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金》
第16节

作者: 就新花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每每看到一些老人家、下岗工人去炒股炒房的时候,心就会一阵阵的酸痛,但谁又能阻挡这个规律的进程?如海的信息,任何人也只能取一瓢饮,谁都是特定行业的外行,谁都是特定行业的白痴。
  目前在国际上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资金有136万亿美元。如果有百分之一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投机,基本上就相当于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局面很壮观,两军相逢,势均力敌。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基金,也不过是螳螂挡车的散户。

  97年金融危机,香港政府危在旦夕,面对国际天量的投机资金,那几百亿外汇储备就象是扔到大海里的一块小小石头,荡不起太大的涟漪,后来中国政府出手了,这是个谁比谁钱多的游戏,你抛多少,我吃多少,港币汇率最终守住了。国际游资反倒丢盔卸甲,赔了些夫人和小兵。
  这些年的中国,注定了不会安宁。上海、北京、深圳等一些大中城市房价轮番上涨,我在深圳,就以深圳为例。到2007年上半年,深圳市区已找不到每平方两万以下的房子,关外也基本一万以上,几年的功夫,对的起深圳速度这四个字。
  美国、日本联合了一些国家,给中国施加压力,督促人民币升值。这一幕似曾眼熟,之后的一切也如已拍好的电影一样上演,热钱进入,房价上涨,民不聊生。可笑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开发商及炒家,屁股坐到了卖国那边,而为一些蝇头小利沾沾自喜。
  媒体也形势一片大好,甚至连炒家来访(叫什么罗杰斯,日本还有一个人号称中国股市还要涨十倍),宣称中国的房价还不高,股市还会上涨,我们的媒体也配合着敌人的腔调,帮助我们的敌人,攻击我们的国家,掠夺百姓的财富。
  一些投机资金,整幢整层的购买中国的房产,然后坐等人民币升值,坐等房价如火山爆发。于是,这也成了开发商的广告,和完美营销的典范。经常在报纸上占着整版的篇幅。中国的房子,有四分之一被境外人士买走。再除去那些国内炒家屯积的,开发商屯积的。剩下的,够中国城市化进程所用么?这样就不难想象,中国的房价为什么坐上了直升机。

  金融战争,没有刀光剑影,但绝不输于战火硝烟的残酷。我们辛苦劳作的财富,谈笑间灰飞烟灭,这压上的赌注,不会比战争来的少。看看日本、前苏联、古巴、阿根延这些国家就知道了。
  企业大批破产,银行岌岌可危,失业率上升,严重的象苏联一样国家分裂。我们自杀的玩具厂老板,饮料行业、日用化工行业的下岗人员,勤劳勇敢的他们能知道自己为什么失败,为什么失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种地都要一看天气,二看全球市场,三看政府政策,谁又能脱身事外?
  我不知道房价的下跌是不是意味着这场金融战争暂时告一段落,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又帮了我们多大的忙,我们有多少人损失,银行又增加了多少坏帐。我知道,基本上我们损失的,就相当于热钱赚到的。如果我说,有为数不少的热钱早五年就进入中国,有多少人相信?
  总会有人从中收获,不管是物质还是教训。赚钱的,欢天喜地;输钱的,哭天喊地。他们可有反省疯狂投机的狂热?他们在多少个晚上难以入眠?
  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次贷危机、油价上涨、铁矿上涨、股市下跌、房价下跌、中天置业倒闭、深圳三万元的取现、打击地下钱庄、游资的撤退、香港股市的上扬,这些都有什么样的联系?贪婪、懒惰、恐惧还有爱,在其中又能起什么作用?

  世界很大,世界很小!
  日期:2008-1-2 14:59:52
  十八、连锁超市
  我隐约觉得自己并不是做业务差,但却没有了勇气再去找一份业务类的工作。虽说我很想靠做业务把赚钱的速度加快。
  不得不承认,这次工作的失败是对我的又一次打击。有那么几天,在租住的民房内,我是这么度过的:不愿意去找工作,不想动,不想说话。整天就是蒙头大睡,实在饿的不行了才下楼吃饭,最严重的一次都快没力气下楼,只好扶着楼梯慢慢往下走。

  吃的最多的是新疆人的烙饼,一块钱一个,不是很喜欢吃,但便宜和快速。对于我来说,连坐下来等快餐的耐心都没有了,买两个烙饼,买瓶水,就立刻上楼,躺在床上吃,吃完又睡。
  夜晚睡不着的时候,就会起身去天台发呆,看夜景,脑袋里同时胡思乱想。或者出去游逛,走路和上天台一样,都是我喜欢的项目,在本文中有多次提到。
  过了十来天,觉得不是办法,就尝试着朝另外的方向去努力。既然没有做业务的能力,就试试朝管理方面发展吧。我泡了几天图书馆和书城,还买了本人力资源方面的书。几天后,这些理论被我了解的七七八八,一些常用的知识我甚至可以背下来。
  去人才市场逛了几天,在网上投了几份简历。没多久,我就接到了面试通知。先笔试,后面试。笔试是小菜了,书上写的东西,都背的出来了不是。面试的结果也不差,人事经理对我十分满意。
  弱弱的说一声,我的简历写得还行,直接站在了正统和专业的介绍人力资源的书本上,自然差不了,那是一套一套的专业术语啊。想说句废话,谁的工作经验是天生的,我简历上的工作经验当然也是造假。我很理直气壮的认为,我是被当时的现实情况逼成了一个骗子。

  这次是一家关外的连锁超市,我被通知报到上班。运气成份也有,我要求一直不高,说的还算专业,背了几天也不是白费的工夫。总之,由于我能想到的原因和我不能想到的原因,我就这么走马上任了。如果我记的不错的话,是从这次开始,我每换一份工作,工资总能往上加个几百块钱。
  我去报到了才知道,我去的是这家超市的一家新店任人事主管,天高皇帝远,在同一个办公室上班的,只有一个店长会对我发号施令,而我又是总店任命的,所以我在这的日子过得还算自在。
  让我高兴的是,这家店的规模居然不小,上下四层。大概一万多平方,有四百多员工。没有人知道我是赶鸭子上架头一回,我也经常象那么回事的屁股上挂个对讲机去商场逛。要说我没点虚荣是不对的,但如果说我非常的虚荣是更不对的。如果我会为这个欣喜,那么我仅仅是因为总算看到了自己的一点点进步,同时,却又为自己进步的缓慢而神伤。

  于是我知道了商场开一家商场其实是要不了多少钱的,如果是比较成熟的商场品牌的话。一般货物都是月结甚至九十天结款。甚本上每三家商场压下来供应商的钱,又可以再开一家同等规模的店。
  供应商想进场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有各种各样的费用,就我所知就有:“进场费”、“堆头费”、“节庆费”、“推广费”之类的。再加上收取一定的0.5%-2%“年返利”,简直就跟现如今的基层收费一样,巧立名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