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金》
第31节

作者: 就新花样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何乐不为呢?价钱与移动一样,算上预存话费送话费,深圳移动也最多是五折,还有各种限制,我还制定了先使用后收费的优惠政策。我承诺他们愿意的话,随时可以以四折的价格一次性买断手机号码。
  然后什么QQ会员号,瑞星在线杀毒软件等等,只要能用手机话费支付的我有一点点需要的业务我都办理了。说到QQ会员,我有点象暴发户,人家豆浆喝一碗倒一碗,我是用一个放一个。
  十块钱一月,买了两个很不错的QQ号,我自己只其中用一个。我当时就想哪天我创业了,这俩QQ就当客服号用。一年以后,这俩QQ号还真当客服号码用了,这是后话。
  记得我手机号里最高余额超过13000元,我最高一个月的手机话费也打过1300元。为什么打这么多钱电话,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一是打电话不用钱了,不怎么省着打。二是,我也想混个银卡客户当当,虚荣了不说,买手机不是便宜了么?
  我算着自己的积分打电话,于是我打了个一万零几十分吧,荣升深圳移动VIP。我这张银卡一块钱买了个MOTO-E380I,3900元卖了,上面有说过。

  为了每个月打到一千块钱左右,我费尽心思,身边所有的朋友,打电话我都强烈要求用我的手机。我尤其喜欢打长途煲电话粥的同志,还特别友情提醒他们不要加拔17909。至于我自己,打电话太多,耳朵都觉得发烧,再加上听说手机这玩意辐射太厉害,就尽量敬而远之了。
  后来我还再办了一批卡,依样操作,成功了。再后来第三批,应该是被发觉了,政策有了调整,没有办理成功。小亏损了些钱,有些许疼痛。
  这一年的七月,应该是七月,记得不是很清楚了。移动还推出了预存话费送加油卡的业务,我也参加了。不过这次,没有拿到太多的加油卡,因为移动没准备太多加油卡,整个操作原理是一样的。
  有懂财务的帮我算算,我的投资回报率是多高,成本:高容量卡费,40元,入网预存50元,以5%的价格购买的大量话费,每张卡还赚了1000到2000元不等的手机钱。
  后来零零碎碎也通过其它的方式也赚了些钱,比如说这批号码里面的几个好一点的手机号,后来我都以不错的价钱捆绑话费卖了出去。我个人使用的号码成为深圳移动的银卡客户,除了买手机,也有占一些小便宜。就光用这些号码的积分去沃尔玛购物,都省下了我不少生活费用。我还去参加了全球通商务论坛,马化腾主讲那次。为的就是了解网络动向,我知道,网络迟早会是我的战场。

  总之,一句话,我充分的利用了深圳移动公司的各个漏洞,谋求利益。我可以不谦虚的说,深圳移动的客服和营业厅工作人员,多半都不如我了解深圳移动制定的各个业务。
  到今天为止,我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实际上,在2002年到2005年,移动都有这个业务办理的,我开始作业的时候,时间都已过去了整整两年。我在想,如果我2002年开始弄,我整到多大规模后,移动才会发觉呢?如果我低调点,是不是会有三年时间操作?也就是说,就这一单,控制话好的也许就能赚取以百万为单位的金钱。
  没有炫耀的意思,我很明白,小聪明远不是大智慧。甚至,第一次成功以后,我有想不通过这种方式去赚取金钱的,虽说非偷非盗,且是打劫高高在上的移动公司(这是比较高兴的一点,我承认移动做得不错,服务也不错),但终归不是那么光明正大。
  后来我办理第二批业务,某种程度,是营业厅工作人员的良好业务能力造成的,这句话并不是幽默。似乎每个移动营业厅每月是有任务的,他们的奖金还和任务挂勾,我的第二批卡就是任务的产物。
  那时我和营业厅的客服人员都已较熟,或者在他们眼里,我是一个大公司的高层人物,帮他们完成一些入网全球通的任务是小菜一碟。当然,他们也给了我一些相对好一点的号码。第三批的情况也类似。
  我下了个决心,我要终生坚决的使用移动公司提供的服务,无论我贫富贵贱,也不管关键时刻是不是全球通,联通的网络每天前进一步,天天今非昔比,我也海枯石烂、矢志不渝。

  这段时间,我最喜欢的话出自海尔张瑞敏在中央台年度经济人物颁奖晚会上说的一句有关如何成功的话,“忍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日期:2008-2-2 16:44:46
  三十三、战略
  在我没开始创业的时候,就知道第一笔启动资金的重要性。不过,我陷入了一个矛盾,我是应该先攒钱,还是先学本事?读书就不能赚钱,赚钱就会影响读书。那我一边读书一边攒钱呢,就书也没读好,钱也没攒到够第一次创业。
  十几年前石油十几美金一桶,煤什么的更便宜了,政府为保护石油企业不让进口,且拼命出口石油赚取外汇。而当时工业品,什么家电摩托车汽车什么的超贵,日本电器流行,一台电视换几十桶石油。
  等到这些工业品中国人都会做了,这些东西突然就贬值了,以前卖给别人的石油矿产全涨疯了,因为用几十年就没了。这也正应了一句我们经常说的话,年轻的时候拿命换钱,老了的时候,又来拿钱换命。

  有点觉得,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国家都象是在读书,于是,我们可以近乎免费的从小学读到大学,我们的平均寿命也大幅增长,我们建立起了也许简单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甚至有了自己的两弹一星。
  后来,我们觉得赚钱更重要了,那个时候肚子也饿的慌,去邻居家串了一下门,人家都电灯电话了,我们还在读初中。于是就把学业停了下来,课也不上了,研究也不搞了,一门心思去忙起了赚钱。
  于是我们卖土地、卖人口、卖资源,好不容易借来一点资金,办起了工厂。借钱的条件是,赚来的钱,投资人要拿九成。你爱干不干,穷小子们多了去了,有钱的才是大爷。你不给大爷占最多的便宜,大爷都懒的跟你玩这游戏呢。
  以前学的那点东西,虽说没大学毕业,办个制造工厂还是可以的,累是累了点,但终归是有点钱赚,隔三差五的还能去炒个股炒个房子什么的。
  就这么着好不容易干了二十几年了,手头省吃俭用的剩下点钱,这打工仔又不知道该干嘛了,投资开个工厂,又怕干不过原来的老板。想去玩玩股票炒炒房,那点钱又不是人家的下饭菜,不止吃一次亏了。

  年纪也大了,老板不太愿意要了,后面还有很多小弟等着这口饭吃呢。咱自己手上有点钱,心也不那么慌了,但家里有几十张口人等要养活,医疗、教育、国防、农业,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全给了他们吧,就没了发展的钱,这样可不行。
  于是,家长把这笔钱分成了几份,给了身强力壮点的几个儿子,在有限的几个地方投资,想在有限的几个行业有所突破。其它的地方还是让外国人去玩,让他们去赚他们的暴利。谁叫咱祖上没什么家业呢,只供到咱初中毕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