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
第29节

作者: 奉行核平外交政策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话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指出一点:副局长的同盟军是不稳固的。大家不要以为朝鲜、巴铁、缅甸、伊朗是我国的钢铁同盟,他们今天跟着中国,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跟美国,而是因为由于历史恩怨无法去跟美国,美国不要他们。朝鲜咋咋乎乎的,挣弄出一些危险悬乎的事情来,他是想迫使美国与他签定和平协定,承认金氏政权并保证他的安全。什么叫保证安全?说白了就是不打他。因为现在朝鲜半岛仍然没有签订和平协定,是处于停战状态,也就是朝鲜战争还没有正式打完呐。朝鲜不是不想跟美国,是美国的条件他无法接受。美国说要谈也可以,但你先要这样那样。如果朝鲜不这样那样,美国又实在无法收这个小弟,国内舆论不答应,另一个小弟韩国要跳的。这就如同局长副局长那个例子。副局长想从局长的阵营里面拉个人,是非常困难的,真要拉成功往往要出血本。而局长想拉副局长阵营里的人,很太容易了。局长出面,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泡杯茶,亲切地谈谈话,对他说,以前的冲突都是误会,一切都过去了,你小伙子条件不错,好好干,我保证一年内提拔你当个处长。大家说说看,这个人会不会反水?所以,我们要有心理准备,就是我们的中国关系好的国家,随时可能背叛我们倒向美国,这不是主观感情问题,这是客观现实和客观利益问题。

  总而言之,这就是世界第二的追赶者的困境。这是客观现实。中国如果放弃竞争、自废武功、甘于平庸,那么可以马上摆脱这个困境,但是中国不会这样做,不能这样做,历史也不允许我们这样做,子孙后代也不会原谅我们这样做。那么,我们怎么摆脱这个困境?很简易,一句话,当我们成了世界第一的那一天,我们就彻底摆脱这个困境了!

  我不否认,在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老大”当中,美国这个老大当得相对来说还算最不错的。美国对中国,虽然双方矛盾冲突很多,客观上说总体也还算是不错。至今为止,美国没有用当年对付苏联的那一套冷战手段来对待中国。当然这也不是因为美国仁慈,美国这个选择在经济上符合美国国家利益,而且中国也没有像苏联那样在国际上横行霸道,所以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很难下决心对中国发动冷战。他当时也没有料到中国会发展那么快。我对美国没有恶意,但世界第一只有一个,中国人不会放弃追赶和超越的。以后我在从经济角度探讨中国崛起时,还会从各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总之,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崩溃的危险随时会存在。就想负重爬山一样,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但是勇者不会放弃不前,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
  待续
  日期:2011-09-10 23:29:36
  (三十一)
  记得1980年代初,当我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我和爸妈一起住在单位家属院里。当时这个红砖平房院子是全城最新的房子。我们的家俱都是新的,是我爸用木头自己打出来的。我当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回到我爷爷家。因为爷爷家住在旧城区的老街上,家里有许多旧抽屉和包着铜皮的旧箱子,落满了灰尘,但是我总能从里面翻出一些古老的好玩的东西。

  如今,我安家在一个距父母很遥远的城市。我买了一套三居的房子,买了自己喜欢的新家俱。每年过春节的时候,我带着老婆孩子回到父母身边。我突然发现,原来记忆中又新又大的家俱,变得又破又小。里面放着我在20年前用过的课本,都已经落满了灰尘。我的三岁的儿子,正忙着从这些老抽屉老柜子里面寻找他喜欢的宝贝。时光如梦,一时我很恍惚,突然间仿佛是第一次发觉,自己早已奔四,父母已经是头发花白的老人,而最疼爱我的爷爷早已在1992年永远离我而去。

  新和旧,总是相互更替的。
  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则是明天的历史。
  世界文明古国中,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兴起,要远远早于中国(这个必须承认)。四千多年前,无数金字塔耸立在尼罗河边的时候,中国尚且处于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当时的社会形态是原始部落联盟。而当埃及、巴比伦文明逐步沉寂,隐入茫茫黄沙之际,新起的中国商周文明开始勃兴,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时间转到明清,当北京、西安、成都、洛阳等中国城市以斗拱飞檐展示两千年文化沉淀的无比厚重的时候,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财富正在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积聚,创造出崭新的、生机无限的城市。如今,当年工业革命时期的新建筑已经变成了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迹。当我们漫步在伦敦、柏林、巴黎街头,一眼望不到边的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令人惊叹,雍荣华贵而又暮气沉沉。此时,中国城市却处处散发着崭新的时代风采,一日千里地创造着新的历史。

