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期货生涯——兼谈中国金融业乱象》
第2节

作者: 水仙长在咖啡杯里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实说,我父母那个阶层对中国未来根本不抱信心,尽管他们都吃着体制的俸禄,也都在人前讲着“新闻联播”的话语。但是他们接触的事情都是XX关心下一代关心到床上;XXX有了“首长随行人员”后,发妻形同活寡;XXX去澳门赌输了某地多少分之一的财政收入等等,餐桌上常听他们闲谈这些内容,可我一问就不再讲。于是,渐渐地我也开始疑惑了:一个都是由这些思想不那么先进的个人在做领导的团体,能代表先进思想吗?想必父母亲也在疑惑,只不过看在俸禄的面子上,装成了相信的样子,不然,他们存资本主义的港币、欧元做甚?而我在大学触摸自由后,对这种分裂的生活更是深恶痛绝,来证券公司转转也是换个呼吸环境,母亲也想我锻炼一下,顺便弄点“内部消息”。

  不过,当年的报刊上、网络里、电视中还都是一派盛世迎奥运的喜气洋洋,尽管又假又造作,但是很多人就真信了,以致我一警告风险,便是一片怀疑的目光,母亲也一样。要知道,我在5000多点时,就认为上证指数将走跌回2000点,因为至少从技术面看,2145点并没有回踩、踏实。也因为这种风险意识,我的业绩并不出众,和那些志得意满的客户、嗓门大大的“专家”们比自是自惭形秽。我只好在网上化名写文章谈中国的经济风险,所幸的是,认同者还不在少数,让我有了坚持看法的勇气。(看来,过着分裂生活的人也真不在少数。)

  日期:2011-11-15 09:31:17
  %3
  也许真是有缘,初入股海,便和期货有了亲密接触。我的一个客户是个富二代,投资我的钱只有8000,可投资期货的钱却有十万,原因是“XX期货公司的业务员讲得好、专业”。可“专业的”业务员认为2007年9月就是当年通胀的“洪峰”,还言之凿凿地说这是“北大宋老师讲的”。于是从11月起,就放空大豆,可大豆多头却总是打而不死,还从4340元一吨涨去了4500元一吨,不消说,富二代一个月就亏了25%,只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找我。因为我好歹是在上证指数5600点时让他逃出了中国联通。

  恰好这时《金融时报》中文网刊登了一篇文章,指“石油峰值”很可能在2007年出现,那么未来全球石油越采产量越少,农作物做燃料是板上钉钉之事。我想:“假设西方的交易对手也在看这篇文章的英文版或者法文版、俄文版,那么,买涨农产品就是最好的选择。”根据这一理念,他果断地平空翻多于4500元/吨附近,没想到,才涨了200多块,富二代就打电话报喜了:“亏损全回,略有盈利,请你吃饭,顺便介绍朋友切磋。”事后我才知道,他那次下了8成仓。

  饭局上的来客是个老男人。富二代对这位肥头大耳,颇具富态的大叔尊崇有加,一口一个“L老师”。“老师”自我介绍是香港学期货回来,战绩一般,心得还有一点,话锋一转,就谈到了上海黄金期货的情况。据说,2008年1月1日,上海黄金期货将正式上线,只不过管理层就该期货品种在上海黄金交易所还是上海期货交易所很是犯愁。“上下交征利。”一句古话不知咋的,就蹦去了我脑里。

  作为晚辈,我对“老师”自然是客气有加,尽管心理很瞧不起香港金融业的水平。1993年,母亲曾吃过“香港老师”的亏:那个老师称转战香港、北美,是名牌操盘手,母亲将信将疑按他分析来买股票,结果套了大半年,所幸损失的只是咨询费。
  那天,我们在饭局上谈笑风生,虽然“L老师”讲的几个笑话都很低俗。不过也总算听出了些东西,“L老师”告诉我们,黄金投资大热,尤其是“伦敦金”——城东写字楼密集区里,“现在一天是好几十家伦敦金公司开业”。这里要感谢的是,“L老师”没有吹嘘伦敦金业务,还告诉我们,现在的大陆和1970、80年代之交香港开放期货时非常像,将伴着不规范、不专业迎来大发展。我因为母亲的缘故,听他说话,也是将信将疑,但是事后的经历,完全证实了他的看法。

