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明白!-不被忽悠的“经济学”-写给没有经济学基础的普通人》
第23节

作者: 士兵突击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您想想,还甭管是什么等级的大师,但凡世界上存在一个能够判断出“顶儿”和“底儿”的人(当然,不包括内部交易等不正当行为),那个人还不得赚翻了,全世界的钱还不得都装进他一个人的兜里?在他面前,比尔.盖茨算老几?
  说得不客气点儿,这种人就跟在赌场里“搅局”的主儿一样,只能给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祸害”,国家还不得把他拉出去毙了?就连美国中情局也饶不了他啊!
  所以,要想踏踏实实捞钱,就一定不要妄谈“顶儿”或“底儿”。或者,干脆忘了这码事儿是正经!
  你一定要学会掌握“差不多点算了”的心理状态,在一个你觉得“差不多”的时候“进去”,然后再在一个你觉得“差不多”的时候“出来”就成。

  就这么简单。
  那位说了,那什么才是“差不多”呢?
  要想掌握好这个火候,一个是要学点儿经济学的知识,尤其是“宏观经济学”的知识,尽量对市场大趋势有一个相对准确、客观的把握与预期;另一个就是要用钢铁般的神经,杀死所有“赚大钱”的念头,千万别太贪。
  巴菲特有个著名的“百分之十理论”,大概其的意思就是说,无论赔还是赚,“到了百分之十”就出手。绝不羡慕其他人赚了多少,当然,也绝不心疼其他人赔了多少。
  所以,这个度,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把握。你要在心里给自己盘算好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底线”,或者一个“大致的范围”,只要市场到了这个范围之内,就要毫不犹豫地出手,千万不要有“再等等看”的心理,更加不要有“再看看别人”的想法儿,记住,这种“左顾右盼”、“患得患失”的心理一万年都不会让你抓到“顶儿”或“底儿”的,只有可能让你永远“错失良机”,最终赔个底儿掉,一万年当那个“哭到最后的人”。

  所以,股市的博弈,归根结底还是“心理状态”的博弈,而不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技巧”的博弈。
  因此,最后,让我们再来说说巴菲特的“精神胜利法”。
  现在全世界的人都想向巴老爷子学几招儿。好像只要沾了他老人家的灵光,就一定会走“财运”似的。这实在是荒谬得可以,恐怕连巴老自己都会觉得很无奈,很可笑。
  其实,巴菲特的绝招儿巨简单,一点儿都不复杂,一点儿都不神秘。
  连小学生都能想明白。

  说白了,就是俩字儿 --心态。
  巴菲特的“心态”是他所有绝招的灵魂。
  没有了这个灵魂,你学会了多少招儿都没用。
  举个例子。
  其实只要我们好好想想,巴菲特那名扬天下的所谓“价值投资法”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到底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我看意义不大。

  简单点儿说,“价值投资法”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其一,“不熟不做”。就是说只做你了解的事儿,你能理解的事儿,你会做的事儿。绝不轻易冒险。
  其二,通过看大趋势与企业财务报表,找出价值被严重“低估”的投资对象。
  其三,长期持有,不做短期投机。
  为什么说这个“价值投资法”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一个是因为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百姓而言,根本没几个人有那份耐心看,或看了也弄不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而且,即便看懂了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分析。
  说白了,登在报纸上那些花花绿绿的数字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其实仅仅是一个姿态而已 --- 反正数据我全公布了,看不看由你(就知道你根本不会看)!

  另一个是因为中国股市上的上市公司也没有几家会玩儿真的,真就蠢到了会把它的看家数据展示给你看的地步。玩猫腻儿你可玩儿不过他们,人家多少年了?
  但是,巴老的“价值投资法”的第一条(不熟不做)和第三条(长期持有)还是大可以借鉴的。
  而这两条的终极含义就是:你不但需要扛得住诱惑,拒绝不属于你的钱,而且还得主动放弃“赚快钱”、“赚大钱”的心理,积极主动地“赚小钱”,然后用惊人的毅力去积累这些小钱。
  这就是所谓“滚雪球”的原理。
  其实,说句题外话,巴老那本威震世界的投资“圣经”《滚雪球》别看跟砖头似的巨厚无比,其实内容一页也没必要看,“滚雪球”这个书名本身已经再明白不过地说明了一切。

