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写一写秦汉之际的那些故事》
第19节

作者: 九丰山之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5-29 09:04:02
  十八、赵高的杀招(2)
  赵高面露惊恐道:陛下这么说,看来是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啊!
  秦二世:?

  赵高:丞相在沙丘时点了头,陛下才有了今天。但丞相的待遇一直没有调整……
  秦二世:?
  赵高:他是希望能够“裂地而王”!
  秦二世倒吸一口冷气,他觉得李斯的胃口有点大。
  赵高:有的话,您不问,我本不敢说,丞相一家出身楚地,而陈胜等贼寇也是楚人,听说他先前就在丞相家乡周边……可以算是老乡。

  秦二世:!
  赵高:叛军过荥阳时,丞相的儿子李由闭城不战,放周章等过去……据说,非但不战,他们之间还有书信往来……
  秦二世:!
  赵高:而且看丞相平素为人,权欲很重,外廷完全是他说了算的,就连陛下的话也不顶用……
  秦二世拍案而起了:查!坚决查下去!对于这样的败类,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要给大秦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
  赵高阴笑着领命而去。
  打蛇要打七寸,整人要整软肋。李斯的软肋,就是他儿子李由。
  于是中央的特派员定点驻守在李由的府衙内,查这查那,压得李由头也抬不起来。

  李斯很快也得到了这个消息。依据几十年的官场经验,他知道这是在冲着自己来,而且能有能量和胆量这么干的人,想也不用想,只有赵高!
  好一个面善心狠,笑里藏刀的赵高!原来前两天他信誓旦旦要自己劝谏皇帝,唱的居然是这么一出戏!
  李斯必须反击,而且要快。二世此时正在甘泉宫看摔跤玩,想见到他是不可能的,所以李斯只能写奏疏。好在李斯是秦帝国的一枝笔杆子,他的文章曾经扭转过帝国的车头,也让比他晚一百多年的司马迁爱不释手。所以在《史记》中,往往不惜篇幅,全文收录李斯的文章。
  这封关系到身家性命的奏疏,李斯是这样写的:臣闻之,臣疑其君,无不危国;妾疑其夫,无不危家。今有大臣於陛下擅利擅害,与陛下无异,此甚不便。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身行刑罚,以威行之,期年遂劫其君。田常为简公臣,爵列无敌於国,私家之富与公家均,布惠施德,下得百姓,上得群臣,阴取齐国,杀宰予於庭,即弑简公於朝,遂有齐国。此天下所明知也。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於齐也。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韩 为韩安相也。陛下不图,臣恐其为变也。

  一句话概括:赵高对帝国不够忠诚!
  秦二世接到李斯的实名举报信,立即召见了李斯,并作出了指示:赵高是个好同志!
  (原文略,料想这段话经过文饰,不是二世的原话。)
  李斯大惊失色,倘若结果是这样,自己即将全家不保!于是,李斯把一贯的斯文儒雅的风度全都抛在了一遍,说出了一番很不上台面的话:
  “不然。夫高,故贱人也,无识于理,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主,求欲无穷,臣故曰殆。”

  这就简直是在泼妇骂街了,说赵高又贱又贪,文盲加流氓。
  有的人文采很好,惊世绝伦,但口才却一般,与人当面对质往往露怯,李斯大概就是这样的人。他没有想到,越是这样诋毁赵高,就越是损害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形象,所导致的结果恰恰是相反的。
  秦二世没有再说什么,在他看来,李斯这样穷凶极恶地诋毁赵高,正好证明赵高是个忠心的奴才。于是在李斯走后,二世就把李斯的举报信转给了赵高。
  赵高终于得到了机会,来刺李斯致命的一刀了。他对二世说:“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田常所为。”
  ——田常,春秋时齐国大臣,曾独揽齐国大权很久。
  图穷匕首见!秦二世最后拍板:李斯的案子,就交给你了……
  日期:2013-05-30 07:38:53
  上贴秦二世的话我略去了,这里列出来:
  何哉?夫高,故宦人也,然不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絜行脩善,自使至此,以忠得进,以信守位,朕实贤之,而君疑之,何也?且朕少失先人,无所识知,不习治民,而君又老,恐与天下绝矣。朕非属赵君,当谁任哉?且赵君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適朕,君其勿疑。

