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明星大腕儿们》
第34节

作者: 闲云逸鹤1990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后来一查,原来他竟然和历史上有名的檀渊之盟有关系,而且关系还是大大的。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北宋初期,宋和契丹奠定了“檀渊之盟”。当初感觉这个东西挺屈辱的,堂堂大宋王朝竟然向一个外族接下城下之盟。而城下之盟,一般都是屈辱求和的。那这个寇准不是给国家丢了人么?
  可也有人说,正是“檀渊之盟”才奠定了宋辽的百年和平。如果没有它,就不会有北宋的繁荣,更不要说什么风流人物了。因为,没有一个繁荣和平的社会环境,是不会有那么多文坛巨星的。
  可历史真的可以这样片面地解读么?我们必须从当时的人和环境说起,要不然总是想当然。而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上真正的寇准是个什么样子的。
  还是先从小时候说起吧。
  寇准可以说是出身书香门第,老爸早已经是后晋时代的进士了。那都大宋建国以前的事了,不过这个可不是魏晋风流的晋。这是五代十国时候的后晋。可是也只在一个贵族府做一个小秘书。(估计就是收发些文件,代写一些东西之类的)

  可是很不幸的是,小寇准刚出娘胎没几天,老爸就先走了。所以他连老爸的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那时候良家妇女是不出来找工作的。家里的顶梁柱断了,生活自然拮据起来。
  可毕竟是书香门第,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嘛。他的妈妈自然把家里所有的希望寄托给了他。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少年时的寇准,聪明好学,从书本上学得许多知识和道理。
  很多人说读什么破书呀,黄金屋没见到,不说颜如玉了,连个普通女子都没有。读书重在修身,前几个和一个朋友谈了一下嫁妆的问题。感觉颇有意思。
  日期:2011-6-20 17:42:00
  她:我想找男朋友了。

  我:那就准备好你的嫁妆。
  她:从小我爸妈就给我准备了,不用愁。
  我:那你知道我说的嫁妆指的什么么?
  她: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说吧。
  我:感觉一个女孩子应该准备的嫁妆是:

  1.良好的学识 2.对整个世界的爱心。3. 学会让自己变美丽。4.有一个好的名声。5.对社会有用,能有养活自己和父母的能力。
  她:恩,那你是不是要有足够的聘礼呢?
  我:在想别人嫁妆的时候首先就得准备好自己的彩礼呀。要不你凭什么要别人那么多嫁妆。
  所以,任何学习的过程,都是你在为人生准备好一份彩礼和嫁妆的路程。人生没有多少捷径,只有极少数的人能有一个不愁的环境,可是如果不努力,照样会失去。
  命运,只能靠自己改变。老天爷什么时候高兴,给你掉个馅饼,那你就接着。可如果过大的话,也会把人砸死。

  日期:2011-6-20 23:32:00
  而寇准就是一个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所以,黄金屋和颜如玉是书中没有的。可是你认真读了,他们就会从其他地方来找你。
  好了,不扯废话了。言归正传,要不真成写散文了。
  转眼见,小寇准长大了,十八岁的时候,已经是个翩翩公子了。学业有成,那下一步就是进京赶考了。一展抱负的就会就快来了,年少的心激动了起来。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18岁的寇准考中了进士,就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先被大理评事,一年后又被组织派下基层历练一下。到了归州巴东任知县。(差不多就是县长了,现在也该是处级了吧,19岁的处级干部,这要羡煞多少人呀。)
  可能是他祖坟埋得比较好吧,反正这官升的像火箭一样快,而且还不是走后门,拉关系。这一方面说明了他的能力,另一方面说明了在宋初,取士还是比较公平的,有才者居之,这才是一个正常的官僚社会。
  靠着自己的忠诚和智谋,9年时间,从一个小小的处级干部一路飙升。

  先后升任盐铁判官(古代盐铁官卖,属于垄断行业,而盐铁又最赚钱。估计怎么着也相当于中石化中石油的的高层领导了)、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等直学士等官。
  而且老寇还有个有点,啥优点呢?
  对比下老包,说话明显要灵活点。又能办事,说话又好听。有点像《触龙说赵太后》中的那个触龙。所以这太宗皇帝很高兴呀。
  可是,改直谏的时候,他可一点不马虎 。
  端拱二年(989年),寇准曾奏事殿中,极利害。由于忠言逆耳,太宗听不进去,生气地离开了龙座,转要回内宫。寇准却扯住太宗的衣角,劝他重新落座,听他把话讲完。事后,宋太宗十分赞赏寇准,高兴地说:“我得到寇准;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寇准被钦誉为魏征,可见他在宋太宗智囊团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皇帝的衣服,也敢拉扯。可见寇准是一个多么不畏惧的人。拉了还没事儿,可见皇帝也是个开明的人。太宗把他当做魏征。其实等于是个自己当做唐太宗李世民嘛。这个高帽子戴的,不留痕迹。各大欢喜。可见赵匡义也是个厉害人物。
  寇准在太宗朝群臣中,以刚直足智著名。淳化初年,北宋朝廷处理了两桩受贿案。情节严重的王淮,赃钱以千万计,仅被撤职仗责,不久又恢复了原职;而情节较轻的祖吉,却被处以死刑。寇准知道这是王淮的哥哥、参政王沔搞的鬼,心中忿忿不平。淳化二年(991年)春天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宋太宗召集近臣询问时政得失。群臣多认为是天数所致,寇准则借用当时十分流行的天人感应学说,指出旱灾是上天对朝廷刑罚不平的警告。宋太宗听后,生气地转人禁中,但又觉得寇准的话必有根据,就召问寇准朝廷的刑罚怎么不平?寇准回答说:“请将二府大臣都叫来,我当面解释。”当王沔等人上殿后,寇准就把王淮、祖吉二案述说了一遍,然后看了王沔一眼问道:“这难道不是刑罚不平吗?’’宋太宗当即责问王沔。王沔吓得魂不附体,连连谢罪。从此寇准更加受到太宗的赏识,被任命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又改为同知枢密院事,开始直接参预北宋朝廷的军国大事。

  枢密使和宰相平级,相当于国防部长了。而这,只是用了11年。可想而已,有一个处级干部上升到国家的头几号人物,相当于什么,我想大家我明白。
  可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经常得罪人,难免有人给你穿小鞋。
  日期:2011-6-21 12:38:00
  果不其然,寇准在枢密院与知院张逊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由于受张逊诬陷,寇准被贬至青州。
  可是,皇上已经习惯了有老寇的日子,高处不胜寒,没几个可以和他说说真心话的人。这时候的老寇就相当于皇帝的知己朋友了。这皇上日思夜想的,天天派人去打探老寇的消息。
  实在憋不行了,就把他拉回来吧。

  一回来,就给皇帝解决个老大难的问题。你说这皇上能不高兴么?
  事情是这样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