  你想,对一般人来说,股市是个什么地儿?挣快钱、挣大钱的地方!
  所以,巴老能把“股市”当做“滚雪球”的地儿,就是说,挣小钱、挣慢钱、一点点地积累的地儿,本身就是一高人!没有钢铁般强大的神经与坚不可摧的价值观打底儿,根本不可能做到!
  所以说,这其实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一种心态控制的本领。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绝活儿,一项超级基本功。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大家都想挣大钱,难以遏制挣大钱的冲动。其实,这种冲动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会给人带来惨败的结果。或者,即便成功地赚到了大钱,也未必是好事儿。你想,做到这点的人能轻易收手吗?肯定会越玩儿越大,最终把挣来的大钱彻底玩儿完算数。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赌徒心理”,一般人都逃不脱这种心理的魔咒。

  其实,投资也跟谈恋爱一样,往往只有那些扛得住诱惑,“坐怀不乱”、“坚贞不渝”的真君子,才能最终“抱得美人归”。那些心猿意马、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主儿根本不可能赢得美人的芳心,最后往往会鸡飞蛋打,沦为孤家寡人。
  股市也是一样,如果你是一个真的能做到见到“大钱”不动心的人,那么,即使你会失去一些机会,只要你扎扎实实地攒小钱,最后也一定能发大财。
  更为重要的是,你还能“守得住”这个大财。
  就是说,投资,归根结底是一座考验人的“心理素质”,以及“人生哲学”、“价值观”的炼金炉。经济学知识倒在其次。在这些方面不过关的人,无论你的知识多丰富,投资技巧多高超,一样不会成为那个“笑到最后的人”,一样不可能发大财。
  巴菲特就是一个有着这样的“超强心理素质”和超结实“价值观”的“精神铁人”,所以他老人家才会富甲世界。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比尔.盖茨和他认识二十年,照理可以说是他最要好的“铁哥们儿”了,而偏偏巴菲特对这位铁哥们儿的公司 --- 大名鼎鼎、牛×无比的“微软”的股票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无动于衷。任凭这期间微软的股票升值了500多倍,也楞是没伸出去一个手指头!
  他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四个字儿“不熟不做”:我看不懂比尔.盖茨干的事儿,因此一点儿兴趣也提不起来。
  有些人说巴菲特“很傻、很天真”,但殊不知,正是因为这种近似于偏执的执着,其实也许恰恰是一种无与伦比、价值连城的“冷静”,使其在无形间成功避开了无数次可能会让他赔个底儿掉的“冒险行为”。
  你想,如果他没有这么强大的“精神定力”,见到甜头就上的话,就算在比尔.盖茨这儿挣了个“盆满钵满”,也必定会在其他方面赔到姥姥家的。
  所以,归根结底,这种强大的“精神定力”本身,才是解开巴菲特这辈子财富谜团的钥匙。

  正因如此,巴菲特才会把自己的财富之路形容为“滚雪球”,就是说,要用钢铁般的神经与耐心,避开一切诱惑与陷阱,一点一点地积累财富,才能真正“笑到最后”。否则,本身“投资”就是一个充满了风险,到处都是地雷的领域,你还不谨慎点儿,整天大大咧咧,见一个爱一个,能发财才叫活见了鬼。
  从这个意思上讲,巴菲特的“钢铁神经”可谓是超人级的神经,凡人是不可能轻易具备的,因为没有几个凡人可以真正做到“美人在前而坐怀不乱”,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一个巴菲特的原因。
  所以,要想学巴菲特,根本没必要学他的“方法”,只学到他的“心态”就足够你吃一辈子的了。
  总之,“投资”这玩意儿可是一非常难伺候的主儿。
  它即需要你将注意力“集中”,又需要你学会“抽离”。
  简单点儿说,就是要以一种“置身事外”的心态“置身事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