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本是沛县的一个无赖,能一统天下,荣登大宝,韩信是功高至伟的。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进攻章邯,到八面楚歌围剿项羽,都是韩信的战略部署,时人称其“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然而韩信的结局却是悲惨的。在天下大定之后,他死了,不是死于病老,而是死在一个女人的手里。这个女人就是吕雉,刘邦的妻子。奇怪的是,刘邦却是默许的。曾今可以共患难,而如今却不能共富贵?
我再次想到的是朱元璋和他的一帮苦难兄弟的故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代明君,但他的出身却不好,和刘邦是一路货色,当过流氓,还做过和尚,只是有一点他比刘邦好一点,那就是他有名字,叫重八(刘邦是没有名字的,他的父亲管他叫季,就是小的意思,翻译过来,就叫刘小,这是排行,算不得名字,如同老大、老二、老三一样),但是他比刘邦还要狠心。在传位太子之前,他将帮助自己打天下的苦难兄弟胡惟庸、蓝玉等人统统杀死,而且还是满门抄斩,斩草除根。
翻开《二十四史》之后,猛然发现这几乎形成了一个规律——很多开国皇帝在一统天下之后,不是论功行赏,而是诛杀功臣。如此残酷、冷血,忘恩负义,背后究竟掩藏着什么秘密?
一言蔽之,功高震主也!这些臣子的功劳太大了,威望太高了,皇帝成为皇帝之后,没有了外敌,危机意识就转移到这些劳苦功高的臣子们身上,害怕他们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功高震主的臣子自然就成了皇帝们得眼中钉、肉中刺。刘邦杀韩信如此,朱元璋杀胡惟庸等人亦如此。
正所谓:“树大招风,官大担险。”身处一个“打工者”的角色,你的位置越高,权势越大,让上司觉得驾驭不了你的时候,为了安身立命,铲除异己便是上司的选择。但是,并不是说位高权重者皆短命,关键还是下属如何看待领导,怎样看待功劳。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他不仅是开国功臣,而且是第一功臣,皇帝建国以后不但没有诛杀他,反而给了他最大的奖励,让他活到了天年。他就是萧何。
萧何和刘邦都是沛县的人,从起义之初,萧何就是一直跟随刘邦的,建国之后,萧何被记下头等功勋。韩信死了,张良走了,功劳最大、威望最高的也就是萧何了,为什么刘邦不杀萧何呢?其实不是刘邦不想杀,有好几次刘邦都有杀萧何的念头,只不过萧何心思缜密,轻松将其化解了。
第一次的时候,就是吕后杀韩信的时候。当时萧何协助吕后杀了韩信之后,刘邦立马下令任命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另外还派了500名精兵保卫萧何的安全。表面上,刘邦对萧何宠爱有加,而事实上是为了监视萧何的行踪。萧何心思缜密,在谋士昭平的建议下,对相国之位加以辞让,也没有接受封赏,而且还把自己家里的财产拿出来捐助军资。刘邦见萧何如此识趣,果然龙颜大悦,而萧何也逃过了一劫。
第二次是淮南王英布谋反的时候。当时刘外出邦率军平乱,他多次派人回来询问萧何在都在做些什么,当属下禀报:“萧相国还和从前一样处理朝政,安抚百信,且用自己的财产捐助军队”时,刘邦心中又起了杀机。因为萧何的威望已经够高的了,现在还像以前一样孜孜不倦,一心为民,刘邦是担心萧何威望过高、倾动朝野。萧何见刘邦如此防备,便故意横征暴敛,败坏自己的名声。尽管有老百姓拦路告状,说萧何的不是,但刘邦却是高兴的很,还笑骂萧何是:“天下乌鸦一般黑”。萧何又逃过一劫。
萧何的一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每一次遭遇危机,他都适时化解,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低调,没有过分强调自己的功劳和得失,从而创造了一个和谐相处的环境。
