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是如何熬过来的》
第13节

作者: wjlawyer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的帮忙,限于在后面给点所谓的指点,帮她搞点文书之类。出现在法院那里我是不方便的了。即使开庭,我也不担心没有我在场而效果而不同——她能说会道,并充满感情和感染力,这点我丝毫不担心,只要案子能立起来。
  过了几天,她打电话给我,说案已立了。
  哦,这么快?我有些惊讶。

  我找了院长,她说。
  啊,院长?哪个院长?最高院院长?我有点吃惊了。
  是的,她说。
  不可能,你没骗我吧?那是件遥不可及的事。
  是的,她顿了顿,是骗你的。
  不过,她又顿了顿了,案子确实立了,我找的是区院的院长。
  喔,那你挺厉害的。你认识院长?我给掉起的胃口又降下来,产生了掠奇心理。

  我去立案的时,人家说不受理,说什么证据不足。她气气地口气。
  证据不足?我有点蒙了,那里有好几分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甚至民政局的证明,还有日报报道,一大叠医学单据,还需要什么证据?我也知道证据肯定说不上充分,但对自诉的当事人来说,立案的标准是否显得太苛刻?
  我听你说最高院长在这里,就想找他,但不知他住哪里。一在部队的老乡,他是团级干部,通过朋友与他联系的,他给区院长打了电话。
  那你跑上院长办公室去了吗?我问。
  是啊,我直接冲上去了。哎,更大的官的我还见过,只不过我手头紧,要不这事早就解决了。她有点飘飘然起来。

  吹牛吧,你。我心想。不过还是挺为她高兴。
  院长都给“攀”上了,我见都没见呢。我恭喜她。
  案件推进到这一步,真的不容易。
  日期:2007-12-15 12:15:05
  律师是如何熬过来的(32)——有多少爱可以重来④
  正在我们盼望着案件开庭的通知书的时候,却接到法院电话,说案件已转到公丨安丨局。

  自诉案准备转为公诉案?事情这么快出现变数,虽感到突然,但有什么我们丝毫不能改变外部环境,只能去适应。
  她一遍一遍地往公丨安丨局跑。一个弱女子,人生地不熟,靠的是一双腿,一双手,一把嘴,还有一副聪明的脑子。
  我的手机响不停。也有烦的时候,我也会不接听她的电话甚至挂断她的电话,她不气妥,依然在我几乎把她忘掉的时候打来电话,没有丝毫的退却。渐渐地,我接听由被动变为了主动,把案子晾在一旁心态转到主动询问案子。
  她的眼睛状况比较糟糕,时好时坏,好在有个私人医生帮忙。她算是比较幸运了,碰到那么多好心人,记者,医生,团长,当然,还有律师,那就是我。
  其实我刚是出道的律,没有任何资源可以帮她,只能帮她打印文件,还有,接听她的电话。

  我的角色,就是个倾听对象,一个最好的倾听对象。
  在去公丨安丨局打听的过程中她遭受很多冷遇,她还是依然坚持跑,她能去哪里呢?团长又起了关键作用。经其介绍,局长终于在百忙中接见了她。当她把这消息告诉我的时候,高兴的口气在电话中变得都有点尖锐,说局长正在过问此事。
  过了一个多月,派出所干警带她驱车两百多里到M市去调查,那里是她怀孕的地方,周围群众多少知道这件事。
  干警的笔录我没法看到。我已不止一次对她说,你已创造了多项记录,包括干警带你到外市去调查。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基层发生,哪有那么对警力去管呢?要知道,干警出车,油费都要打报告才能拿到!
  当她把这消息告诉我的时候,高兴的口气在电话中变得更加尖锐。她说也想不到,局长是那样的平易近人!那样的体贴百姓!

