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写一写秦汉之际的那些故事》
第21节

作者: 九丰山之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6-03 08:43:58
  二十一、项梁起兵
  秦始皇南巡之后就撒手西去。随后二世即位,折腾了一年多,折腾出个陈胜吴广来,再往后,就是天下皆反了。
  机遇来了,人人都想抓住。但项梁没想到的是吴中最先跳起来的居然不是他,而是当地党政一把手——会稽郡守。

  这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的郡守先找到了项梁,先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随后直入主题:我想起兵,让您和桓楚当我的大将,怎么样?
  (桓楚也是当时一个勇士,后来跟随了项羽。《史记》中两次提到过他,但没有列传。)
  郡守说完就盯着项梁,等着项梁回答。
  项梁其实想的和郡守完全一样,他也早就在为此作着准备。可一旦起事,头儿只能有一个。项梁再有本事,到底是一介平民,如果省委书记先振臂一呼,社会上就再也不会有人肯追随他了。项梁苦心经营多年,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所以,项梁决不能让郡守得逞,哪怕是拼上身家性命也要阻止。
  于是项梁诓骗郡守:桓楚这个人躲在城外的大沼泽里,只有项羽知道他在哪里,只有把他找来,让他去找桓楚。
  郡守想也没想就同意了。
  项梁赶紧飞奔跑回家中,找到项羽,告诉他马上要干大事,带上剑,看他眼色行事,生死成败就在此一举。项羽随即尊令。
  回到郡守府,项梁先进屋,告诉郡守:项羽找来了,请他进来吗?
  郡守又同意了,他丝毫没有看出来项梁的眼睛里充满了杀机。
  项羽随即进入……
  等到府内的卫兵听见里面的响动,跑过来看时,郡守的脑袋已经在地板上打滚了。众人一片混乱,四下里赶紧寻找可用的兵器围捕这两个胆大妄为的歹徒。
  项羽则趁乱挥剑到处乱砍……
  结果,郡守府里的人都被降伏。司马迁说:项羽“击杀数十百人”。
  太夸张了!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史记》中的这一段描述过于戏剧化,面对守卫众多的郡守府,项羽就是力气再大,也插翅难逃。但后来我终于信了,因为上海发生了杨佳袭警案。
  杨佳案中,武艺不甚高强,身材也并不强壮的杨佳,居然导致六名丨警丨察因公殉职,可见在突发情况下,无论什么人都只是普通人而已,现实生活中没有兰博。所以以项羽的身材和武艺,在混乱中击杀很多人是完全有可能的。
  不管怎么样,反正项梁是成功了,他随即召来门客故吏,宣布起义。项梁手下的这些门客早就已经被他依照兵法培养成一个军官团,所缺的只是士兵而已。大家先带上州县中原有的兵马,再到底下各县级市里转一圈,很快集结了八千人。于是项梁自任会稽郡郡守,项羽为裨将,属下人等各自封官许职,安排到位。
  这些事情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完了,效率高得不是一般。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项梁早已把身边每一个人的特长本领摸得清清楚楚。他考察员工的办法很特殊,靠的是办丧事。项梁起事后,有一个熟人舔着脸跑来跟项梁说,老哥们都封了个一官半职,怎么自己什么也没有,这太不给面子了。项梁就扳着指头跟他念叨:当年给XXX办丧事,叫你买棺材,你买来短了一截,害老头只能弯着腰躺进去……所以本公司不录用你。众人听了无不叹服。

