴饮游玩,直到秋天的到来。
  周惠王得知太子在首止大会上大出风头,大怒。在谋臣的建议下,他决定设法拆散八国联盟。他写下一封密函,命人带给正在首止参加聚会的郑国国君郑文公,命他脱离盟会,速速回国。郑文公听从了周惠王的命令,对齐桓公撒谎说国内有事,于是不辞而别。
  然而,郑文公的行为并没有产生连锁效应。其他六国的国君,仍然紧紧地围绕在太子姬郑和齐桓公的周围。在首止大会结束的时候,七国国君和太子姬郑一起,签订了同盟条约。
  周襄王得知这一消息后,这才彻底死心,放弃了他的废长立幼的想法。王子带却与他不同。此时的王子带,已经成年,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他对太子之位的觊觎之心,日盛一日。虽然太子有强大的齐桓公作为其后盾,但王子带仍不死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