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42节

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5-11 21:41:53
  这个回答,可算是把袁术气坏了!当场被呛得又急又热,气到后面没辙了,只能躺在床上喘息不止,又过了好一阵子,竟忽然从床上一弹而起,然后歇斯底里地发出一声哀嚎:
  “我怎么这么惨啊”(袁术至于此乎?)
  这句发自肺腑的质问,算是回光返照的最后呐喊。

  话音刚落,袁术便软作一团,无力瘫倒在床,接着开始大口大口地呕血,直至气绝歇菜。
  是啊!怎么会这么惨呢?
  说白了,原因很简单:谁叫你是皇帝呢?而且可气的还是个假冒伪劣产品。
  记得小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玩耍,从一棵梨树上发现了一个漏摘的沙梨,为了能独享这个梨,大家想了个办法——用摆擂台摔跤的方式确定它的归属,也就是说最后的胜利者才有资格吃到梨。
  为了公平起见,众人轮番上阵,拼体力也拼智力,个个浴血奋战,可最终的胜负尚未分晓,有个家伙就因为经受不住诱惑,突然拿起沙梨狠狠咬了一口,看到如此情形,大家先是呆了好几秒,后面的动作便可想而知了,没吃上梨的人无不义愤填膺(包括本人),大家团结一致,把那个不守规则的家伙揍得是哭爹喊娘,满地找牙。以至于他到现在仍念念不忘咬这一口所付出的惨痛代价。

  三国前期,群雄逐鹿的局面,和这个争梨的故事属同一个道理。
  日期:2015-05-11 23:43:23
  诚然,皇帝人人都想当,群雄们东征西讨,玩命拼杀大半辈子,不就是为了这个目标吗?毕竟谁都想体验一回那种君临天下,指点江山的畅快感觉,渴望有一所大房子(皇宫),过后宫佳丽三千,“一顿饭吃两百多道菜”的幸福生活。
  然而,想当皇帝和能当皇帝却是不一样的两码事,因为要实现后者,需要符合太多的条件,如天时地利人和等等,均缺一不可,否则只会落下个像袁术那样的凄凉下场。这个傲慢自大的智障儿,用自己吐血的经验告诉了各方诸侯,在汉帝国并没有彻底玩完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敢于另立山头的人,结局注定是个悲剧!
  毕竟,梨只有一个。
  最后总结一下袁术的一生。
  通过诸多史书的记载,撇开其中受所谓“春秋笔法”的影响,袁术其人,实无愧为东汉末年最混账的军阀之一,他的种种卑劣行径,丝毫不亚于此前曾遭万民唾骂的董卓,就算冠其为“无道暴君”也毫不过分,在他身上,应该说较为集中地体现了许多身世显赫的“高干子弟”所具有的诸多特征,如狂妄、奢侈、骄横、愚蠢等等。

  他让我们记住了在三国这部历史大剧中,既有许多叱咤风云的英雄,也不乏一些滑稽可笑的小丑,后者用自以为是的蹩脚技艺,表演了一幕幕令人捧腹的闹剧,为那个时代增添了一些别样的喜剧色彩。
  袁术,就是其中的一个丑角。
  对于他的死,我所做的结案陈词很短,只有一个字——
  该!
  日期:2015-05-12 10:13:52
  【人,才是最重要的!】
  袁术死后,所部也很快土崩瓦解,他遗留在江亭的那三万部曲(含家眷),除了极少部分作鸟兽状之外,更多的人都在思考着应依附于哪个强大势力.
  这当中又分为两种声音,一种是建议东渡长江,投奔孙策。持如此想法的多是孙坚当年那些旧部,毕竟就感情而言,他们自然会更信赖老领导的儿子,也就是如今在江东正风生水起的孙策;
  另一种意见则是南下庐江,汇入袁术旧将刘勋的麾下,前者以长史杨弘、将军张勋为首,后者以袁术的堂弟袁胤、及女婿黄猗为代表。
  而与此同时,这批人也早就已经被孙策和刘勋盯上了。

  因为二人都清楚,这可是一批比金银更宝贵的财富啊!
  此话怎讲?且听我细细道来。
  中国自商周时起,便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但人口的演变趋势如果用图表形式来反映的话,却是一道交替增减的曲线。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人口大规模锐减的阶段,而自东汉末年起到三国归晋的这段时间,更是这种情况的“特别加强版”。期间人口数量下降的幅度之大,人民非正常死亡之惨重,无论前代还是后世,恐怕都很难找出第二个时期,能够与之相比。譬如在桓帝的永寿三年(公元157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是5648万,之后受黄巾起义,董卓之乱,以及群雄混战等阶段的影响,全国(尤其是中原地区)的人口数量已经“人户所存,十无一二”,以至于曹魏政权建立初期,魏国大臣陈群就痛心疾首地感慨:本国的人口总数,尚不及前朝文景时期的一个大郡!