  我在前面的贴子里说过,我曾经是一个听说某处古迹被毁就遗憾不已的文化愤青。然而,在进入而立之年以后,我对文化演进有了新的认识和更为平和的心态。虽然我支持一个当副县长的朋友修复毁弃的古迹,但我更加倾向于认为,虽然我们必须继承历史,但中国文化是一个活的发展过程,努力开创属于我们这个历史时代的新文化,远远比回顾和捡拾过去的历史更为重要。

  待续
  日期:2011-09-11 00:25:27
  (三十二)
  在中国远古时候,人们把龟壳作为神圣的祭品。但庄子老先生对别人说,如果他是一只乌龟的话,他宁可在温暖在太阳底下,拖着尾巴在泥坑里打滚,也不愿给人拿去做祭品。
  我热爱中国文化,我为自己拥有这样一个伟大而灿烂的文化倍感荣幸。但我要说,我是一个眼睛向前的文化主义者。我认为,如果要牺牲发展去保护文化,最终会让中国文化变成一个神圣而没有生命的祭品。我更愿意拥有一个生机无限又泥沙俱下的中国文化。仍然是小平那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就说说拆迁这个例子吧。
  虽然很可能有兄弟有不同意见要拍砖,我还是要对近二十年的中国城市拆建唱唱赞歌。不错的,由于国家现行的土地政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进行绝对垄断,造成了政府在拆迁中搞到了巨额土地转让收益,而且引发了官商勾结。房价高,根本问题是地价高,地价高,根本问题是政府土地转让利益格局,甚至已经形成了积重难返的土地财政。所以指望各地方政府去降房价,无异于与虎谋皮。今年中央关于经适房、廉租房的强制性政策,执行结果还有待观望。总之,房市的社会博奕肯定会要你死我活地进行下去。我说这些的意思是,我不想回避问题。但是,从整体而言,我仍然认为,我们不能否认近年来的中国城市建设成就。

  我老家在北方一个中型城市。我爷爷奶奶的家在老城区。那里是元代以后沿京杭运河形成的一片老城区,低低的砖房一座连一座,小巷子很曲折,多如迷宫,机动车进不去。那里有我美好的童年。但是,住在这个老城区也相当痛苦。民房之间的宅基争端特多,几乎家家都有,我家还跟邻居打过一场硬仗。住宅很老旧,都是10至50年历史的砖房和土房。一下雨,水就滔滔不绝往家里灌,于是全家就用脸盆抗洪抢险。没有办法,就把院墙用土垫高,结果你垫我垫大家垫,越垫越高,都想以邻为壑。有的人家院子比屋里的地面高一尺,踩空了要摔个鼻青脸肿。下完雨,房顶又漏了,我老爸爬上房顶去修,我提心吊胆怕他滑下来。家家是打压水井,压水井经常坏,一修就弄个一身泥。冬天冻住了,我要先往里面灌开水。各家的煤球炉子那个烟就更是不用说了。2000年,这片城区拆掉了,我家老房150平方米补了25万。应该说不算多。但当时房价便宜。我们可以按2000元一平方米的价格回购新房。盖起6层楼的居民小区以后,由于爷爷已去世,只剩奶奶一人,就回购了70平方米的一套二居,暖气、煤气、自来水一应俱全,老人生活大大方便了,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了。应该说,90%的老百姓都很满意的。

  我对现在活跃的那些古城保护专家持有慎重的理解态度。说慎重,是因为我认为保护有一个度的问题。而且我发现这些专家自己基本上都住在现代化的小区里面,没有哪个住在老城区的大杂院里。是的,旧城是文化传统的根,旧城区必须保留有代表性的部分地区。是的,旧城显得有文化感,文化界精英们去进行艺术创造会很有灵感,如果能再找几个裸模去拍照,青春的身体和斑驳的老墙形成鲜明的对照,那真是太他妈有文化了。但是,你文化完以后,就开车回高尚小区坐电梯上楼洗洗睡了。但有的人要永远住在潮湿酷热的平房里,半夜再有条大蜈蚣掉在枕头上!

  搞科学研究是好的。但是以“被人研究”的地位参与科研工作就不太妙了。文化是好的,但是把别人的落后状态作为文化进行保护,然后去欣赏和消费就不太妙了。这简单是个道德问题。总之,我认为,虽然文化有种种,但是生机勃勃发展中的活文化才是最可爱、最感动人的。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