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明白!-不被忽悠的“经济学”-写给没有经济学基础的普通人》
第2节作者:
士兵突击2011 再比如说,你找工作,你是否知道哪个行业更有发展,哪个行业则行将被淘汰;哪个行业收入很难再增长,哪个行业的收入则增长潜力相当可观呢?
这些都是事关你人生的大事儿,但你确认你都能很好地把握吗?
所以说,如果你不懂经济,你就把握不好人生的方向盘。
对生活,她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
先别说你想玩玩儿股票,搞点儿小投资什么的,办这些事儿没点儿经济学的知识无异于“瞎子摸象”,等于是白糟蹋钱。
即便那些令你更为“牵肠挂肚”的事儿,比如说会直接影响你们家每天的菜篮子的通胀、通缩这哥俩儿有什么新动静;
比如说工资能不能涨,所得税会不会降;
再比如说房价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医疗改革走向如何,教育体制如何变化,养老的事儿会是个什么结果……,等等等等,所有这些事儿,都和“经济”二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且,这都是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儿。
这些事儿不清楚,你就不可能过得好日子。
举个也许会令你觉得更“夸张”的例子。
国家制定“节能减排”指标,和你的生活有关系吗?
你也许会说,那些都是国家的事儿,“上边儿”的事儿,和我有什么关系!
你错了,这事儿和你有关系,也许还是相--当—密切的关系。
国家制定这个政策,意味着有些低效工厂可能会倒闭,而你也许就在这些厂子里上班儿,所以你得小心点儿自个儿的饭碗儿了;
或者你并没有在这些行将关闭的工厂上班,但是你也许会发现你们小区最近总停电,工厂老放假,让你倍儿郁闷。可能“上边儿”的人也会用这样那样的理由搪塞你,但我告诉你,很有可能是“上边儿”的人为了“突击”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人为地“拉闸限电”,从而让你的工作和生活变得一团糟。
听了这些话,你还能说这些事儿和你八竿子打不着吗?
所以,“经济”二字与你的关系,绝不像你自个儿想象的那样都是属于“国家”的事儿,“上边儿”的事儿,所以和你无关,真实的情况刚好相反。
说句不礼貌的话,你即便不知道你对象的事儿,也一定得知道“经济”是怎么回事儿。
只要你有“生活”。
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经济”就是“生活”,是我们每个人今天过的日子,明天将要过的日子;
就是说,它是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因此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
所以,你的“人生”对你有多重要,“经济”对你来说就有多重要。
日期:2011-01-28 09:36:46
亮相 --- 名词解释
(一)两面三刀 — GDP
GDP,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学家族”里的头号成员,响当当的“大哥级”人物。
只要我们拿经济学说事儿,就很难绕过这个GDP。
但是,除了专业人士以外,尽管我们许多人对这个名词儿耳熟能详,但大多都是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鲜有人清楚这位“老兄”的庐山真面目。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这位仁兄。
GDP,就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简称,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比如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即经济表现如何,国民财富的多寡,国家实力的强弱的最佳指标。
有人经常把这位仁兄误称为“国民生产总值”,其实是一个概念错误。“国民”与“国内”别看只有一字之差,意义却大为不同。
“国民生产总值”(英文简称为GNP)这个概念,要把你的人在外国创造,然后汇回国内来的收入都算进去,而将外国人在你的国家里创造,却要汇回人家地盘儿的收入刨掉。
打个比方,中国人到美国做生意,然后把挣的钱汇回中国,这笔收入就算咱们的GNP,反之,美国人到咱这儿搞买卖,挣了钱又汇到美国去,那这些钱就得算人家美国的GNP。
由于GNP的计算相对麻烦,一般来说,绝大部分涉及经济的话题还是用“国内生产总值”,即GDP的概念,就是说,甭管是哪国人干的活儿,只要是在我这一亩三分地儿上干的,那就少啰嗦,所有成果都得算我的。
一般人提起GDP,基本上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就是觉得这位仁兄基本上算一“好人”,起码不招人烦。
其实不然,GDP虽说堪称经济学家族中的老大,但远远不如我们大家想象的那么厚道。
因为这位仁兄是一位“只以结果论英雄,不问内容与过程”的主儿,因此,也就是一个“两面三刀”的典型。
打个比方,你今天建个楼,明天就用丨炸丨药崩了它,然后再建一座,这是GDP;本来一个苹果一块钱,但某个“大忽悠”就有本事生生一个十块钱卖了出去,也是GDP;你把一片林子砍了,木材卖给了一个中间商,这个中间商倒手一把火就把这些木材烧了,还是GDP!
就是说,甭管有意义没意义,有价值没价值,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在经济的世界里,只要有“钱”的往来,就能生成GDP。
最搞笑的例子就是,英国石油公司为了处理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花了几百亿美元,这些钱都被算到了美国人的GDP里,一个子儿都没少!
就拿我们中国来说,“GDP至上主义”的危害虽说现在已经逐渐被国人所知晓,但曾几何时,为了追求GDP,我们的国人可谓“几近疯狂”,而且还是“官民一致”的架势。
于官,为了追求GDP,不惜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广场越来越大,办公楼越盖越豪华,不但无罪,反而有功,因为促进了GDP;
于民,我们不惜严重污染、破坏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榨干了宝贵的资源,并以极低的效率去换取不可持续的GDP。我们甚至把外国人唯恐避之不及的高毒性“洋垃圾”花大价钱买来进行所谓的“加工”,通过牺牲工人的健康来换取一点点可怜的GDP。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创造出了这么多的GDP,但是真正流入老百姓腰包里的实惠,却始终是一个零头中的零头,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所以,如果我们要创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看来对于GDP老兄的看法应该变一变了。
今后,“结果GDP”应该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而“内容GDP”、“绿色GDP”“和谐GDP”应该被我们大大方方地请到舞台的正中央来。
如果真的到了这种境界,相信GDP仁兄也会欣然接受这样的“角色转变”吧!
(二)架为你掐 — 要了亲命的“汇率”
汇率这玩意儿,本来在“经济学家族”中只能算一个小老弟儿,地位一般般,老是处于一种“不咸不淡”的状态。
但这两年,由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快速扩张,尤其是逮着了“人民币”这样一个世纪性“劲爆”话题,一夜之间变得风光无比,尽人皆知。
其实汇率说白了就是一个国家货币的“价格”,当然“参照物”是别的国家的货币。
我们知道,决定“价格”的因素是“供需关系”,汇率也不例外。
哪个国家的经济情况好一些,经济实力强一些,国际上的影响大一些,哪个国家的货币需求量就会比较大,价格就会比较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升值”或“坚挺”;反之,货币的需求量小,就会带来价格的下滑,是为“贬值”或“疲软”。
虽然影响一个国家货币汇率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一般来说,“贸易因素”的影响是很大的。
因为货币之所以要“定价”,完全是为了不同国家之间的“买卖关系”的需要,如果只是在国内使,货币的“价格”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意义。
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除了个别国家,如美国,基本上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希望自己的货币“疲软”点儿,就是说,都盼着自己的货币能尽量“不值钱”或“少值钱”,很少有哪个国家会哭着喊着盼着自己的货币能尽可能地“坚挺”、“值钱”点儿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