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夺宝之宋徽宗暗语》
第51节

作者: 雷立刚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走了一个半小时,前方出现了有几十处温泉,大的有碗口那么大,小的则只有手指那么粗,形成一个温泉群,热气蒸腾,烟雾袅袅,实在是别有一番景致。相比于我在四川所游览过的青城山、峨眉山,尽管没那么秀丽,却别有一种雄奇。
  六当家出了长白山机场之后,就一直用手机接听属下关于长白山有关资料的汇报,此刻,他略有点得意地说起他的收集成果,告诉我们:“长白山的温泉属于高热温泉,多数泉水温度在摄氏 60 度以上,最热泉眼可达 82 度,放入鸡蛋,一小会儿就能熟。”说着,建议我们干脆就在这里休息一下,把午饭吃了。
  中午吃饭,为了节省时间,吃的是干粮。吃饭时,马大哥说:“我看大家,似乎没刚进山时那么紧张了,不紧张是好事,但过于放松却未必是好事,长白山不可小瞧,这是一座有着很多不解之谜的山。《山海经》里记载‘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不咸’即为有神之山,说的就是长白山。
  长白山下的抚松县,流传了很多关于长白山的传说,《抚松县志》上记载,古人一直有这么个说法——‘长白山藏天然之秘,蓄万古之灵奇。’这说明自古当地人就相信,山里有个大秘密。
  而且,这长白山也确实奇特,试想,到了那么高的山顶,在云雾飘绕的天上,突然出现了那么大的一个天池,这已经够不可思议了。偏偏那天池水的颜色还会变,有的地方是蓝光,有的地方则是翠绿,有的地方是一道道的青灰。再则,天池水流出后,下面有个巨大的瀑布,一年四季向外流淌,却不见天池水有丝毫减少,你们说,能不神秘吗?”
  大家听了,都有些啧啧称奇。确实感到很奇怪,天池并无河流汇集,融化的雪水也有限,但天池却有个缺口,一年四季往外流水,因此还形成了一个气势恢弘的瀑布,可是,尽管水这么不断地流,天池的水却一点不少,当真是十分奇怪。
  司马然和许多年轻的富二代一样,有个特点,是很爱表现,不甘寂寞,他见大家若有所思,于是立即也讲了一个他在网络上看到的关于长白山的怪事。说的是天池边在解放前,曾有一条粗粗的铁链子,一头钉在石崖上,一头伸向天池里,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年月放在那里的,都说下面锁了一条蛟龙。

  日本人来了,不听邪,非要拽上来看看究竟下面有什么东西,雇了不少人来拉链子,拉了几十米也没有拉到头。又拖拽了一阵,忽然,天池水位猛然上涨,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的冰雹有鸡蛋大,天池里的骇浪有一人多高,人们大惊失色,以为触怒了龙王,一松手,铁链子又哗哗地回到天池里去了……
  对于这个传说,我们大家当然都有点不相信。我心中暗想,真是虎父偏生犬子,这个司马然,既然决定到长白山来,你不事先在网上查查地形地貌、徒步功略,却查的是这种荒诞不经的谣传,真是不成熟啊。
  但是,马大哥却略略点头说:“虽然这传说是很离谱,但也说明自当地人对长白山感到敬畏。有人说,长白山属于龙脉的一支,天下龙脉都发源于昆仑山,向东北方向延伸到长白山然后入海,又传风水学上有四大“龙眼”, 北在呼伦贝尔湖, 东在长白山, 西在甘肃临夏, 南在湖南常德。这些,虽然都不可全信,但都暗示着长白山极为特殊,祸福难测,大家既然到了这里,就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日期:2012-10-25 10:08:32
  宋徽宗的暗语
  ——中国当代八大巨富豪门覆灭记

  作者/雷立刚
  52
  忽遇采参人
  吃了午饭,我们朝着密林里继续走去,大约走了半小时,忽然,听到前面的树林里,传来唏唏唆唆的声音。

  “什么人?”在最前面打前锋的东北大汉强子,已经警惕地举起了枪,厉声问道。强子是临江跟来的那50个彪形大汉的领队,本身就是吉林人,我听其他东北保镖说,他以前多次得过东北三省散打联赛冠军,除了拳脚功夫,枪法也出奇的准,在整个东北道上,都赫赫有名。
  随着强子的厉喊,我们队伍的所有人都停下脚步,立即,四周安静无比。前方树林里唏唏唆唆的声音顿了一下,而后,小心翼翼地传出一个老人的话来:“我们……放山的……”
  所谓放山,在东北尤其是长白山一带,是上山采参的意思。“放山”历史久远,至清代而极盛。
  如果是一个人独自去放山的,叫“单棍撮山”。但这通常是非常少的。因为长白山原始森林里林木遮天蔽日、虎狼出没,挖参有如大海捞针。人参难觅,危险丛生,所以,通常都是几个人一起去放山,称为“拉帮”。
  并且,“单棍撮山”遇到帮伙,只要提出入伙要求,帮伙一般都会收留,称为“搭帮”。毕竟,原始森林里,人越少危险系数越大,多个人多份力,对团队并无害处,所以“搭帮”十分普遍。
  一个队伍里,都会推举出一个的领队的,这个领队往往具有丰富的放山经验和野外生存技能,懂山规,有威信,守信用,掌握实用的地理和生物知识,在放山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称为“把头”。
  按规矩,率先答话的,应该是“把头”,听这声音,这“把头”岁数不小了。

  强子是吉林人,厉声喝道:“放山不一般都是秋天吗?你们骗谁啊?快出来!”
  六当家拍了拍强子的肩膀,说:“小兄弟,问题不大。现在你们吉林这边挖参的时间一般选择在秋天,但是,在清朝习俗里,采参确实也可以是现在。我查过,大山深处的采参人,还是沿袭着清朝的放山规矩。”
  我来之前那晚,查了很多关于长白山的资料,了解到放山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阴历四、五月间,此时百草初生,参苗萌发,叫“放芽草”;
  第二个阶段,是阴历六、七月间,丛草浓绿,参叶藏在杂草中,最难辨认,叫“放黑草”、民间称“青榔头市”;

  第三个阶段,是阴历八、九月间,也就是秋天的黄金时节,参籽成熟,鲜红光洁,形似鸡腰,冠诸团生细杆之上,很像榔头,故民间亦称“红榔头市”,为采参黄金季节。
  第四个阶段则是九月以后了,参籽落净,又曰“放刷帚头”、“放黄罗伞”,或曰“放韭菜花”。
  也就是说,一年里,最好挖参的时节是公历的九、十月,而其次,就是公历六月到七月初,也就是说现在。此时虽不如金秋时节好挖,但也比7月底到8月底那段草木最茂盛的时节适合采参。因此,清朝的采参习俗里,大多是每年阴历4月份就进山,一直到秋天霜后草木落叶才出山。
  自从炎皮张透露了东北冯家祖宅后,其实不仅是我关注了长白山,在这次出发之前,六当家、马大哥、燎爷等慕田堡几位当家,甚至还火速派人到更多渠道详细调查了长白山深处的习俗和所有相关情况,知道在大山深处,许多采参者,依然保留着清朝规矩,在阴历4、5月也就是阳历6月后,便进山采参。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