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
第25节作者:
e路狂飙 日期:2011-10-12 13:00:32
很多行业,虽然冠名为高新产业,而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依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空间和员工待遇并不高,项目规模的扩大主要还是靠追加更多的劳动力来实现。目前这样的领域有快递服务、搬家公司、物流配送、DM杂志、分类广告、快餐外卖和商情类行业网站等。这类项目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一二线城市较多,员工每月的收入在1500~3000元之间。而这些地方楼盘均价基本都向20000元/平米靠齐,两居的房租也大多没有低于2000元/月的。就算与别人合租,或者租一间小平房,加上水电和吃饭,每月的生存成本很难低于1000元。也就是说,现在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资水平基本上已经逼近了底线,随着生存成本的持续提高,他们人力成本大幅攀升的压力很大,本来就不算高的利润空间很容易被击穿,项目也会陷入空前的被动。
日期:2011-10-12 14:06:03
朋友J所在的一家公司,从事某细分领域的DM商情广告业务,同时拥有自己的商机网站平台,在其领域也算翘楚。他在这家公司干了六年,三年之前就从市场一线人员做到了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但一年下来收入到手也只有六七万元。本来打算2009年在通州买房,就在他四处看房之际,房价就飙升到了14000元/平米,看看房价、再看看自己的收入,他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自己家乡呼和浩特,2010年春节过后那里的房价为3000元/平米,计划五一放假期间去看房。等到黄金周去看的时候,房价已经涨到了5000多元/平米,手中准备的钱有些欠缺,又只好作罢。J现在最郁闷的还不是房价,而是自己的收入,虽然他非常喜欢这份工作,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多锻炼机会,但一考虑到生存压力,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他现在的想法是,不能再这样下去,要么收入能够提高,要么就得换份工作了。好像今年的市场环境对他们公司不利,在原有薪酬体制下,都在盈亏线上徘徊,如果要加薪,绝对是要亏损了。可以预见的是,J所在的公司肯定不会加薪,而像他一样的员工最终也会因为不堪经济压力而跳槽,企业状况亦将一天不如一天。
日期:2011-10-12 21:21:02
在生存成本日渐升高的条件下,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除了直接面临潜在的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压力外,还存在着劳动力价格隐形攀升的问题。一个朋友在北京开了家网上超市,用户通过网站平台和QQ下定单,而他们则以配送的形式来实现“门对门”销售服务。小店开在社区之中,每月房租2400元,日平均流水1000元,毛利15个点,聘有2名客服,3名配送员。客服每人月薪1200元,配送人员底薪1200元,外加4个点的提成,分当月、季度和年底3次付清,员工每日提供两餐。这样的待遇在北京类似工种中,不算低也不算高,但对于他们这种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成本压力还是蛮大的。与此同时,还存在着队伍不稳,人员变相怠工的问题。在这些员工看来,你一个月给不了我多少钱,类似待遇的工作也不是太难找,总有一种鸡肋的感觉,你还有求于我,我吊儿郎当,你也拿我没办法,大不了走人,再换个地方混日子。在这种情况下,表面上看他们项目人员成本每月是7200元,但如果按照实际工作量来算,这个数字至少要翻一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工资水平较低的各类群体当中,这种心态普遍存在,且越来越明显,从而使得各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人力成本要比表面上高得多。
日期:2011-10-13 19:41:01
可能有人会说,劳动力成本隐形提高是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与劳动力价格提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种说法放在待遇水平良好的高附加值行业,可能还真的成立,因为你确实可以通过强化管理来抑制类似现象。但放在待遇水平较低的各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基本就不那么回事儿了,这些人几乎在底线上生存,再差基本上还是这样,顶多换个下家,单靠管理来约束和杜绝该种现象的可能性不大。
日期:2011-10-16 19:58:08
在劳动力成本面临大幅攀升压力的情况下,靠低成本来取胜的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无一例外都会受到巨大冲击,如果您将要运作的创业项目正好属于这种类型,那就需要更加慎重了。在未来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如何采用其他技术手段或者模式变型,来大幅降低人工利用率,进而压缩成本,将成为各类商业模式都必须认真面对的话题。
——
日期:2011-10-17 11:03:18
(030)
铁律之三十:轻诺者必寡信,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当你和一个人谈生意之时,如果对方在还对一些细节缺乏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就轻易许诺你一些事情,或者说话说的太满,千万不要高兴太早,因为这些东西大多都兑不了现。
经商是一件非常理性的事情,同时也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稍有不慎,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大损失。因此,只有在深入了解情况基础上做出的决策,成功概率才会更大,也才符合经商的基本精神。如果一个人在对事情尚缺乏较为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就许诺你一些东西,则有以下几种可能。
日期:2011-10-17 14:22:19
第一、纯粹是出于面子上好看,为了场面上能应付得过去,内心根本就没有兑现承诺的打算,这种情况在西北的一些地方比较常见,在他们的地域文化中,当场拒绝别人是非常不礼貌的一件事情,如果他们说行,实际含义就是看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他们说看看再说,那基本就意味着拒绝,假如你认真了,只能自己吃亏。
日期:2011-10-17 20:04:29
第二、当时承诺确实是诚心的,但这是建立在直觉或者信息把握不完全的情况下,在他们掌握更多信息之后,往往会反悔,将承诺推倒重来。这样的人,要不是性格上有缺陷,容易激动和感情用事,要不就是涉足商海不深,还没有很好领悟经商的基本精神,以及商业逻辑。他们承诺之后,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用不了多久就会后悔,你也别指望他能给你兑现什么。
日期:2011-10-18 09:01:17
第三、做事情不够稳重,不具备经商的基本素质,还爱自以为是,他答应你倒是诚心诚意的,也非常认真地去做了,但由于能力所限,承诺中的东西在他那里实现不了。
第四、从一开始就居心不良,忽悠你,误导你,以愚弄别人为乐。这种类型的人的确存在,但比例却非常低,而且基本都有某种不太正常的心理倾向,或者地域歧视,或者玩世不恭,或者报复社会,……。事实上,轻易许诺者绝大多数在主观上并没有什么恶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