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的欢天喜地和苦大仇深》
第51节

作者: 暮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8-22 21:20:06

  =================第二卷 第三章 继续更新===================
  白登之围过后,汉朝屈辱的和亲就拉开了大幕。
  所谓和亲,大家都知道,就是中原王朝把女人嫁到少数民族地区去嘛,有时候是屈辱的,有时候是光荣的,有时候是光明正大友好合作的,有时候是哭哭啼啼口蜜腹剑的,类型各异,全依综合实力对比而定。虽然在这之前,春秋战国也有过中原诸侯和少数民族结亲的例子,但“和亲”这个词绝对是汉朝人原创,“和亲”作为基本国策也绝对是汉朝才有的奇葩。
  提出和亲政策的这个人叫刘敬。刘敬何许人也?其实他的原名是娄敬,在战争年代他嘴皮子挺厉害,是个不错的谋臣,力主刘邦在关中定都而不是龟缩洛阳,因此得赐刘姓。
  话说当初刘邦听闻韩王信和冒顿单于相勾结来骚扰大汉,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即刻就想御驾亲征去,派了十几批使者去刺探,那时冒顿不是把精兵都藏着了么,使者回来就都说,匈奴看上去挺孬的,一定不战而溃,皇上您放心吧。刘邦又派出刘敬,刘敬绕一圈回来的报告却是:
  “两国交兵,都应该显摆出自己的长处这才有道理。可是我去的时候,看到的匈奴人马尽是些老弱病残,这肯定是做幌子糊弄我们的吧,我们可不能去攻打他们,白白钻人家圈套里啊。”
  刘邦一听,无比生气:【“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这就是揭人家疮疤,说人家是齐国的废柴呢,单单就靠动动口舌当上官的,根本就不知道战场什么样儿吧?现在竟然还敢乱说话动我军心!——邦哥的骂人方式总能推陈出新。
  于是刘敬就被抓起来了。直到邦哥在白登被围得灰头土脸、丢人得不能再丢人地出来,邦哥终于明白刘敬的好,宽赦了他——邦哥承认错误也是很诚恳的,诚恳得让人佩服——然后把之前说匈奴不中用您可着劲儿打呗的那些使者全部斩首。
  好的,现在邦哥回朝廷了,就找来刘敬商量匈奴这茬儿怎么解决。
日期:2012-08-22 21:26:35

  刘敬说:“陛下啊,今儿个天下初定,士兵们打仗都打累了,您再要用武力解决匈奴那是不实际的。冒顿杀父自立,娶他的各位庶母(就是他爸爸的小老婆群啦),就是个只认大棒说话的人,所以要用仁义去解决匈奴那也是行不通的。——我这里倒是有个好方法,但恐怕皇上您不肯做哟。”
  刘敬是个现实主义的谋臣,他清楚匈奴是个怎么样的民族。
  邦哥一听,“哎呀只要有方法,怎样我都答应!”
  刘敬说:“那敢情好,陛下您如果能把嫡长公主(就是皇后娘娘亲生的大女儿,在这时候指的就是鲁元公主)嫁到匈奴去,再送上丰厚的嫁妆,这样一来,匈奴一定会让她当阏氏,她生的孩子就一定是太子,将来会成为新单于。为什么呢?因为匈奴就是喜欢汉朝送的钱财礼物嘛。皇上您就意思意思地把我们每年收成剩下的一点东西、他们没见过的,送给他们,再派去些会说话的人多教育教育他们,冒顿在的时候单于是您女婿,冒顿不在了单于就是您外孙子啦!您说哪里有外孙和外公分庭抗礼的事儿呢?这样一来,咱们不用打仗,匈奴也就渐渐臣服咱们啦。”

  这个提议的终点是个好方法——当阿杳说“好方法”,阿杳指的是“合乎时宜的方法”——但是理由非常蠢:国际关系里哪来的外孙和外公好讲?国际关系里又哪来的长久和平?读书人到底就是个读书人,纯粹的读书人大多不懂政治的六亲不认。——当然,邦哥则纯粹不是读书人。
  而且刘敬还在愚蠢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如果您不肯派亲生的公主而让人冒充,要是给匈奴知道了,他们也就不肯亲近我们,这也没用哦。”
  从这几件事里都可以看出,刘敬是个格外小心谨慎的人,他会希望一切都按着规矩来,即使自己吃点亏,认了也好。这种谋臣,也就适合王朝草创时期而已,如果是生在汉武帝的时候,铁定一辈子沉沦下僚。
日期:2012-08-22 21:57:38

  于是邦哥就开始考虑让鲁元公主去和亲。——可是吕后不答应了。这个时候,吕后作为母亲的正能量被完全释放了出来,她天天绕着皇帝哭:“我我我就这一个女儿,你要把她抛弃到匈奴那个鬼地方去,你你你于心何忍啊!嘤嘤嘤……”终于,邦哥被她哭闹得烦不胜烦,【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只好找了宫女冒充作长公主去出嫁匈奴。
  ——这段故事带着一缕温情,让我们都可以会心一笑。天下父母心,刘邦又何尝忍心让自己的女儿去那虎狼之穴呢?西汉是个有人情味的王朝。若是到后来唐朝,皇帝的亲妹妹亲女儿离乡背井去和亲那简直是家常便饭,做娘亲的根本无力置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