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唐往事——细说唃厮啰政权百年风云史》
第6节

作者: 河湟三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大历四年(769年),墀松德赞设计处死反佛派大臣中的领袖人物玛祥仲巴杰。派益喜旺波、随正使章藏谢、副使巴桑希一起前往唐朝学习佛法;益喜旺波回国后,又前往天竺那烂陀寺,请寂护前来吐蕃弘杨佛法。寂护受到了赤松德赞的尊敬,支持其传教。寂护邀请天竺著名的密宗大师莲花生一同赴吐蕃弘法。

  不久墀松德赞主持了一场苯教和佛教辩论大会,失败者不得继续传教。
  佛教首席代表:密宗大师莲花生
  苯教首席代表:恩兰?达扎路恭
  辩论结局是苯教败北,其实这是没有悬念的,因为墀松德赞想让它白,任何宗教想摆脱政治扶持都没法生存下去。
  接着墀松德赞下令全国废除苯教信仰,改信佛教;废止苯教的祭祀并将苯教的经书丢入河中,恩兰?达扎路恭被流放北方。
  日期:2012-07-08 17:57:00
  (接上文)
  接下来墀松德赞给苯教徒给了三条路:
  一、改信佛教,当佛教僧人
  二、放弃宗教职务,做吐蕃普通百姓

  三、如果不选择以上两条,对不起,那请你到边荒苦寒之地流放
  尽管有些人放弃了苯教改信了佛教,还有相当多的人选择了流放。
  要知道让人放弃信仰有时候比死还严酷,当然世间不乏贪生怕死之人,但也会有人为了坚持自己的信仰,为了坚持真理(至少自己看来),不惜放弃生命,这就是儒家所说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尽管他们坚持的真理在今人看来不见得完美,甚至存在荒谬 ,但这并不妨碍这些人在历史上更该赢得尊敬。
  历史证明,人的信仰是何其强大,除非历史的淘汰,如果强靠强势政治手段很难将其消灭。
  这次是佛苯的第一次较量,表面看佛教完胜,但没有任何事情毕其功于一役,表面的平静水面下面往往暗潮涌动。

  苯教徒在边缘地带暗自蓄积力量,朝中苯教大臣暂时选择了蛰伏。苯教毕竟在吐蕃已经存在了上千年(苯教徒则认为已经存在了18000年,这够令人咋舌),岂能一朝一夕消除,他们在静静等待时机绝地反击。
  墀松德赞的兴佛灭苯,撕裂了吐蕃社会,吐蕃在他的手里达到了鼎盛,也在他他统治晚期开始衰落。特别是尚结赞取代尚结息成为吐蕃大论(即宰相),对外不断发动对唐朝的战争,对内打击异己,朝中大臣分成两派,勾心斗角如火如荼。
  这一切作为被旁观者的邻国洞若观火,
  南诏王异牟寻给大唐剑南节度使韦皋的一封信中做了如下描述:
  老天降祸给吐蕃王室,宫廷内部矛盾不断,太子兄弟被流放,近臣遭到侮辱,都是尚结赞搞得阴谋诡计,杀害功臣,剩下不到一两成了。(天祸蕃廷,降衅萧墙,太子弟兄流窜,近臣横污,皆尚结赞阴计,以行屠害,平日功臣,无一二在。)
  但吐蕃人尚不自知,佛教徒尚在政治上的得志洋洋自得,吐蕃王室还为军事上一系列胜利豪情满怀,然而席卷整个吐蕃的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临了。
  日期:2012-07-08 20:42:56

  法难
  贞元十三年(797年),吐蕃一代雄主墀松德赞死了。
  关于他的死,史书上有好几种说法:
  一、患热症死的
  二、赛马时坠马死的

  三、赛马时暗箭射死的
  总之一句话,他死的不明不白,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鉴于他的兴佛灭苯,极有可能死于一场阴谋。随后长子即位,是为牟尼赞普。
  对于牟尼赞普的即位时间也有争议,《新红史》、《冈冈宗教源流》、《藏族史齐乐明镜》这些藏史多记载墀松德赞提前禅位给他,然后自己去潜修。
  牟尼赞普继续其父崇佛的政策,扶持佛教高僧参与政治,在吐蕃王室供养僧侣,开王室供养僧侣之先河。同时多次下令民众布施寺院,在布施物品中牟尼赞普发现既有金银珠玉也有破衣烂衫,于是便询问近臣。
  牟尼赞普:“我的臣民对佛祖的敬仰差别怎么这么大?”
  近臣:“我尊贵的赞普,这个跟信仰没关系啊,是穷人拿不出太多东西啊”(贫匮者,无物可资献纳耳)

