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月圆缺——全景展示大汉王朝兴亡之路》
第55节

作者: 锦城金牛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8-06 20:09:29

  而刘老三的宣传工作也没有白做,其打工队伍迅速壮大到五十多万人,并且队伍之中,多了一个和张良不相上下的能谋善断文化人。
  此人,就是项羽手下的陈平。
  陈平,时名阳武今为河南原阳人。他的出身不仅没有张良那么显赫,反而一贫如洗。
  但是,小时候,他偶然看见一人悠然自得地坐在农家小院,一杯茶,一串竹简,正襟危坐看书。
  那份清闲自在,让看惯父母累死累活惨景的陈平,心向神往,羡慕不已:“原来,人可以有这种活法!”
  小陈平,从此立下雄心壮志——长大以后,一定要过上与父母不一样的生活!
  此后,他如饥似渴向别人求借竹简,死皮赖脸请人教他识字断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平锲而不舍蹭书。
  工夫不负有心人。青年陈平,通过长期读白书,养成了长于思考的特点。
  可竹简就像如今的纸质书本,都是不能当饭吃的。换言之,精神食粮替代不了馒头和米饭。
  为了生活,别无所长的陈平,只能充分发挥识文断字的特长,帮助乡亲们主持婚礼、寿宴、满月酒等混口饭吃,顺便赚点小费。
  有一次,陈平帮村里人分猪肉,分配非常公平,受到老人们的交口称赞。
  陈平情难自禁,慨然表达出主持国务的雄心壮志。
  然而,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甚至是天渊之别。陈平的命运就是如此。
  世道艰难,生意不多,他过着一顿饱一顿饥的日子。童年时期的读书清闲梦想,眼看就要化为一堆泡影。

  勒紧裤腰带,仍然挡不住饥饿的逼迫,陈平不得不厚着白净面皮,去找大哥大嫂蹭饭吃。
  毕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弟,大哥没对陈平的吃白食说什么,但是大嫂心头不安逸。
  老娘累死累活种点庄稼,纳税交租之后,一家大小都填不饱肚子。
  你年轻力壮,成天不拿锄头拿竹简,一味游手好闲,丢人显眼不害臊。天打雷劈,饿死活该!

  因此,她每次见到陈平,就和看到八辈子的冤家对头差不多,从不拿好脸色给对方看。
  没办法,要生存,要吃饭,只有看大嫂的冷脸了。
  陈平厚着脸,每天跑到大哥大嫂家吃饭,非常准时,从不早到,也不迟到,简直跟钟表一样不差一分一毫。
  有一次,陈平又准时去大哥家吃闲饭。但是,往日敞开的透风破木门,严严实实锁着。往屋里一瞅,没人,灶台也没有冒烟。
  接下来,一周内,天天如此。

  陈平明白了,大哥大嫂家,再也不愿白养并且也养不起他这个闲人。
  于是,他被迫另寻养生之道,比如偷人祭品等。
  天将降大任于这个人,一定先让他尝尽人世之苦,受尽世间之累,忍受生存的重压与耻辱。
  这话,对于勇敢坚强的人很有道理,对于意志薄弱者无异于空话。

  陈平呢,让下面的事实说话罢。
  机会垂青有所准备的人。陈平的机会很快来到眼前。
  当时,陈胜率先拿起竹竿敲打暴秦,魏王后代魏豹也拉起队伍,跟在陈胜屁股后面打阴阳拳。
  陈平饿慌了,就近到魏豹军中找工作。魏豹认为陈平能说会道像个人才,就给了他一个位置。
  在其位谋其政,是读书人的执着理念。所以,陈平有一个爱好——时不时给领导提点意见。
  遗憾的是,魏豹不爱听:“领导是你还是我呀?在我面前指手画脚,明显颠倒上下关系。如此不懂领导与被领导的规矩,我白养你干什么!”
  久而久之,魏豹认为陈平很烦,害得其耳朵起茧疙瘩。
  领导不感冒的下级,往往免不了同事的落井下石。既能借刀除掉竞争对手,又能讨好领导。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于是,陈平偶然听说,有人在魏豹面前无中生有,指责本人因对方未采纳自己的建议而污蔑对方是被弹琴的笨牛。
  一听这段流言蜚语,陈平吓得直冒冷汗,担心魏豹给他穿小鞋,被迫再次过上曾经熟悉的流浪生活。

