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记——老将弥坚新秀潮涌,华语影坛刀光剑影》
第43节

作者: 方三卓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华语电影现在的情况属于既要耕好自家的田,又要创造机会反攻全球市场,两个任务几乎同时进行,这在别的国家还没有出现过。经营国内市场方面,我觉得印度的例子已经证明了文化属性对电影的重要作用。编导一定不能脱离本土观众,不能脱离社会现实。港台扛不起华语大旗是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接地气,内地导演做不好是因为他们只想做文化人,一天到晚混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根本没意识到文化是为大众服务的。长此以往,题材会越拍越贫乏,创造力都要有现实做根基的。有了健康的商业环境,才能在此基础上谈艺术环境。

  反攻全球市场就要靠国内的几个寡头。十七大上讨论的文化产业改革里提到对民营电影企业的扶持,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你不国际化也得硬着头皮国际化。像华谊博纳光线这几家上市公司,光在国内横没用,你得到海外建立自己的网络,就像华为一样。当这些领头羊也有独立的全球发行能力时,才配和好莱坞六大相提并论,也才有资格和底气谈“输出软实力”。

  所以放在这个背景下看,华谊和传奇的合作也只是迈出了国际化的一小步。
  日期:2011-10-17 22:54:37
  3、华谊与UAM的合作
  王小二和棒子合作这事,我恶心了很久。华谊首先拉开序幕,博纳随后就会跟上。去年于东去韩国开会的时候就已经表达了合作意向。相关内容可以在KOFIC网站上找到。
  我恶心的不仅是艺人间的不对等交流,更主要的是棒子要利用中国市场完成他们的电影产业升级,而中国公司一个个争先恐后帮助他们这么做,还傻缺地认为这是“双赢”。

  UAM的事首先要放在韩国电影产业整体转向的背景下看。
  韩国06年电影配额制瓦解后,这几年他们的国产电影一直在和好莱坞进行拉锯战,双方的市场份额维持在五五开,但是现在有顶不住的趋势。一个重要原因是3D技术。韩国去年总体票房还是增长的,主要得益于3D电影票价的拉抬作用;可是总体观影人次却在下降。韩国现在的类型片开发已经相对成熟,整体电影工业也相对完整,到了技术升级的时候。但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本土市场已经饱和,不足以继续支撑新技术的发展,所以到了必须另辟空间的关键时刻。如果在市场开拓或技术升级上没有突破,那么韩国电影缓慢的长期衰退就是定局。

  棒子这两年虽然积极开拓欧美市场,但单打独斗效果并不明显。棒子明星进军好莱坞依旧阻力重重,而传统的亚洲市场却相对稳定。与其浪费这些明星资源,不如重回亚洲。现在看来,中国电影市场这两年的爆发式增长是棒子决定转向的最重要动力。这从今年的釜山电影节就能看出端倪。目前韩国的想法是把釜山电影节发展成亚洲的AFM,以后用“亚洲制作”的概念去和好莱坞竞争。所以老美这次看釜山特别不爽特别酸,他们觉得这个电影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好莱坞。THR甚至吐槽:“釜山电影节首先是韩国的,其次是亚洲的,世界级都轮不上。”

  TG在整合亚洲电影力量上是有点想法的,因为目前韩日两国市场在全球还很有分量,也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目标之一,所以文化产业规划里对海外合拍片的定调是“鼓励”。上面韩国官方的数据显示,去年华语电影在韩国本土的市占率只有可怜的1.4%,我们在棒子那里又没有强势的发行方,除了合拍,暂时没有更现实的进入对方市场的途径。韩国现在主动靠过来,也是亚洲未来合拍趋势的体现,但怎么合拍,谁来主导关键资源,里面问题很多。

