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的欢天喜地和苦大仇深》
第47节

作者: 暮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8-14 19:15:53

  ================第二卷 第三章================== 
  第三章 匈奴那毛茸茸的阴影
  标题一语出自柏杨《中国人史纲》。柏杨老先生是我最敬佩的史学家之一,他的许多形容词总让我忍俊不禁,所谓“毛茸茸的阴影”便是一例。
  阿杳札记一直写到今天,主题所涉大都只在中国——不对——中原内部转悠,从秦末乱世到汉初百废待兴,现在,我们得把眼光放远一点,去看看中原之外的诸多民族与国家。

  当然,有汉一朝,最有名的少数民族就是匈奴了。
  《汉书·匈奴传》很长,本章只讲到汉初。汉初的匈奴,那就是一团毛茸茸的阴影,压在北中国的身躯上,让刘家人吃够了委屈。
日期:2012-08-14 19:16:55

  《史记·匈奴列传》开篇就是一句:【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夏后氏就是夏朝皇室那一脉,要知道这一脉出的人才可多啦,后来写史的动辄就要上溯到夏朝,甚或上溯到炎黄颛顼神马的,顾颉刚先生在《史林杂识·颛顼》中指出,据《帝系》、《世本》、《秦纪》等,虞、夏、秦、楚等皆颛顼之后,陈、田齐为虞之后,杞、越、匈奴皆为“夏后氏苗裔”……换句话说,可外挂的祖宗太少了,所以古中国太多民族得共用一个祖宗……以上纯属玩笑,阿杳专业所限,对血缘关系这种谁也搞不清楚的事,决定保持沉默。

  好的,其实,匈奴确实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春秋时即有“山戎”,后来也叫做“猃狁”,也就是《诗经·采薇》里那个苦逼士兵去攻打的敌人,“猃狁孔急”什么的。根据《史记集解》引晋灼的注,尧帝时称荤粥,周朝叫猃狁,到了秦朝才改叫匈奴。——吃货阿杳很想吐槽一下荤粥这个名字……我不知道人们怎么去了解尧帝时的一个称呼,但从字源上说,“荤”字和“粥”字的最早字源都是小篆,也就是秦朝了,连甲骨文的字源都没有晋灼先生请问您怎么知道人家在尧帝时叫荤粥!

  当然,这些名称都是摹音的,比如到了《汉书》里,“荤粥”就被写作“薰粥”了。阿杳个人揣测这些远古名称都是史官听着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而记下来的,在所谓的尧帝时代那只是个叫法而没有把写法固定下来。
  ——跑题了……
日期:2012-08-14 19:18:38

  总之呢,匈奴这个民族啊,在中原以北活动,搞游牧业,逐水草而居。养的牲畜主要是马、牛、羊,还养一些在当时中原人眼里比较猎奇的东西,比如橐驼——就是骆驼,驴子,骡子,等等。他们没有来所谓城市定居,但是每个部落也会有大概的活动范围,俗称地盘。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人们从孩提时代就能骑羊(那是多凶残的羊……),能张弓射鸟鼠,少年时代就能射狐狸老虎(这也太凶残了!按《史记》是狐狸和兔子,而老虎的古称“菟”和“兔”也太像,故私以为这是班固的小错误),这些都是用来吃的。

  匈奴人没什么道德约束——或者应该说,没有汉人的那套道德约束。他们平常就靠打猎养活自己,实在活不下去了就侵略中原打一点秋风。司马迁曰:【其天性也。】这语气还真是稍带鄙视。当然匈奴人让汉人鄙视的还不止这些。司马迁还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这落笔够重的,跟着就批评匈奴人三件事:
  1,君王以下,所有人都吃肉、穿皮衣、披皮草。司马迁虽然不说话,但很明显,他觉得这没大没小太有失体统。班固也这么觉得,故继续照抄。
  2,匈奴人重视壮年人,轻贱老年人,在吃肉的问题上,壮年人吃肥美的,老年人吃剩下的。嘘——不要惊讶,也不要像千年来的道学家那样破口大骂。这其实是草原上的生存法则。日本电影《楢山节考》,讲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村里,因为生存资料有限,所有活到70岁的老人都要被孩子背到山上去,任由自生自灭。司马迁到底是个文人,他不敢相信在无法生存的时候,礼义根本就是狗屁。当然,匈奴这并非是千古艰难的时刻,但草原上生存资料太少,生活水准太低,为了维系整个族群的繁衍,必须要把这些肉的价值最大化(这是什么措辞……)。

  3,匈奴还有个让汉人最最不齿的习俗:父亲死了,儿子娶后母——所谓“子烝父妾”;哥哥死了,弟弟娶嫂子。但是在这里,阿杳必须为匈奴人辩白一二:
  A,这个习俗其实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遗留,为的是把女人一直留在自己的族群里,肥水不流外人田嘛。而母系氏族社会这是所有民族都经历过的,汉族也不例外,所以汉人没有任何鄙视匈奴人的立场,具体看B。
  B,汉人直到东周也还有“子烝父妾”的记录,《左传》里比比皆是。
  C,我们其实不应该去指责“习俗”这种东西,人家只是约定俗成要娶守了寡的嫂子而已。《左传》里比这种结婚更多的是通奸,儿子和后母啊,弟弟和嫂子啊,这才叫道德败坏。
  4,匈奴还还有个习俗,就是他们的人民有名无字,而且相互之间称呼起来没什么避讳。这个,其实和礼义没有半毛钱关系,如果一定要扯一点的话,那么就是匈奴人过得很简约,而汉人搞各种姓、氏、名、字还加上避讳绝对是吃饱了撑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