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金》
第10节

作者: 就新花样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中国雇用人的成本,低过了使用机器。于是,无数比亚迪之流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我们的农民计算收入,一般不太会考虑自己的劳动成本;月薪刚好糊口,工厂外排队干活的就成了长龙;一些大城市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场景,能让人震惊人口大国的壮观。
  看看咱们在国内工厂流水线上打工的兄弟姐妹们的生活质量,再想想以世界工厂之力支撑起的那些名牌产品,我们什么时候摆脱过奴隶的身份?当然,同时我们还应庆幸,我们挣到了一碗饭吃,这是需要面对的现实。
  绝大部分打工者必须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下来,我们没有选择。创业?还是待业?每次我回老家,看着一个个在大街上闲逛的年青人就不寒而栗,治安的恶化,真的仅仅是因为世风日下么?

  外贸利润的微薄,不得不让在中国经营的企业对工人敲骨吸髓般的降低成本,以千万计的打工人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月工资不足100美元(加班费不算),不到美国同类工人4小时的工资,有时这点儿工资能不能按时拿到,都是个未知数。
  我们是世界工厂,处于生存线的最底端。我们用汗水赚取的每一美元,别人就通过贸易拿走十倍、几十倍的利润。即使是这拿到手的美元,我们也并不拿的安稳,金融手段、技术壁垒、先发优势,拳头加大棒正在磨刀霍霍,日本就是例子。
  珠三角一些地区把外来工讨薪、工伤的诉讼时间拉长到三年以上,迫使民工耗费不起钱财、时间只能放弃权益,回农村了此余生。发达国家的幸福生活就是这样建立在我们的累累白骨上。
  广东一位市政法委书记在解释为什么要让法院判决民工败诉时,对着中央电视台的镜头赤裸裸地说:“很简单,我这里民工多的是,引进外资却很难,不替外资说话替谁说话?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小平同志说的。”
  而我们这样玩命赚来的钱,一万四千亿外汇的三分之二以上都是美元资产,这些美国印刷出来的纸张,但就是这些纸张换走了我们海量实实在在的物品。随着美元走低和美国经济的减弱,中国用血汗换来的外汇实际购买力在不断贬值。

  看着这些,心里会不会痛?始终认为我不是个懂经济的人,但也不阻碍我说下我的看法,如果说中国是世界工厂的话,中国人就是一个打工仔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你想要公平?想和老板赚的一样多?想受到劳动法的保护?想没什么文化水平却能赚一两千块钱还不承担生命的危险(矿工)?
  我们不得不害怕走出工厂大门,就找不到活干。而工厂主却总能很快找到人替代空缺的位置一样。有无数的国家正等着这个工作,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等,你爱做不做。
  这世界,不会有没来由的爱,也不会有没来由的恨。我们的付出,不过是为了一个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说难听点,和我们每个在外游荡没有挤入富翁俱乐部的人一样,都只是为了讨碗饭吃。不就是指望能有一天,活下去的同时能有机会赶上那些远远领先我们的对手,自立于世界、民族强者之林。
  很希望,为世界打工的中国,能利用这来之不易沾染血泪的财富,忍一时寂寞,真真正正用在可持续发展上,比如科技进步和教育投入。正如我打工收了三五斗,拿去买书学习,而不是享受和娱乐!
  老祖宗有句话说的还对:“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等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意思是说: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人所战胜,然后等待机会战胜敌人。不被战胜在于自己,可以战胜对手在于敌人是不是犯错。
  目前来说,我们高速发展但却险象环生(国内矛盾及国外强敌环伺),但愿这一路狂奔是技高人胆大,而不是由于心慌意乱。我们能理解,风险大回报也大!在落后的事实面前,我们也不得不在很多时候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平等总是要以拳头为基础。

  这世上,很多的事物,有它的两面性,比如成功和失败,得到和失去。在这个繁杂的世界,更繁杂的经济规律面前,最精明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都可能犯晕。真想老天能借一双慧眼,能让我把这纷扰看的清楚和明白!
  愿天佑中华!
  日期:2007-12-27 10:15:31
  十二、深圳市区
  为了能更好的学习和进步,我换了份工作,从关外的鞋厂到了关内。这一站是八卦岭。某信息咨询公司,服务行业。工资不高,低过我在鞋厂的工资,刚够生存,但有一个好处是,闲暇的时间比较多。

  我没有去做技术类工作,我觉得这想法很可笑,同时又对自己也肃然起敬。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怀抱着那遥远的理想,我认为,技术工作承载不了我的梦想。那是条一眼能看到头的路,我想走的路,一定是没有尽头的路,哪怕这条路再坎坷,我也愿意。
  在这时候我每前进一步,都是无方向无原则的举动,没有规划没有计划,靠的就是心中与生俱来的感觉,我的感觉就是,多去经历,观千剑自然识真器,行万里就会识路程。走的路多了,总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风景。
  我开始拥有了在深圳的第一台车,尽管这只是一辆自行车,它陪我度过了我最困难和贫穷的时刻。它负载着我走过了深圳的许多大街小巷,莲花山、火车站、银湖等八卦岭周边都留下过了的车印,我象个游客,兴致勃勃若有所思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这时的我报了名参加自学考试,在我而言,并不觉得文凭有多重要。这至多算是在等待过程中,找到打发时间的事情之一。另外一个打发时间的项目,就是去图书馆看书,从八卦岭走过去都要不了多久,何况我还有车。
  怀念荔枝公园旁的老图书馆,在那里我留下了太多的美好时光。现在应该改成号称全国最大的少年图书馆了吧,旁边还有个读者长廊,很多年的书店,后来被当成违章拆了。

  这时期看的书很杂,基本上是逮什么看什么,社科类看得多点,人物传记看了不少,大小报纸必看。杂志类开始看一些科普或商业类的,这时已慢慢的对《读者》失去了兴趣。个人爱好喜欢上军事,《轻兵器》看的比较多。
  寂寞还是象空气一样从头到脚包裹着我。经常站立在公司的窗前,我问自己,坚持就一定会有结果么?看着一本又一本枯燥无味的专业书,我也重复的问自己这个问题。身边的同事,相约去上网去看投影的时候,我也会问自己这个问题。
  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寂寞,如果说我没存在过放弃的念头那是可笑的。我不清楚支撑我的信念是什么,也许就是小时养成的习惯,想要的,不放弃。想赢的,不服输。某天在给一个朋友的信息中我这么写:“十年后环顾左右,高朋满座,知已能有几人?”这时,我还有信心?尽管我抓不住它。
  所有的钱,我都用来买书、看书和学习,这样就花没了我的薪水。这段时间也贫穷和平静,也失望和惧怕过程的漫长。但我没的选择,或者说,有选择,以上帝赐予的智慧我无法想得到和做得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