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唐朝岁月:一部令人捧腹的全唐史,这个朝代就是那么闹腾》
第9节作者:
杨胜章2009 日期:2013-01-25 23:05:21
关于废立太子的问题,杨老总很是头疼。
作为四大猛人之首的高颎,自然而然除了杨老总之外最有发言权。
高颎的儿子高仁表肯定不想看到自己岳父杨勇被赶下太子宝座,极力拥护自己父亲反对重立太子。
发言稿有纸质版和口头版,高颎双管齐下,发言时间不超过三分钟:“废立太子,关系重大,应该有个先来后到的原则,自然老大继承大统,不能说废就废,犯了祖宗的规矩。”
杨老总傻眼了:“老高你果真是越老越糊涂了,以前干得好好的,一直跟随我的中央文件精神啊,今天怎么就学会了唱反调了呢?”
看到自己的顶头上司坚决废了太子杨勇,高颎不退反进,继续坚持他的观点,这可是给脸不要脸。
看来,老高混到头了。
日期:2013-01-26 19:25:38
老高喜欢坚持自己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人生信条。
不得了,人家是皇帝,天下的统治者,老虎屁股摸不得。
但是,不奋身一搏,那就什么都没有了,要知道杨广和池里的王八一路货,一旦他登上皇位,杨勇一家就得遭殃,老高是杨勇的亲戚,那就更加寸步难行了。
所以,有机会没机会,那就一步到位。
现在分析了高颎的心里,唯有想方设法保住杨勇的太子位了,千方百计唯有一计---固执己见。
没想到,固执己见的方法没有取得良好效果,不但惹恼了杨老总,还惹恼了当时的皇后独孤伽罗。
看来得罪的面积扩大了,高颎的手下们纷纷前来求情。
为他求情的人有上柱国贺若弼、刑部尚书薛伟、吴州总管宇文弼等,因为他们都是高颎一手提拔的。
事情却不是按照这几个手下的意愿为转移,反而加快了高颎落马的步伐。
日期:2013-01-27 12:51:33
求情的人有一个共同理念:保住了城门,只要不失火,池里的鱼就不会遭殃。
杨老总的后背心凉了,心也凉了。
凉的是高颎竟然培养了这么多的心腹,不除掉早晚变成后患。
下属们提升职位为什么如此顺利,除了发财和女人之外,还有一个:一旦权力往大臣们倾斜,那么权柄就会被别人拿住。
杨老总不愧是洞察人心的有为皇帝。
而皇后独孤伽罗本来不喜欢高颎这个集团,现在还跟她唱反调,男人都是一样,都想着三妻四妾,一夫一妻多好啊,你看我们家老杨被我管得死死的,两耳不闻女人事,一心只做天下事,你们还想杨勇以后当皇帝,你们不为了女人而断送江山不可,做梦吧你。
这边是皇帝,那边是皇后,双管齐下,一声令下,高颎锒铛入狱。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高颎的批斗大会开始了。
审来审去,高颎所犯的错误不足以杀头,只好削职为民。
日期:2013-01-28 15:30:44
高颎大家都知道的,是个以老黄历为主的祖宗。
俗话说:“不到黄河不死心。”
但是,车头桥头没尽头。
迟早是年轻人的,注定地你们的,国家大事是七八点钟才起床的年轻人的事情。
圣诞老人的礼物给予每个人有所不同,不是天生注定,而是你如何去争取,不是三言两语哄骗的结果,要知道果子熟了,得要人去摘。
日期:2013-01-29 17:26:33
削职为民的高颎,成了马槽边上的苍蝇,只能混饭吃了。
高颎同志成为了桌上的抹布,尝尽了酸甜苦辣,没想到,第二代国家领导人杨广上台后,他还有发挥余热的机会。
太常的职位不是那么吸引人,一般不犯过错误的人是不想到那里去的。
高颎获得了杨广签发的委任状---拜为太常。
太常主要有两个职责:第一,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实际上是皇帝祭祀各种仪式的助手和主持人,着实吃香;第二,主管皇陵所在的县,每个月巡视一次。
对于兵权来说,高颎此时的职位帮别人提裤子提鞋的资格都没有,但是有工作总比没工作好。
正当杨广打发闺女娶媳妇,两头都要忙的时候,高颎东扯葫芦西扯瓢,找上了茬:“杨老二太不像话了,我看他没有八荣只有八耻,生活奢侈不说,修长城,爱游玩,南北沟通不是修一条河就能解决问题的。”
大臣们纷纷议论高颎作为老臣,不但不维护皇帝的形象,还挖顶头上司的墙角。
然后,高颎被杨广请去喝茶了。
不想干工作了就得闭上臭嘴,不想活了也不能拉上自己的一大家子人。
但是高颎错了,落难的凤凰不如鸡,一些看不惯高颎的人纷纷寻找高颎足以死一万次的证据。
公元607年的阳春三月,高颎成为了杨广的刀下亡魂。
日期:2013-01-30 23:37:29
史万岁作为隋朝开国四大名将之老四,此人是俺的故交,之所以把他列为老四,因为他才是可圈可点之人。
史万岁,还是活一万岁,皇帝面前不能自称万岁的,看名字都干这样取,那得需要多少勇气啊。
史万岁,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公元550年生人,善于求教他人,这点我是佩服的。
日期:2013-01-31 23:47:25
(正文)
即使史万岁比我大十多岁,但是他的大名在已经在我的脑海里萦绕。
一个普通人人突然变成名人,没有两把刷子是不可能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史万岁不是人,是天上的神,他的粉丝们都这样喊口号的。
十五岁的史万岁俨然一个高富帅,已经把兵法运用得出神入化。
人们都说史万岁是诸葛亮的化身,我看他粘上毛就变成猴了,精得很,贼得很。
当时他的父亲史静是史万岁所在军营的最高领导,率领北周的一支军队在芒山对阵北齐的大部队。
两军对垒,力量相当。
这是一场双方的刀架在对方脖子上的较量。
这是不得不有一个出来假装弯腰捆鞋带逃脱的人。
这个人就是史万岁。
日期:2013-02-01 23:17:20
(正文)
芒山之战,可以说是历史上并不起眼的战役,但是对于史万岁来说,却为他赚来人生第一桶金,是他出人头地的一役。
十五岁之前,他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除了研读兵法,还是研读兵法,从来没有真正上过战场实践过,不知道从书上得到的东西管不管用?
史万岁想把黄豆切成细丝一样,功夫练到家。
遇到紧急情况,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心急火燎的,事没完就急忙忙下床,那你甭想上战场。
我们时代的年轻人,谁都想成为天下无双的世间良将。
一场战争下来,有的人就像屎壳郎搬家,滚蛋;有的人就像在窗户外吹笛子,名声在外了。
史万岁经此一役,成为了后一种人。
士兵们看到了北齐的大部队黑压压地像蚂蚁扑过来,有的人吓得尿了裤子,阵型乱了。
史万岁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存实力要紧,他命令士兵们化装成老百姓,分散往树林跑,虽然史万岁的老爹失败了,但是后来分散的士兵集中起来,才损失了20%的兵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