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风史记:诸葛亮死前6年与死后46年的世界》
第22节

作者: 紫槿流苏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张飞在长坂坡喝退曹操83万属于罗贯中为了寒碜曹操虚构的,而田予喝退1万大军却是真正的历史。

  田予当东州县令的时候,公孙瓒的一个部下王门旁边,率领一万大军来攻,一个小县能有几百人的军队就不错了,县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七舅老爷们统统吓尿了,纷纷收拾铺盖卷准备逃跑。
  但是这时候,田予潇洒地走上城楼,望着王门的1万大军,他朗声喝道:“你这个无情无义的魂淡!枉公孙瓒将军对你这么好,居然敢背叛他,一个普通人哪怕只有提瓶打水的才能,也知道保护自己的瓶子,现在这座县城就是我的瓶子,要拿就来吧!”
  这一番话义正言辞,最重要的是抓住了叛臣们最薄弱的心理防线——“理亏”
  一个脸皮厚的背叛者是枭雄,一个脸皮薄的背叛者注定只能是个小丑。一句话,既然做了坏人,就要做到底,连坏人都做不到底的人,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王门这个小丑最终因为田予这一句大喝就捂着脸跑了。
  公孙瓒死后,公孙瓒手下的鲜于辅还带着残兵败将死撑着,田予果断劝说他投降曹操
  这个劝说,与贾诩劝说张绣投降曹操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投降曹操,是最好的时机,此刻公孙瓒刚刚败亡,袁绍势力极盛,投靠袁绍属于锦上添花,人家袁绍说不定都懒得搭理你,而曹操刚刚办掉吕布,还是穷困潦倒不能跟袁绍抗衡,这个时候投靠曹操,等于给曹操雪中送炭啊,果然鲜于辅投降曹操以后受到了重用和优待

  而田予则先后担任了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职务,那里都被他管理的井井有条,这可谓是有能耐的人干啥都行,说打仗就打仗,说搞内政就搞内政,全能啊。
  日期:2012-09-02 20:22
  曹丕即位后,田予主导了一场极其精彩的北方大战。
  虽然匈奴和乌桓都被曹操打残了,当另一个新的外族却崛起,他就是鲜卑族后来慕容复哭着喊着要复兴什么大燕,最后还把自己逼疯了。这个大燕就是指后来鲜卑乘五胡乱华时候在中原建立的政权。
  古代,游牧部落之所以难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就是因为不统一,本来人口就少,还分为几十个部落,还怎么跟人打仗?然而此刻在鲜卑部落中,出现了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名字叫轲比能。

  轲比能意识到了必须统一鲜卑诸部,然后才能凝结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与魏国对抗,因此他开始对鲜卑诸部落展开爱国主义教育,说我们跟魏国苦大仇深,不能为了贪图小利就跟魏国做买卖,从现在开始要团结起来抵治魏货,不买魏国的东西,也不能卖给魏国东西。
  但是少了魏国的瓷器,时装,书画,美食等先进文化产品的日子实在难熬,终于有一个部落的首领素利受不了了,又开始跟魏国做买卖了。
  轲比能知道后大怒,好,攘外必先安内,你敢不听老子的,就办掉你,于是率领大军来攻素利,素利吃不住,慌忙向田予求教。
  田予知道以后率领少数精锐士兵(估计也就一两千人那意思)前来救援,轲比能一看田予这条大鱼来了,杀了田予等于断了魏国北方的长城,自然扔了素利不管,联合鲜卑诸部数万大军前来追杀田予。
  田予不慌不忙,就地扎营,然后他开始收集粪便,充当临时掏粪工人。
  敌人迫近却田予却掏粪,这么做是想干嘛呢?
  原来收集粪便是烧给鲜卑人看的,田予一边指挥烧粪,一边带领军队偷偷撤走了。

  鲜卑人看到燃起的浓烟,还以为田予的军队在做饭(吃屎么……)
  于是就这不着急进攻了…… 等了一会儿,才发现被骗了,妈的,追!
  日期:2012-09-02 20:22
  一口气追到马城,终于将田予包围了起来。
  田予依旧不慌不忙,指挥若定,先叫自己的替身率领少量军队出南门突围,把鲜卑军队全部吸引到了南门,田予自己却率领军队从北门杀了出来。
  当轲比能在那跟替身纠缠的时候,田予突然从后边杀出来了,直接给轲比能来了个菊爆,鲜卑军队立刻崩溃而逃。
  好,又一个弹簧效应,那还怕毛,追啊!