  而具体的数字,按照各类史书记载,到三国归晋时止,中国的总人口只剩下不超800万,降幅之大,速度之快,无不使后人触目惊心,所以***同志在研读这段历史时,才会有“原子『弹』不如刘关张大刀长矛”的感慨。
  日期:2015-05-12 12:45:50
  这段时期出现的人口锐减之因,归纳起来主要是因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而造成的。
  一、人祸。
  即全国性的战乱。
  如黄巾起义,它有别于过去某人在某地发动的某次反抗运动,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大规模内战。从一开始,战火便遍及汉王朝的大部分州郡。
  还有东汉末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地的割据势力,这些势力大部分是漠视百姓,滥杀无辜的残暴军阀,如董卓把持大权后,采取的就是野蛮压榨的统治政策,为了扩充军力不断地抓丁拉夫,导致大量民众逃亡他处,从此流离失所。
  另外许多军阀在战争中,又喜欢拿老百姓作挡箭牌,即驱使无辜的民众走在军队的最前面,充当“肉盾”去抵挡敌人的刀箭。经过长年累月的相互兼并,全国各地大批城镇被毁,许多繁华一时的郡县,也因此变成了惨淡寂寥的无人区。
  更要命的是,战乱在全国范围内是循环发生的,这便让百姓根本无处可逃。
  如黄河流域刚进行完官渡之战,长江流域又开始爆发赤壁之战,随后,大西北和大西南也分别被卷入其中。
  汉帝国的疆土,除了极边远的西域地区外,几乎所有州郡都无法幸免,始终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的地方,可谓少之又少。
  日期:2015-05-12 15:32:09
  二、天灾。
  也就是包括地震、水灾、蝗灾、旱灾等在内的各类灾害。它是除了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外因素而出现的战乱外,导致当时人口锐减的又一大诱因,尤其自汉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开始,全国范围内断断续续爆发的几十次中、大型规模的自然灾害,就导致了华夏大地出现“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的“三空”局面。
  最叫人咂舌的是,这些具有严重破坏力的灾害,发生的频率实在是太高了!

  先说地震,安、顺、桓、灵四帝统治的五十年间,地震屡屡发生,大小数量多达50次,其中光是京师洛阳附近就有23次之多,不夸张地说,如此接连不断的地震,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又说水灾,当时在北方的黄河流域,以及南方的荆扬地区,基本上每一年都会出现季节性的洪水,导致黄河4次决口,长江中下游5次特大洪涝;再说蝗灾,这种灾害一般出现在以并、凉为主的北方边塞地区,可最严重的一次,却几乎波及了整个长江以北的土地,据史料记载,如此规模的蝗灾唯有唐朝开元年间及元朝末年的那几次可以与之相比,堪称“百年不遇”,地震、水灾、蝗灾过后,旱灾接踵而来,这又导致了万千良田荒芜,大批百姓流离失所,只能靠乞食为生,从而不断地汇入到了原本就人数庞大的灾民队伍中......

  这几种灾害还算不上是最致命的,由它们而引发的饥荒和瘟疫,才真正令人感到恐怖。
  日期:2015-05-12 16:17:27
  为了让大家对饥荒的严重性有个较为具体的了解,下面先举几个例子说明:
  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司隶区发生特大饥荒。朝廷无力赈灾,导致饥民相食。其势殃及周边数州,其中的凉州地区更发生了饥民以牙互咬,啃食人肉后愤起暴乱的群体性事件。
  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荆州及扬州地区发生特大饥荒。当地官府上报的结果是,饿死者多得已经无法计算其准确数字,各郡县城外漫山遍野皆为尸体,其场景可用四个字形容——撼人心肺。

  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司隶、豫州发生饥荒。州郡间死者十有五六,过后朝廷不得不从别州迁来大批百姓以充实这两个地方的人口数量。
  大灾过后有大难,恐怖的瘟疫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蔓延开来的。
  其来势之凶猛,流行之广泛,汉帝国所辖各州皆不能免,各级官府不断接到大量的病例报告,这其中甚至有整个村庄所有人全部倒毙的惊人案例,地方官员不敢怠慢,唯有紧急将这些情况上报中央,然而令他们失望的是,这时的朝廷已陷入到严重的腐败和内耗当中,对百姓的生死根本无暇顾及,结果由于缺乏组织,难以形成有效的防治体系,使得瘟疫的范围进一步被扩散到了更远的地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