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
第31节

作者: 奉行核平外交政策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中国以其巨大的体量,在世界诸国之中鹤立鸡群,遗世独立。中国与罗马帝国、孔雀帝国、贵霜帝国、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莫卧尔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蒙古帝国、沙皇俄国、大英帝国有着明显的不同。那些帝国都是以武力征服而立国,而中国则是以文化征服而立国。在这些帝国当年庞大的辖区之内,至今仍然存在着许多个民族,这些民族拥有不同的语言文字和生活习惯。而在古代中国势力范围之内,一个人不论他是什么种族,只要他使用汉字并尊崇汉文化,就被无条件地接受为华夏一员,绝不会因为血缘而受到任何排斥。今天的汉族之所以能够成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第一大民族,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今天的汉族,实际上流淌着中华大地诸多古老民族的血液,但是中华文化把大家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深深自豪。中国文化与涵盖欧、北美、南美、大洋洲的西方文化几乎是等量齐观,就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是百国之和。在中国文化的内部,京派文化、海派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河洛文化、三晋文化、秦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江汉、湖湘)、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徽文化、闽文化、滇文化、陇右文化,争齐斗妍,各有千秋,但又是高度的统一体。一个山东人或者河北人,虽然他几乎听不懂广东话和湖南话,但他绝对认为自己和孙中山、毛泽东同属于一个民族。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力量,让如此广阔的土地、如此众多的人口拥有如此强烈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在中国文化的凝聚下,我们祖先迸发出惊人的力量。汉代的中国人,有人持节北海,有人凿空西域,有人封狼居胥,有人勒功燕然,有人唯愿马革裹尸还。唐代的中国人,不用多说,就凭李白信口一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华夏气度,空前绝后。明代是中国人最硬气的一代,洪武永乐两朝,北出大漠,千里寻仇,永乐帝驾崩在北征途中。我同意《明朝那些事儿》的看法:“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为子孙后代所景仰。”清代,中国皇帝是汉化的满族人,康雍乾三朝,从爷爷到孙子接力抡圆了暴打称雄中亚的准噶尔汗国,拓地万里,恢复汉唐故土。清朝后期割地赔款,但是由于前期狂赚了大堆筹码,虽然连输几把腰包仍然比较殷实。

  我们要感谢汉唐明清的中华祖先们。在那个奉行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古代,在每一次民族危亡无情降临的时候,在无休无止你死我活的民族生存竞争中,是他们,抛妻别子,高歌出塞,横槊千里,碧血黄沙,先后彻底撂翻了人类历史上最强悍的三个马上民族:匈奴、突厥、蒙古,给我们这些小孙孙留下了今天的万里河山,让我们这些在海外的人一遇到危险时可以抱头鼠窜回家。

  今天,我们不能光在摇滚乐中唱着梦中回到唐朝。虽然中国问题是如此之多,许多问题甚至严重到了可能会催毁我们的程度。虽然我们内部有着这样那样的争议,但是,我们这一代人要有这个决心,开创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华盛世,让子孙后代像我们回望汉唐一样地回望我们。虽然每向前走一步都可能是失败,但是历史已到路口,我们别无选择!

  天佑中华。
  (文化部分,想说的终于全部说完)
  日期:2011-09-12 03:24:44
  (三十六)
  兄弟姐妹们,中秋好!

  我仍在出差旅途中,不能回国过年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能在楼里收到这么多问候,也算是一种补偿吧。回贴中多有高见,我已受教了,不能逐一回复,请原谅。回贴中提到的一些问题,比如中国人口问题、人民币问题、苏联经济问题等等,都是重大的经济命题,以后的贴子里将会谈这些问题。由于写得挺嗨,有些词可能用过头了,兄弟批评的都对。只有一个问题我想正色声明:本人不想加入外籍,不想拿绿卡,也不想久居国外,明年任务一完成立马回家抱儿子去。我自认为不是那种站在国外说国内、站着说话不腰痛的闲人。

  贴子现在进入“从经济角度看中国崛起”了。今天,坐在飞机上,我看着满天的云,心思和云一样乱。一个超级懒人,偶尔发个贴,发现竟然有人跟贴,一时受宠若惊,就一路写下来。如果说文化是无所不在的、蕴含于一切领域的,经济则同样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是这个意思。但经济还有一样与文化极为不同,就是文化是形而上的,经济则是实打实的。写诗是好是坏,大家可以争议;做生意是赔是赚,连傻子都一眼便知。所以,说文化可以瞎摆划,“谈空说有夜不眠”,而说经济则很难这样去蒙。我是一个喜欢思考的懒人,在以往的日子里,偶然思有所得,又懒于提笔记录,那想法就如长河浪花,一闪而逝,现在打破脑袋也想不起来了,空对逝水,比较茫然。说实话,我真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完成这个贴子。

  好在这是“漫谈”,不需要严密的理论体系。我将继承和发扬前面8万多字的没边没沿胡说八道的优秀品质,欢迎兄弟姐妹们积极理性地拍砖和证伪,以免我遗害网民。
  记得前面的一个贴子当中,我曾谈到过,今天的经济学论文都变成了数学论文了,还很讽剌了人家几句。其实,这主要是我自己心理阴暗的原因。应该说基于大量计量数据的经济学研究,使传统经济学走向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面对大量的圈圈线线加方程式的经济著作,我如果抡圆了往死里看,估计也能看明白。但问题在于我很懒。当年读书的时候,我一直用哪个哲人说的“世界上的真理都是简单的”这句话自我解套,一口认定那些复杂的东东都不是真理,于是心安理得不去攻读。做毕业论文时,虽有名师指点,却连一个什么模型都建不起来,索性写了一篇先秦诸子著作中的管理伦理学思想研究,才把证书混到手。

  所以,下面的贴子里,我还是漫聊闲摆,绝不用我最头疼的数学模型和计量分析。兄弟姐妹若能回贴赐教交流,我更高兴。大家能有一见之得,能有一言相互启发,也算是没有白给电信交上网费啊。
  总之还是那句话,我胡说,您胡听!劝君莫笑荒唐语,只当秋坟听鬼唱。这一句把楼里的姐妹吓跑了,哈哈。
  这个贴子算是闲话,我们进入经济部分。
  待续
  日期:2011-09-12 06:10:15
  (三十七)
  对于任何一个受过正规教育的中国人而言,第一次接触经济学知识应该是在初中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上,有专门的一大部分内容叫做政治经济学。如果上到大学,也有类似课程,内容更深。考研也要考这个内容。
  很不幸,我高中时就因为这个课,令我的老师很郁闷。情况是这样的。老师讲政治经济学那段时间,正值九十年代初小平南巡以后,中国经济过热,我们校门口的烧饼价格,从两角钱一个涨到了一块钱三个,严重抬高了我的早餐开支。我从小就是一个喜欢思考的好学生,于是乎就对商品价格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老师这样教导我:商品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由于劳动者干活速度有快的也有慢的,所以价值由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来决定。这就是一头斧子换两只羊的道理所在。
  我去问:为什么同样的斧子和羊,平时是一比二,当缺肉时会变成二比一呢?老师告诉我:价格虽然由价值决定,但它会受市场供需影响而上下波动,这个波动以价值为中心,不会偏离太远。
  我又问:假如生产一口水缸需要2个小时,那么现在我再给它追加1小时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我花一个钟头把它砸在许多小片,那么为什么水缸价格为什么增加,反而没有价了呢?老师告诉我,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你把人家的使用价值砸没了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