  她已不再想象结果如何,——我早已告诉了她,是不可能追究到他的责任的。我消极的话并没有对她造成多大的打击,她铁定主义要在这里战斗下去——直接弹尽粮绝——她注重的是过程。
  如果在这过程中,她没有感到一丝的人间关心与温暖的话,她才真的会心如死灰。为了维系她对社会的最后一点点期盼,我必须尽力帮她,尽管我不能提供任何有效的帮助。
  临近中秋,我想给她送去盒月饼,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后想想,算了,每个都有孤独的时候,时间长短而已,那是真正的财富。
  日期:2007-12-16 15:55:02
  律师是如何熬过来的(33)——有多少爱可以重来⑤

  我以为案子可以有向前推进一大步了,便没有再关注,相信她可以跟进得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时间过去了几个月,到了2007年的一月,我才醒悟过来。
  我打电话给她,从那得到一个令人始料不及的消息,她老公在老家起诉她离婚,因法院找不到人,经公告后判决离婚。
  我沉默不语,想不到出现这样的结局。
  公丨安丨局那边她也跟不上了,因为没有生活费,得去打工,而眼睛不好,没什么单位要她。断断续续地,推销过啤酒,帮朋友卖衣服,都只做了一两个月。
  那你靠什么生活?我问。
  我妹妹经常救济点。她说。

  我劝她放弃,专门医好眼睛再去找份工作更实际。
  我不止一次劝过她放弃。
  如我是她,也许早就放弃;如我是她,也许依然会坚持到底,因为外人还不曾深刻体会她的痛苦。设身处地的着想与实际心境还是存在很大偏差。
  她却在电话里头一副如释重负的口气,说离了也好,我早就对他死心了。
  她的表情一定很复杂。我无法看到,但可以想象。
  当初她应该还有爱,只是爱极生恨,还掺杂了大部分对第三者的憎恨;现在呢,只有恨没有爱;也可能,爱与恨都没了。

  她之前也问过我,如想离婚怎么办?那是在案件出现挫折的情况下,她流露出的想放弃的念头。多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
  我劝说她,追究重婚是很难的事;你这种情况离婚也不容易,公告、第一次不行要第二次,等等,你连公告费和几百元的诉讼费用都交不起,怎么去离啊?
  我没有立刻允诺我会帮她离婚,包括垫付那些对我来说也算不菲的费用。有同事说,世上那么多不平,你帮得了多少?
  她曾经向我借过钱,我头都变大了,如果这样下去,帮忙的性质就变了。最终还是推了。春节前,她再次恳请我借她一百元,说是那是交给房东的租金,否则春节前就不能租了。
  不能租?那搬到哪里?人行天桥上?马路边?我不敢想象,只一百,对于她而言是生存的资本。为节省几块钱的路费,我叫她不要来办公室,我自己打车给她送去。走前,我不忘补了句:这是我借给你的,有钱了得连本带息返回啊!

  她是聪明的人。她一定会好起来的。
  前几天,她来电话说,说准备坐火车回老家去了,帮忙打理父亲的生意。她父亲是个小厂的厂长,却发明了十几项专利,主要是实用新型,她拿过那些专利证书的复印给我看,一叠,同样的皱巴巴。我丝毫不怀疑那证书的真实性。
  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忙父亲转手那些专利权。她说自小时候父亲与母亲也离了婚,脾气很爆躁,和姐妹俩关系一直都很差,从没有接济过她们。现在,也许父亲年纪大了,找不到可靠的人帮忙,渐渐接受她们,也接听了她的电话。
  她特别强调,她的父亲最长时候和她在电话里聊了有近半个钟。兴奋的口气。
  末了,说她回去会跟我联系,再次不断地谢谢。
  我帮到她什么呢?其实什么都没有。

  我衷心祝福她一路顺风。
  终于回家了。
  家是温暖的港湾,可以遮风挡雨的港湾,任何人在家里的怀抱里都是个小孩。生活从家开始,又回到家。
  日期:2007-12-17 15:57:17
  律师是如何熬过来的(34)—— 一个都不能少
  有助理做,有其它小案兼顾,趁着放松的机会,偷偷回头望去,离开大学已有5个年头,已是2006年下半年,她从刚认识我时候的19变成了26,而我则从刚认识她时候的20变成了27。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