  日期:2013-05-30 08:32:40
  十九、李斯之死
  李斯终于被下狱了,罪名是谋反。
  狱中的李斯恢复了往日的睿智,在荣华富贵皆成过眼云烟后,他倒是对过去和未来都有了新的认识:
  “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
  “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於朝也。”
  一句是后悔,一句是预言。只可惜后悔已经来不及了,预言能否成真,李斯最终也不会看见了。
  李斯大发感慨之后,狱吏就来了,随后便是毒打,“榜掠千馀”,打得李斯把什么都招了。照理,一般人经受这么久的酷刑折磨,都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但李斯一把年纪却硬是挺了过来。之所以选择坚持,是因为李斯心中还有希望,他自觉的自己有文采,有辩才,而且对国家有功,没有造反的罪状,所以他还可以上疏陈辞,还有转圜的希望。
  于是李斯在狱中,写了一封检讨书,沉痛地历数了自己的七大罪状:
  “臣为丞相治民……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

  “北逐胡、貉,南定百越……罪二矣。”
  “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
  “立社稷,脩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
  “更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
  “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

  “缓刑罚,薄赋敛……罪七矣。”
  李斯这七大罪,写得言辞恳切,文采灿然,借检讨之名,行表功之实,不可谓不用心良苦。然而若我是秦二世,看见这封书信,也照样得杀他!
  其一:兼并六国,击匈奴,定百越,立社稷,修宗庙等等,是你李斯的功劳吗?要都是你的功劳,先帝嬴政一辈子就白活了?是因为先帝谦虚,说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你还真以为军功章是自己的了,有这么不要脸的吗?
  其二:“治驰道,兴游观”这种劳民伤财的事身为丞相不能谏止,还引以为功,这不是失职又是什么?
  其三:“缓刑罚,薄赋敛……”,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所以,李斯这一番陈辞,无论从皇帝还是百姓角度来看,都是站不住脚的。而到了赵高手里,回绝地就更是简单干脆:
  囚安得上书!
  真是秀才遇太监,有理说不清,李斯的千古绝笔就这样被扔进了废纸篓里。
  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地走司法程序了。赵高让自己的门客穿上有关部门的制服,扮作工作人员去牢里审问李斯。李斯不知就里,就如实回答自己不曾造反。随后那群人就严刑拷打李斯,打得李斯问什么就认什么,最后在假的供状上签字画押。
  过了几天,真的审讯人员来了,可李斯再也不敢过一遍程序了,于是也问什么就认什么,最后在真的案卷上签字画押。
  案卷最后摆到了秦二世的案头,秦二世很高兴,夸奖赵高说:要不是有你这样的好同志,我真是被人卖了还在替他数钱啊!
  就这样,秦帝国第一大案——李斯叛国谋反案,成功告破,揪出以李斯为首的特大反朝廷集团,咸阳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法庭最终判决:李斯,死刑,具五刑,腰斩,夷灭三族。
  李斯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死的最惨的丞相之一。他死时,先要在脸上刺字,如大特务大叛徒李斯之类,随后割掉鼻子,挖去膝盖,阉割,最后腰斩,把秦朝的酷刑尝了个遍。不知他在死前的一刹那,是否有过一丝悔恨:秦帝国变成像现在这样一个人间地狱,他自己也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临刑时,李斯回头看看排在自己身后的二儿子,说:我还想和你一起到上蔡城东门外打野兔,还会有机会吗?
  这是李斯最后的遗言。人,往往是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才会领悟,功名利禄无非是天上的浮云,好好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盖棺定论:李斯,一个聪明的人,一个能干的人,一个为秦国做过很大贡献的人,一个在关键时刻放弃了原则的人,一个身败名裂的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