  另一方面,那时我的交易模式还没最终形成,但是参考期货走势却也习以为常。比如ICE(美国洲际交易所)上市的11号期糖从2007年12月14日的每磅10.488美元起步,一口气冲上2008年3月8日的15.750美元,一季度上涨几达50%,受此影响,以甜菜、番茄等甜味经济作物为主营的中粮屯河也于同一时期从15.38元/股涨去了32.60元/股,涨幅超过一倍。这是因为,证券因为有了交易者们对未来价格的偏差性预估,使得价格波动更为剧烈,在小盘股中尤甚。这也是我在2008年雪灾前后还小有斩获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绝大多数我们公司的客户就没那么幸运了。尽管自2007年底以后还涌现出了全聚德、龙头股份等“妖股”,但是由于投资者数量一多,投资目标就越接近正态分布,那么在大多数股票跌跌不休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的净值也开始日渐缩水。可人就是这样,都不爱认错,一旦被套,就抱起了“长线投资”的想法等个不停,尽管他们一盈利时,往往是蝇头小利也急吼吼地兑现。就这样,公司沉淀资金越来越多了。一些2007年赚足了提成、分红的内外勤人员纷纷以各种名义打起了辞呈。唉,人就是这样,甘时分羹易,苦时共渡难。见到一张张空下来的办公桌,我想。

  虽然2008年3月中旬的国际大宗商品宽幅调整让我给客户的投资组合也灰头土脸了好一阵子,可大盘的加速下跌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借口。只不过,机会的脚步同样在慢慢临近:2008年4月,曼谷和岳阳的稻米现货差价达到了1:3。而在另一方面,因为大雪灾的缘故,2008年2月的CPI涨去了7.7%的高位。虽然3月中旬,衡量全球资金流向的美元指数在创下70.71的低位后,开始了缓慢而坚定的反弹过程,但是我认为,大宗商品中至少农产品的牛市没有结束,因为中国耕地“18亿亩红线”难守,农村老龄化、空巢化较之城市更严重,大量耕地抛荒。加之石油峰值已过,那么粮食的能源属性将越发突出。

  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就在当年2月初海关总署出台严禁稻米出口以压抑通胀的文件后,我便种业龙头股——隆平高科放在“自选股”里。4月初,国际油价、CBOT大豆、小麦、玉米果然重拾升势,机会来了!在13.9元至14元/股期间我让客户们(可惜当年因为证监会规定,我不能开户交易)全仓吃进大量筹码,为了形成“众人抬柴火焰高”的效果,我还专门扮演经济专家在好几个论坛上讲了隆平高科值得买入的理由。果不其然,就在4月份中国股市一溃千里的氛围里,隆平高科如冲天的火箭,先是连续好几个涨停,毫无阻力地攻上了20,很快地,隆平高科碰上了28元/股,翻倍了。同一时期,上证指数却从3600点跌去了3000点关口。尽管在这一上涨过程中,我让客户累计抛售了50%的盈利头寸,抛售的加权平均价在23元/股左右。除了个别客户急于兑现的已经手头空空外,其他人还在享受着“让利润飞”的快感——进入5月,隆平高科发飙似的狂奔,就在5•12地震前夕,终于碰上了47元/股的高位,而我把止损点也顺势抬高去40元一股了。

  就这一战,让我也成了“老师”。我开始趾高气扬地昂首挺肚走在已经略显空荡的公司营业部里,不管是不是我的客户,都喜欢请教我“今天涨还是跌?”我也假模假样地指点江山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也有了7位数资金的大客户。不过,这个大客户对我来讲,却并非好事,也是我进入期货界的直接诱因。
  日期:2011-11-15 11:10:48
  4
  也许是不想憋在办公室打电话的缘故,早在入职之初,我就自告奋勇地担负起出门派单,做流动宣传点的任务来。由于证券公司营业部离家不远,走路就到,我的逍遥很是令某些人不爽。因此,还没派上两天单,就被分去了南区组,南区要坐车好几站路,就在江边。
  那条江在南方,是中国第三大水系。而我住的城市,又被称为“中国南大门”。于是,作为传统的码头重地,江边一向以繁荣著称。特别是那些修于1949年以前,中西合璧的古旧建筑群更是有着无限的独到韵味。我打心底感谢起领导的这个英明决策了。只可惜,习习的江风里总是不时有各种异味飘来,江上也总是常常飘过各种各样的垃圾。直到后来我跑期货,来到各色各样的工厂区,看到一模一样的“酱油河”时,才莫约明白了一点原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