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40节

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5-09 09:50:59
  第十章 西征!西征!
  【目标:刘表】
  自历阳起兵以来,经第一阶段平定丹杨,第二阶段平定吴郡、会稽,再清剿过上述地区的残余反抗势力后,孙策已泰然坐拥江东全境。
  此时的他,不仅成功实现了当初和张纮商定的“求先君余兵,就舅氏于丹杨,收合流散,东据吴会”等目标,同时也顺利地完成了起兵前向袁术所做的那番承诺——“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
  只不过这三万兵不是为袁术所募,而是属于他(或者说是属于孙氏)的军事力量,同时也是他日后纵横天下的资本,而且随着周瑜、太史慈、张昭、张纮等人的加入,孙策集团可谓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整个江东处处呈现出一派兴隆之景。
  根基,就这样打下来了。
  既如此,那么小霸王的下一个目标,或者说他的下一个对手,将会是谁呢?
  荆州之主刘表吗?

  然也!
  因为就在不久前,朝廷派遣使节刘琬来到江东,诏拜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而在加官进爵的同时,也命他和司空曹操、卫将军董承、益州牧刘璋等人一道,合力讨伐逆贼袁术及刘表。
  诏令刚一宣读完毕,孙策马上明白,这肯定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使的鬼主意。
  要知道,此时的北方局势,早已紧张得令人窒息,曹操和袁绍都在暗地里积蓄力量,二人间的战争大有一触即发的迹象,其中袁绍为了达到牵制曹操的目的,已经联络刘表结为同盟,从而成功开辟了荆州这块第二战场,而曹操呢,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他借汉献帝的名义,通过诏敕和封赏等手段,名正言顺地要求孙策出兵攻打刘表,帮助自己减轻来自背后的军事压力。
  日期:2015-05-09 21:38:29
  虽然对曹操的如意算盘了若指掌,但孙策仍欣然接受了下来,因为这与他即将实施的战略计划并不矛盾。
  长期以来,兴兵西征,剑指荆州,就一直是他最希望做的事,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由于当年领回亡父遗体,扶柩而去后,年少的他便将此仇牢记于心,昼夜不忘报仇,一雪岘山之耻,加之和张纮在“荆扬对”时,“荆扬可一”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所以当清剿过江东各郡的山越武装及宗帅势力后,孙策便开始潜心整军备战,积极筹划西征的相关事宜,如今又获得朝廷敕令,使他的出兵更有了大义的名分,可以做到师出有名,从而获得政治上的主动,赢得舆论上的优势。

  反正无论于公还是于私,刘表都是孙策想要解决的头号对手。
  何况,此时也正是进攻荆州的绝佳之机,因为自建安三年时起,荆州境内爆发了一起严重的军队哗变事件,为此刘表一直焦头烂额,穷于应付。
  原来,临湘人桓阶父丧还乡后,曾和长沙太守张羡就刘表与袁绍结盟一事的前景,作过一番细致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就是——不能跟着这个没有远大志向的的人干,并最终作出了“举四郡而保三江”的决定,也就是以长沙、桂阳、零陵及武陵等荆州南部四郡为根据地,举兵武装反抗刘表,同时遣使告知曹操,愿意在其攻打荆州时充当内应。
  曹操得知后大为高兴,不过他目前最大的敌人是袁绍,而且主力部队也基本上集结到了黄河南岸,用于防范袁绍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再说他的地盘离长沙等郡太远,还隔着襄阳、江陵等地,实在是鞭长莫及,所以对于张羡的举动,就只能暂时静观其变,而无法出兵支援了。
  南荆州这只鲜美的桃子,曹操想摘,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么孙策呢?
  日期:2015-05-09 21:41:51
  孙策当然也想摘,并且也有这个条件和能力,所以他针对荆州发生的变故,马上作了一番提前的部署。
  先是以中护军行建威中郎将周瑜领江夏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领桂阳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领零陵太守,空出长沙太守一职留给张羡,打算等秋天稻米成熟后,在军粮充沛的情况下发动大军西征,攻克江夏,诛杀黄祖,为父报仇,然后顺势取道江夏进入荆襄腹地,夺取长沙、桂阳等实质上已摆脱刘表控制的南荆州各郡。
  不过,若要举兵西征,必然需要跨过扬州西面的庐江,该郡属于袁术的势力范围,由其大将刘勋把守。
  鉴于目前江东和淮南已然敌对的关系,若不击破袁术和刘勋,打开通往荆州的道路,西征便无从谈起。

  难道说要先灭袁术,再攻刘表不成?
  客观地讲,这实属一个短期内无法实现的目标!
  毕竟以江东现有的实力,想接连攻灭两个地方性的割据势力,难度实在太大了!如果只是袁术一家倒还好说,可收拾完袁术后,估计部队也已经相当疲惫,哪还有余力和刘表对掐?
  正当孙策为此踌躇不定时,西面突然传来一个令他颇感意外,却又欢喜不已的消息——
  袁术死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