  一口气追了20里,杀的鲜卑军队“僵尸遍地”,田予完成了由逃命者向追杀者的成功转变。
  后来田予越打越疯,有个叫骨进的乌桓首领不服从魏国,于是田予带着几百个兄弟深入大漠,到了帐篷门口,直接叫骨进出来,骨进还不知道咋回事呢,田予直接上去砍了他的脑袋,然后坐上马带着几百个兄弟一溜烟跑了。
  在田予的保护下,北方得以安宁数十年,魏国牢牢坐稳了远东霸主的宝座。
  日期:2012-09-02 20:22
  有人做过统计,曹魏和外族34战,32胜1败1平,胜率约为94%。

  然而,那一败一平,全是一个人造成,他就是轲比能。
  虽然北方大战中,轲比能惨遭田予菊爆,但是后来轲比能也在田予初战获胜以后,成功把田予包围住了一次,逼的魏国派出名将牵招救援才赶走轲比能把田予救出来,此可谓一平。
  至于那次败的就更惨了,说的有一次并州刺史毕轨派遣手下将军董尚、苏弼去找轲比能晦气,结果这俩人被轲比能打了个全军覆没,他们本人也全挂了。
  在曹魏对外几乎百战百胜的强势威胁下,轲比能居然还能取得一平一胜的战绩,那是相当了不得。
  本话开头所说的,曹睿还不能安心享受的这个北方强敌,就是轲比能
  怎么办呢?
  对此,曹魏想了个简单的解决办法——弄死他

  于是找了个刺客,叫韩龙的。
  韩龙深入大漠,找到轲比能,一刀了帐,而后全身而退。
  由于游牧民族没有明确的政治体制,因此失去一个领袖往往就是致命打击,虐遍欧洲无敌手,被称为“上帝之鞭”的匈奴帝国,就因为领袖阿提拉被罗马派人刺杀了,结果一下子就土崩瓦解,彻底崩溃了。
  失去了轲比能这位强大的领袖,鲜卑人也完了。
  轲比能一死,“鲜卑部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边陲遂安”

  后世提到刺客的时候,往往想到的都是荆轲。
  然而,实际上古代成功的刺客多的是,荆轲在古代刺客,实在是个反面典型,好多比荆轲困难多的是任务人家不少刺客都完成了,而荆轲拿着可以断金的毒匕首,与秦始皇近在咫尺,拿着匕首围着柱子追了秦始皇好几圈,周围没一个人上来帮忙,最后秦始皇拔出剑跟荆轲单挑,荆轲还偏偏就挂了,还害的燕国也被灭了。
  有人说,要是换成秦始皇刺杀荆轲,估计早就成功了。
  国人往往太过于重视所谓悲剧情节,对于一些悲剧的失败者大加歌颂,而一些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成功者却被扔进历史堆里,没人提及。
  对于这个,我觉得应该改改。

  日期:2012-09-02 20:23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这是曹植写下的名句。
  用这句话来形容曹魏帝国的对外战绩,可谓恰如其分。
  曹魏帝国仅以半壁江山,几乎每次都用比外族少几倍的兵力,还几乎次次都主动进攻,却能打的匈奴乌桓鲜卑纷纷求饶。
  反观唐朝明朝后期,坐拥比外族多几倍的兵力,结果被人家揍成什么样我就不说了。

  究其原因,恐怕要用一句孟子的名言概括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