  就这样,项字大旗举起来了。可八千兵马在那个年代实在上不了桌席,这支规模不大的队伍,该往哪里发展,才能生存下去呢?
  日期:2013-06-04 09:27:45
  二十三、东阳好人
  只要公司开了张,自然会有生存空间。没等项梁走出吴中,一单生意就从天上掉了下来。
  来的人名叫召平,广陵人,陈胜的部将。陈胜拨给他兵马,要他攻取广陵,结果召平本事不济,没能把这单生意做成。这本来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嘛。可等到召平准备退回去的时候,探马来报:陈王兵败,不知所踪。
  这正是一个晴天霹雳!总裁跑了,总公司破产了,接下来秦军就会从背后袭来。召平的队伍是新败之师,脚下无尺寸之地,怎么能抵挡秦军凌厉的攻势?召平翻来覆去想了一夜,到天亮时终于脑门一亮,计上心来:广陵往南便是吴中,听说最近吴中有名将之后项梁刚刚起兵,何不去找他?召平虽然在道上混得不怎么样,但骗骗刚出道的新人还是可以的。
  于是召平假造了陈胜的命令,亲自上门封项梁为楚国的上柱国,并且无耻地诓骗说: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真是激动得手都抖了!他刚起兵时胃口不过是当个郡守,现在居然已经位列中央政治局,真不知是哪世的祖坟上冒了青烟。所以必须趁现在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当然,击秦项梁是不敢的,他现在实力还不够。所以项梁引兵向南,想在那里再拓展一下实力。
  南边,第二个大礼包在等着他……
  吴中往南走有一个东阳县,县里有一个公务员,叫陈婴,也可以叫他东阳好人。陈婴一辈子在县里老老实实工作,见到狗都是笑脸相迎,逢年过节还经常送温暖下乡,所以人缘相当好。陈婴每天按时到班,下班回家伺候老母,日子过得平淡又安逸。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就会这样在东阳终老一生了。
  不料陈胜起义的消息传到了东阳,东阳县许多年轻人早就不满秦朝,也跟着起事,一下子聚集了好几千人。大家伙冲进县衙,把县官宰了,随后在广场集合,宣布反秦。
  当时整个县内群情激愤,人人张口闭口地就是“诛暴秦”之类的话。但亢奋过后,人们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从起事到现在,连个当头的人都没有。

  这可不是个事儿。于是东阳群众聚集在一起,发扬了一次中国式民主,共同推举陈婴,作为起义的首领。
  陈婴就是一老实本分的公务员,怎么可能敢去做造反派头头,于是便连连推辞,说自己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众人怎肯听他,强令他就位。陈婴就只好就位,心不甘情不愿地做了起义的头头。很快革命队伍发展到两万人,大家都用青布裹头,号为苍头军。因为人多了,大家胆也壮,就想干脆让陈婴称王算了。结果把陈婴吓得整天走路腿都在抖,坚决不敢同意。
  这一出,和清末武昌起义时士兵逼黎元洪当都督很相似。说到底,陈、黎二人能受到如此拥戴,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非凡的个人魅力,而是由于突发的群众暴动实在是太需要像他们这样的角色了——若造反成功,那么人人皆得封赏,自不必说;若不成,自有领头的拉出去杀千刀,其余的只需作鸟兽散,日子照过。正因为这样的高风险,所以黎元洪当年才不顾都督的身份,苦苦哀求士兵“莫害我……”。两千年前,陈婴的想法也是一样的。

  陈婴回到家里,把心头的烦心事一股脑地倒给他母亲。老太太是个相当有见识的人,立刻给他出了个主意:“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意思是你也去找一个更大的冤大头,投在他的门下,事成可以封侯,事败也能迅速开溜,不会成为众矢之的。
  陈婴把母亲的话牢牢记在了心里。过了几天,他收到项梁的书信,信中项梁邀请他一起合兵西进,陈婴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毕竟项家世代为楚将,背靠大树好乘凉。从此,他就把队伍交给了项梁,自己退居二线,什么事也不管。陈婴后来就一直按照他母亲设计的路线走,先后跟过项梁、项羽和刘邦,死后被封为汉朝堂邑侯。在秦汉之际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他大概是过得最安逸的一个。
  项梁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陈婴的兵马,队伍扩展到两万八千人,他由师长升格成了军长。不了他的好运气还没有结束,折返往北走渡过淮河,第三个大礼包又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