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国——告诉你一个可能闻所未闻的三国》
第49节

作者: 铲君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5-20 10:24:49
  建安二十二年,鹰派代表吕蒙接替了鲁肃的大都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吕蒙的性质,和周瑜很像。他主张派一支兵驻扎江陵,一支兵进驻白帝,再派一枝兵沿江游弋,作为支援,而自己则进据襄阳。如此,自然非夺取荆州不可。早先,孙权就和吕蒙讨论到底是夺取荆州的好还是夺取徐州的话题。吕蒙说:“徐州不难夺取,但其地是平原,利于中原骑兵驰骋,没七八万兵不能守。不如夺取荆州,全据长江。同时,我军水军为主,利于南而不利于北。”

  孙权很以为然。于是孙权方,夺取荆州的计划已定,只是待时而动,但刘备,却一点也不知道。
  接下来,将是吕蒙更厉害的地方:吕蒙了解关羽的勇武,且素有侵犯东吴的野心,而且关羽的军队驻扎在长江上游,双方和平相处的形势难以持久。吕蒙于是偷偷向孙权献计说:“现在征虏将军关羽驻守南郡,潘璋率一万游击军队沿江上下活动,随时应敌。我吕蒙替国家前往据守襄阳。这样的话,对曹操还有什么担心?又何必要依赖于关羽?”联想起魏延兵出子午谷,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大凡天才将领都会有这类惊人的战术吧!

  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听法正的话,进兵汉中。曹操也亲自西征,到了长安。二十四年,刘备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曹操亲自进兵,刘备收兵守住险要,始终不和他交锋。曹操无可奈何,只得退兵。子是刘备又据有汉中,非常得意了。然而荆州方面,却要失意了。
  如前文,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本旨是为了辅助刘备拿下汉中,进而进取关中。关羽攻打樊城,并留兵防守南郡。南郡兵多,无机可趁,于是吕蒙向孙权上书说:“关羽攻打樊城却留下许多守军,一定是因为怕我在他的后方打主意的缘故。我时常生病,人们不以为怪,望扬言说我带兵回建业养病,关羽得知这个消息,一定会减少南郡的守军,将他们全部调往襄阳。到那时,我们出动大军,昼夜兼程沿江而上,攻击他的薄弱环节,这样南郡即可拿下,而关羽也就会束手就擒了。”于是,吕蒙声言病重,孙权用一封不加缄封的书信将他召回,悄悄地商议计策。同时派陆逊接替吕蒙的职务,陆逊年轻,没有名气,上任之后又不断的派关羽马屁。关羽果然信以为真,陆续把南郡守军调往樊城。孙权立即发兵,派吕蒙为先锋。在大船中埋伏下精兵,做了一些白色的商人服装,让士兵穿上摇橹。昼夜兼程,沿途遇到关羽设置在江边的哨兵,统统捆绑、看管起来,因此关羽全然不知。吕蒙顺利地占据了南郡,进驻江陵城,将关羽及其将士的家属全部俘获,然后挨家抚慰,并严令部众不得冒犯百姓,索取钱物。关羽从樊城班师,途中多次派人来向吕蒙探听情况,吕蒙总是热情接待他派来的人。关羽派的人回去后,大家都得知家人平安,受到的待遇比平时还好,所以将士们都丧失了斗志,纷纷离开了关羽向吕蒙投诚,一代名将关羽就这样陨落了。

  日期:2013-05-20 10:25:59
  起初,孙权准备攻打关羽的时候,派人到魏国报信说:“我想讨
  伐关羽,希望不要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现在关羽有所提防,群臣都说应该秘密行事。”董昭说:“用兵重在权变,抓住合适的机会,现在应当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关羽听说孙权进兵,就必定回守南郡。这样樊城之围就可迅速瓦解。我们还可使他们双方互斗,以等待他们露出可乘之机。如果是对这个消息秘而不宣,让孙权的计策得逞,这种决策对我们可没什么好处。”于是魏国派人把书信射进被围的樊城之中和关羽的军营里。关羽犹豫不决,没有撤军。陆逊赶到江陵。关羽走麦城,被东吴大将潘璋所杀。

  这便是关羽失去荆州的全过程,权谋纵横,政治,外交,人**错,看高手如何上演巅峰对决。关羽失去荆州“大意”吗?如果吴国已经明摆着从盟友转化成敌人了,而不留重兵布防,那就是大意;如果吴国还是盟友,就不算大意。而吴国在那个时候恰恰处于盟友到敌人转变的临界点,刘备尚且被蒙蔽,何况是关羽呢。从襄樊之战的初期关羽留兵于南郡可得知,关羽并不大意,他也考虑到了东吴偷袭的可能性。那么问题就在于东吴了。吕蒙之所以白衣渡江成功,历来史学界就有观点,但是在我看来,吕蒙的成功关键不在战略,而是利用了表面上的盟友,背地里的敌人,说白了就是背后捅刀子,杀熟,对于人性的摧残远大于对生命的摧残。刘备在一年半后夷陵之战台面上的理由就是为关羽报仇,若不是刘备重大军事指挥错误,以及见习皇帝曹丕未能领会老枭雄刘备的意图,没有同时出兵,东吴的命运,真的很难讲。同时,再也没有人愿意和东吴结盟了,诸葛亮虽然治蜀时对东吴盟好,但那只是政治家的表面文章罢了,内心还是不以为然的。再扩散一下,如果人人都是东吴,人人都学吕蒙,那么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我们的社会及生存环境,将会变成什么样?

  裴松之在《陆逊传》里,给陆逊“掩袭小县,致令市人奔骇,自相伤害,俘虏千人,未足损魏,徒使无辜百姓横遭屠戮”做注时说“其祚无三世,及孙而灭,岂此余殃哉”!裴松之都说陆逊福祚到孙子就没了是因为滥杀无辜的报应,那么能不能理解为吕蒙四十二岁就去世,东吴拿下盟军的荆州之后再也不能开拓半步,也是杀熟取胜的报应?当然,喜欢吕蒙的朋友也不必着急,在《东吴英将》篇里,又会辩证的对吕蒙进行正面分析。

  荆州就这样失去了,魏国却依然岿然不动。孔子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那么关羽之殇,谁之过?谁应该为关羽之薨负责呢?且看下回分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