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8-15 04:29:02
秦(八)关中霸主--秦武公
秦国的历史上,有一个处理内政和对外征战都霸气十足的国君,虽然在秦国壮丽的历史中他被秦始皇秦昭襄王的光芒所掩盖,但是在秦人心中,这位国君的地位高不可攀,以至于他的后人毫不吝惜地给了他‘武’这个谥号。
秦武公到底何许人,他创造了何等功绩,故事要从他的父亲秦宪公之死说起。
秦宪公离奇死亡之后,秦国掌权的弗忌、威垒、三父三位大庶长,为了进一步控制朝政和军队,废秦宪公的太子(秦武公),立王姬的儿子出子为国君。
秦宪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武公和次子秦德公都是鲁姬(鲁国公主)的儿子,秦出子则是王姬(东周公主)的儿子。
由于王姬是周朝的公主,似乎比鲁国公主鲁姬稍来头更大一点,三位大庶长王姬的儿子为国君,虽然违背了秦宪公的旨意,但也没有在秦国激起多大的反对声音。
公元前703年,三朝元老弗忌、威垒、三父正式立鲁姬的儿子为国君,是为秦出子,这一年他只有五岁。(鲁姬的两个儿子也只有八岁和七岁)
三位大庶长可能考虑到五岁的孩子比七八岁的孩子更容易控制,因此才立秦出子为国君。
不过让三位大庶长感到意外的是,秦出子的母亲王姬对于他们的“帮助”却并不领情,对于王姬来说,夫君的性命比什么都重要。面对这三个杀夫仇人,王姬依仗自己东周公主和秦国太后的身份,采取了严重不合作态度。
秦国历来有太后权力巨大的传统,战国后期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权利都大的惊人,这是母系社会遗留下来的产物。
王姬与三位大庶长唱反调,秦国的大发展停滞了下来,尤其是对外征战没有什么进展。不过这只是暂时的现象,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权力滔天的三位大庶长,最终杀了秦出子这个国君,为春秋时代被弑杀的国君名单上又增添了一个。
公元697前,秦出子当了六年国君被弑,三位大庶长改立原太子为国君,是为秦武公。
这时候的秦武公,十四岁光景,还没有人料到,这是一个可以比肩秦始皇、康熙皇帝的伟大国君。
少年秦武公即位之初,对三位大庶长言听计从,百般示弱,避免重蹈他弟弟的覆辙。
这样一来,秦国权力最高层又紧密团结到了一起,至少表面上是如此,那么秦国这辆雷霆战车,又将隆隆开动了。
就在秦武公即位第一年,他与三位大庶长统兵东进,攻打关中东北的彭衙戎。彭衙戎也是犬戎的一个分支,他们的势力范围在洛水中上游。
当彭衙人以为秦国刚发生弑君事件,还会动乱下去的时候,秦军却攻到了他们的地盘上。
彭衙一战,毫无悬念,首战即决战,秦国一举拿下彭衙。
秦军胜利之师,人人手持兵器,个个精神抖擞,少年秦武公更是披挂金盔银甲,骑高头大马,威风凛凛。
日期:2013-08-16 05:35:43
按照惯例,攻灭了一个大国,秦军应该休整一段时间,秦国应该举国庆祝。
但是秦武公一旦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便一发不可收拾,他绝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欲与天公试比高’,不断挑战那些伟大的事业,才是这位国君的性格。
秦武公这次没有按照惯例出牌,继续领兵南下,沿途见到小城就攻占,见到小股戎人就斩杀,一直到达华山脚下才让秦军歇气。
秦武公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他即位第一年就取得了如此宏大战果,实在让人钦佩。
不过别人都不知道,少年秦武公的心中,隐藏着一个惊天秘密,或者说一块心病。
父亲离奇去世,弟弟又被三位大庶长所杀,秦武公虽然在三位大庶长的扶持下即位了,但是他却对 三位大庶长怀有强烈的仇恨之心。
此次伐彭衙戎,秦武公是把彭衙人想象成三位大庶长,满怀仇恨,他甚至亲自跨骑上阵,勇猛作战。
攻打彭衙戎,秦人被秦武公的神勇所鼓舞,秦武公在秦军中的影响迅速形成,秦武公得到了秦军广泛的拥戴。
在南下到华山的过程中,秦武公更是指挥若定,几万大军如臂使指。由于南下华山这一战拓地很广,秦武公的战术为秦人津津乐道。
从父亲和弟弟的悲剧中,秦武公意识到,只有掌控兵权,才能与三位大庶长叫板,否则肯定又重蹈前人的覆辙。
因此在这一年的战斗中,秦武公才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勇气和精湛的战术素养。
经过一番雷霆的攻势,秦国基本控制了除河西外的关中,占据西周在关中的所有区域。这个时候,秦国的外部形势也相当不错。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