  UAM背后有韩国电影产业的全方位支持,华谊看中的不只是他们的明星资源,但交换过来的东西真的对中国电影的长远发展有帮助吗?
  日期:2011-10-18 01:17:35
  (继续)
  华谊用自己的影视资源去捧韩流明星,实在是目光短浅。
  电视剧方面受到的冲击较小,因为棒男棒女过去几年虽然一直在参与中韩合拍片,但事实证明,中韩合拍无法创造精品,国内观众对这些合拍片不感冒。棒子演员离开了韩国制作就根本无法发挥优势,不接地气。语言始终是障碍,在内地影视圈打拼多年的日本演员都要具备流利的中文能力才有机会接触主流制作,而韩国偶像型艺人除了拍青春片和雷剧,选择余地还很小。电影方面的冲击相对大一些。签过来的泡菜有两拨人,一拨是定位低龄人群的年轻偶像,一拨是拥有知名度的韩国中坚。年轻偶像演电影没戏,今年大部分的粉丝营销型电影已经证明了这点。另一拨中坚力量需要留意,华谊会在多大程度上放手自己电影大项目中的关键角色给棒子,将对其旗下艺人造成重要影响。华谊必须顾及内部稳定,否则他们最引以为豪的明星资源终有一天会变成负担。

  UAM看准的漏洞是目前中国还没有传媒联盟能组织起来反对韩国娱乐产品的输入。每带入一个棒子明星,就意味着带入他们背后的发型师、化妆师、摄影师、造型师甚至电视导演、娱乐节目制作人,这将直接冲击国内从事相关行业的普通人。UAM的目的是在中国不完善的娱乐产业里植入韩国体系。我之前在KOFIC上看见一位韩国业内制作人对UAM的评价,他说:“对于那些想迈入国际市场的(韩国)演员和导演来说,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个人才华或实力,而是取决于一系列综合的努力或影响。假如有一个组织有能力有意愿做这件事,谁会拒绝呢?”

  棒子只在中美两国设有官方的娱乐公关机构,足见重视程度。虽然目前他们在进军日本市场上不遗余力,对美国市场也投入巨大,但未来肯定会把重心移到中国。光有一个广电是没用的,中国的传媒集团必须联合起来保护自己的优质资源。因为棒子只想赚快钱,不想搞建设。
  日期:2011-10-18 01:54:01
  那么华谊到底想通过结盟换到什么?各位可以去找找王小二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他说交换的资源主要在“影视制作”方面。华谊最希望得到的是棒子的技术资源,尤其是CG特效、电影后期制作人才。这帮傻缺尽干没有远见的事,有这点闲钱用韩国人的二流技术,不如派人到好莱坞直接学习。
  海云台之后,棒子强烈地意识到,若想维持本土电影优势就必须靠超级大片带动整个电影工业升级,所以他们卯足全力发展3D技术、CG后期制作。一方面给好莱坞顶级的3D公司打工,接手对方的外包业务;另一方面他们把自己的那套二流技术卖给亚洲,头号对象就是中国。好几家韩国特效公司现在就靠中国人养着,基地就在北京。狄仁杰、龙门飞甲、新倩、开心魔法等电影的后期特效都有韩国人参与主要制作,对方的人工是便宜,但便宜得过本土公司?技术比得过好莱坞?

  棒子现在电影制作的输出市场主要有两个:一是美国,项目不多,但比重很大,且都涉及尖端技术;二是中国,比重虽小,但项目最多,且涉及类别更广泛。给老美做3D,做视觉特效;给中国做CG、数字转制、剪辑、化妆、混音、摄影等。
  假如把电影产业划分为三个世界,棒子现在处于从第二世界缓慢过度到第一世界的阶段,中国属于从第三世界过度到第二世界、甚至想直接跳到第一世界。其实中国和韩国的差距没那么大,目前国产片经历的题材重复、明星堆积、泡沫虚高的问题,正是韩国06、07年时经历的。韩国进攻日本电影市场的策略就是卖明星,现在UAM转攻中国还是靠这招。他们遇到的视效技术瓶颈,也是国内目前正要追赶的。

  中国的最大优势还是在人才储备上,可是傻缺公司如果只想买别人的便宜货,不想培养自己的后备力量,以后吃亏的是谁?
  等韩国把中国电影产业里最难啃也最值得啃的骨头吞下后,对方可以站在高地笑嘻嘻,我们只能抬头仰望自怨自艾,谁让自己当初这么傻X。
  日期:2011-10-18 20:59:35
  崔永元携八大师亮相 新导演有望与史密斯合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