  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可比死了强。
  项羽威名远扬,陈平到楚军找活干。项羽来者不拒,留下了陈平。
  期间,陈平工作很卖力,并且吸取教训,不再公开发表什么政见。
  不久,因为干成一单业务,项羽给陈平升了职。
  然而,好运不长。这单生意,没过多久就被东征的刘老三横刀夺爱。
  项羽拿刘老三没招,想把气撒在干活的部下身上。
  你们辛辛苦苦摘下胜利果实,却没能替我守住。如此有始无终,那不是渎职是什么!
  无能之辈,丢尽楚军的阔脸,活着无益,去死吧!
  陈平觉察到面临的危险以后,很郁闷,也很无奈。留得青山在,才会有柴烧。他被迫带上兵器逃亡。

  今日向何方?敌人的敌人,是潜在的朋友。陈平打算投奔到项羽的对手刘老三的汉军。
  希望在那里,能够交上好运。
  然而成就一桩好事,往往会经历不少磨难。这不,途中的陈平,尚未交上好运,却先遇上险情。
  当时,正是兵荒马乱的乱世。
  既然是乱世,经营无本生意的悍匪就不会少。拦路收费的,守山待兔的,坐船砍人的,应有尽有。
  哪一行能发财,就选择哪一行,管它娘的道德与否!
  这,成为乱世人们的生存法则。

  逃难的陈平,来到一处渡口,坐上一条破船。
  船到中流,陈平感到极不对劲,稍一留意,才发现船夫那双贪婪的凶眼,盯上了自家背上的宝剑。
  他顿时明白,自己来不及换下军装,让船老大误认为碰上了准备回家享受赃款的溜号军官活财神?。
  财动人心,大事不妙。若论水上功夫,自家肯定不是这个江洋大盗的对手。

  陈平眉头一皱,及时想出了救命绝招。
  于是,他脱下军装,假意要帮船夫摇船。船夫发现陈平身上竟然没有想象中的财富,产生些许失落。
  但他仍然盯着那把剑:“这玩意,总能换几壶烧酒喝吧。”
  陈平见对方仍未死心,干脆装假到底,将剑不小心滑落江流之中。

  船夫很是惋惜:“这么贵重的宝剑,竟然化作流水,太可惜了!”
  陈平微微一笑:“船大哥别笑话,那不过破铜烂铁,没啥可惜。”
  水盗这才闹明白,自家碰上了一个貌似有钱实则毫无油水可捞的穷鬼,唉,自认倒霉罢。
  陈平巧妙躲过一劫以后,赶到汉军之中。
  战争时期,上门求职必须经过严格的政审。不然,如果来人是间谍或者刺客啥的,岂不是要危及大领导。
  当然,也有例外,就是得到重要人物的推荐。而陈平恰好遇上时任刘老三随从的旧友魏无知,得到对方推荐,争取到刘老三亲自面试的机会。
  面试过程中,宾主双方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期间,精明的陈平,力劝豁达的刘老三改名刘邦,理由是——邦者国家也。

  刘老三没有文化,却有鉴赏能力。因此,他当场脱口而出:“这个名字好,我喜欢!”
  咽进肚里的半截话是:“我想要的就是江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向父老乡亲证明,我绝不是他们眼中的无赖!”
  促膝谈心过程中,刘老三认为陈平颇有思想,见识非同一般,因此接受了对方奉献的改名不换姓的见面礼。
  从此,“刘老三”成为历史,“刘邦”应运而生。所以我们还是与时俱进,改口称呼他为刘邦吧。
  面试结束,刘邦询问陈平在楚军任何职务。

  陈平介绍本人是监察官,刘邦毫不含糊,当即委任对方为监察官,监督众将,兼职陪我巡视各路大军。
  将领们很是惊讶,议论纷纷:“汉王从未如此轻信于人,何况是敌人那边跑来的,万一此人是刺客或者间谍,怎么办?”
  一时之间,流言蜚语满天飞。可刘邦不以为意,反而更加信任陈平。
  陈平因此确信:“跟着刘邦,死了也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