  据说在这次谈话后,牟尼赞普下令平均财富,就是让大贵族拿出一部分财富资助穷人,总共三次,但富者依然富贵,贫者依然贫穷。
  牟尼赞普的做法说明了他在政治上的幼稚,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岂是靠一纸政令能够改变的。
  但他的做法已经触动了别人的奶酪,宫室暗处已经发出了切齿之声,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母亲蔡邦萨。
  我们人类之所以有别于禽兽,就是我们血缘亲情之间遮在温情脉脉的伦理之下,我们常说虎毒不食子,其实人心有时候要远比老虎残忍,人类有时候要食子的,尤其在帝王家庭,父子之间,翁婿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为了争权夺利相互倾轧的史不绝书,著名的有武则天为了诬陷王皇后夺得皇后的凤冠,将黑手伸向尚在襁褓之中的幼女,扼杀了自己亲生骨肉。

  武则天不是特列,在她死后93后,又一位皇家母亲将黑手伸向了自己骨肉。
  蔡邦萨在饭菜里下了毒,毒死了牟尼赞普。
  什么亲情,什么血浓于水,在利益面前如此不堪一击,人性的残忍与自私展现的如此淋漓尽致。
  日期:2012-07-10 23:28:05
  我们再看看这位狠毒母亲蔡邦萨。
  全名蔡邦萨梅朵珍,又称“玛坚玛”她是一个性格刚烈、多疑、心狠手辣的女人。她出生于一个古老的家族,背景显赫,松赞干布的母亲也是出自这个家族。

  《莲花生遗教》和《五部遗教》里面记载了她许多骇人的事迹,对于这些事情由于年代的久远,我们不知道是否有夸张的的成分。
  关于她为何要毒死亲生儿子,除了牟尼赞普“三均贫富”触动了她家族的利益外,还有其他说法。
  一种说法就是她受了反佛崇苯大臣的蛊惑,而她本人对佛教一直不感冒,看不惯牟尼赞普爷俩兴佛灭苯的做法,出于狂热的宗教心理毒死了自己的儿子。
  然而还有一种说法流传更广,也更符合人性,按照这种说法他毒死自己儿子是出于女人嫉妒心。
  墀松德赞有一个颇雍萨小王妃,她长相艳美,温柔贤惠,而且喜欢读书,知书达理,深得墀松德赞宠爱。

  颇雍萨得墀松德赞专宠让蔡邦萨恨得咬牙切齿,但墀松德赞作为吐蕃赞普雪域之王,拥有许多女人在当时人眼里看来天经地义,蔡邦萨只能恨在心里,却也无可奈何,以墀松德赞之雄才大略她也没胆量下毒手,她只能等待时机。
  终于墀松德赞死了,她也成了新任赞普的母亲,现在她准备狠狠收拾一下颇雍萨,按照她狠毒的性格估计心里早已盘算好了百十种折磨方法,想象着颇雍萨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情景,她在黑暗的角落了发出阴森的冷笑。
  日期:2012-07-11 00:23:41
  (接上文)
  然而接下来上演的事实快让蔡邦萨快疯了,墀松德赞临死前害怕他死后蔡邦萨迫害颇雍萨 ,便把牟尼赞普叫到跟前把她赐给他做侍女,牟尼赞普即位后没多久又续娶颇雍萨做了王妃,她的报复计划落空了。

  或许按现在观点牟尼赞普娶他父亲的女人似乎有违伦常,可是在古代游牧民族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历史上像匈奴、鲜卑、羌、吐蕃这些游牧民族父亲死了儿子续娶庶母,哥哥死了弟弟娶嫂子,这些是一种广泛认可的习俗,所以牟尼赞普娶颇雍萨做王妃大臣们也没表示异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