无论是官场还是职场,有人的地方就很容易变成战场,大肚能容、善用人才的上司很多,但嫉贤妒能、小肚鸡肠的也不少。一位优秀的领导是人们做事业的重要条件之一,但谁又能保证自己的上司就是那么一位英明的领导呢?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小心驶得万年船”,懂得认识形势,认清自己,低调做人,才是正确的处世之道。当然,你也可以不用委曲求全,那么你只有一个选择,便是自己创业,构建自己的一片天下。
当你所处的位置越高的时候,千万不要被冲昏了头脑,你该想想,你的存在,你的做法,是否已经威胁到了你的上司。你是属于韩信一类的,还是萧何一类的?当然,如果你深谙此道,比萧何还厉害,便没什么要说的了。但如果你要是像韩信那样的,位高权重,但却不懂得收敛的人,那么奉劝你几句,尽快改掉以往的做法,否则你就可能是下一个韩信。
所谓“为下之道”,有这么几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其一,是要给上司面子。不论在公共场合或者私底下,你都要给足上司面子。比如写个报告,做好后可以给上司审阅,让他做些无伤大雅的修改;有上司在的话,别人表扬你的工作不要忘了附带一句,谢谢上司的支持。尤其是当你和上司的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不要一味地争执,有什么话,可以在私底下说,而且还要好好说。其二,不要居功自傲。上司觉得下属对自己构成威胁,一方面源自下属的能力,跟多的是源自下属的态度。你功劳再高,但只要谦逊一些,低调一些,老板只会认为你是个能干事业的猛将,而不会将你视为抢饭碗的敌人。其三,不要打越级报告。这在很多公司都是非常忌讳的,一旦你给上司的上司打了越级报告,等待着你的往往不是“还你一个公道”,而可能是“官官相卫”,到时候,你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关于功劳,有一项“推恩施惠”的主张很值得大家参考,所谓“推恩施惠”,就是指将功劳功劳向上推,将利益分给下面的人。这样一来,从利益的角度让别人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也从心理上给予别人尊重,从而避免功高盖主的危险,而且还能成为一位优秀的领军人物,因为你已经抓住了人性的弱点。
【处世之道】人生的际遇有高有低,在低的时候,人们总是渴求名望与地位,而在高的时候也要小心翼翼。功高位重,一方面说明了能力,而在另一方面却也暗藏杀机,稍不留意便天翻地覆,喜尽悲来,故而大意不得。
日期:2011-10-17 23:39:29
让对方做主角,不妨碍你做导演
主角配角都能演,台上台下都自在——这是面对现实人生,能屈能伸的弹性态度。
——佚名
一部电影当中,主角只有一个或两个,除了主角,剩下的只有配角。配角是绿叶,再怎么努力,也只能衬托别的光彩。人类天生都是有自尊心乃至好胜心的,在遭遇谩骂或欺负的时候会反击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们都得想做主角,深怕落到配角的份儿。
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因为人们忽略了导演。无论是主角在戏中风光无限,还是配角在戏中黯然失色,这一切都是导演决定的。导演是一部戏的灵魂,他决定着一部戏的风格,剧情的发展,角色的命运。
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中,你要争的不是角色,而是导演。只要你能做好导演,得到你要想的结局,就算做配角又如何?
古龙小说《英雄无泪》中有个叫卓东来的,就是一个选择做导演而放弃做主角的人。
卓东来,号称紫气东来,是名震江湖的大镖局的二当家,但是知道卓东来名字的人却不多,人们一听到大镖局都会竖起大拇指,但绝不会立马想起卓东来,而是想起另一个人,他叫司马超群。
司马超群是大镖局的大当家,从形象、气质上来看,没有一点不入英雄的型格,但事实上他不过是个傀儡而已,一切都是卓东来在幕后操控的,比如有人要找司马超群比武,卓东来就会事先派人刺伤此人,到比武的时候,司马超群便轻而易举的打败对手。卓东来就是这样一手打造了一位盖世英雄,同时也利用司马超群这个英雄的形象,使得大镖局威名远播,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