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
第17节

作者: e路狂飙
收藏本书TXT下载
  原来,上地信息产业园属于典型的大公司集中区域,兴建起来也没有几年,基本上没有小区,员工每天早晨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上班,下班之后又回到几十公里外的家中,而且北京上班时间早九晚五,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这就意味着,饭馆晚上和双休日基本没有什么生意,中午消费时间也比较集中,加上外卖,前后有效时间,满打满算,也只有十一点半到一点半这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内,你忙都忙不过来,客户要的菜又比较简单,每份大多不超过20元,利润并不算高。一旦过了这个时间段,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即使按2分钟服务一位客户,每位客户平均消费20元,毛利50%来算,一天下来的流水也就1200元左右,毛利600元。事实上,每5分钟服务一位客户,效率就已经非常高了,当日流水不到500元,毛利不到240元,也非常常见。如果再考虑到月均8天的休息日,则每月下来毛利不到6000元。我们继续按最低运营成本计算,厨师1名,月薪1500元,服务生1名,月薪1000元,送外卖1名,月薪1000元,剩下部分连租金都不够。

  日期:2011-08-16 12:27:36
  也许有人认为,本人是在胡说,在那样的地段,商务餐也是很大的一块。谈到这里,也确实是,公司业务往来上的招待,单次消费额大,利润高,是比较不错的一个方向。奈何园区当中都是些大企业,商务招待自然要找条件好一些的酒店,比如周围的天外天烤鸭、鼓浪屿海鲜等等,横着竖着数怎么也数不到你这种饭店来。这位朋友后来自然也拓展过商务餐市场,效果并不明显。直到此时,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好地段,自己没花多大力气就盘到了一家饭店,心里只能傻笑。

  日期:2011-08-16 16:23:55
  我的家乡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区,距离北京不到400公里。县城政府前面,几年前修建了一个中心广场,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到了夏季夜晚,周围各种小吃店生意特别红火,露天大排档到处都是,也都是人头攒动。朋友M看在眼里,馋在心里,总觉得这地方是个风水宝地,可以聚钱生财。于是他看中一个店面,租下来开了家忘忧地带烧烤店,房租一年12000元,他觉得还算合适。在他想象当中,每天流水上千应该问题不大,5张台面,平均每个桌子日循环4次,每拨人消费50元很正常。餐饮一般对半毛利,每月下来可获利15000元,去掉4个员工一个月3200元的工资,和1000元的房租,还可以净赚万把元。当他真正做起来,才知道自己计算有误。一般这样的地方只有晚上才热闹,来上一拨人边吃边聊,坐上两个多小时再正常不过了,晚上十点之后很少再有人来,实际上每张台日平均循环两次,每天流水500元左右,毛利250元上下,每月还得考虑3天左右的阴雨天,算下来月均获利6700多元,去掉人员成本还有3500多元,再刨去1000元的房租,最起码还可以净赚2500多元。在一个小县城,这个收入也基本算过得去。

  日期:2011-08-16 20:50:19
  哪里知道这样算,还是有问题。那个地段虽然夏季非常热闹,但也只有五一到国庆短短五个月,其他时间晚上基本没有什么人。奈何他在外地呆了十多年,早已习惯了常理,没有太多考虑这些细节。国庆长假一过,他什么都明白了,房租每月1000元的算法存在很大缺陷,因为一年有效经营时间仅仅为五个月,每月房租应该是2400元!自己无意当中房租成本少算了1400元,每月纯利润仅仅1000元多一点。如果再算上简单装修和用具购置,一年下来基本白忙乎,当然这些东西还是可以通过下家转出去的。冬季他还打算做做火锅,但由于客流量实在上不去,最终只好作罢。

  日期:2011-08-17 10:45:44
  谈到这里,本人还可以讲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北京通州区近些年来房地产市场空前火爆,很多在CBD甚至是中关村上班的白领都选择在那边置业定居,白天数以万计的人群如潮水般涌向市区,晚上又如潮水般涌回通州,不少小区集中的地方,白天人都很少,晚上却是人山人海。于是有人将通州戏称为“睡城”,即晚上睡觉的地方。正是在这种特定的背景下,通州一些小区周围的饭馆,中午并不营业,而晚上热闹异常,情况恰好与上地信息产业园区那边相反。

  日期:2011-08-17 16:42:35
  如果哪位朋友真的想开店,我建议最起码要考察两个星期,双休日、早中晚、季节、工作日和淡旺季等因素都要有所考虑,抽样上也要避免偶然性,只有这样,才能对项目整体上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规避掉很多风险。
  ——
  日期:2011-08-18 11:31:21
  (020)
  铁律之二十:很多创业者开店,都在想方设法远离同行,似乎这样能够减轻压力,为自己争得更多生存空间。其实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分散难以形成集群效应,倒不如与更多的同行靠拢在一起生意好得多,大家一起热闹才是真的热闹。

  世界往往就是这么奇妙,人人都说大家挤在一起生意难做,但偏偏要聚在一起,你争我夺,面红耳赤。天天喊着竞争太激烈了,生意越来越难做,但还是有后来者居上,居然做强做大。似乎争来争去,最终还是聚集程度越来越高,比如,先是几家汽配店挨着,随后就形成了汽配一条街,后来又形成汽配城,再后来就形成了汽车配件产业基地,最终又演化成了区域性汽配产业集群。

  日期:2011-08-18 15:17:06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他们不知道越往一起集中,竞争就会越激烈?!其实,这里面除了竞争之外,还另有玄机。从消费者和客户角度来讲,他们在某一方面可能非常专业,但在更多方面则只能是门外汉,他们客观上需要通过一些比较,来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真所谓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而他们只有在某类店面比较集中的地方,才能更为方便地做到这一点。另外,人是非常奇怪的一种动物,你只给他一个选择,也许这个选择对他来说实际上是最好的,他也会觉得很不舒服,心头总会笼罩着一种强加感。同时,绝大多数人消费购物,还附带着一种潜在的特殊心理需求,就是欣赏丰富的款式和花样,并从中找到一种快感,尽管最终他只卖一样东西,但还是要把十多家店逛个够。而你的店,无论品种和款式多么丰富,只要你远离同行,就难以满足消费者这些附加的需求。很多时候,这些东西从他们口中的确讲不出来,但并不代表着这种心理实际上不存在。

  日期:2011-08-18 19:24:46
  如果大家理解了上面的内容,也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很多服装品牌的专卖店会以“店中店”的形式开到家乐福和沃尔玛的卖场中去,而且还是一家挨着一家;也很容易搞明白为什么在服装城和饮食一条街生意会更火。北京东直门内大街被称为“簋街”,含义就是饭馆一条街,也有人将此讹解为“鬼街”,据说是因为那里越晚人越多,越晚越热闹,越晚生意越好。这个我倒是没有考证过,但那里确实有特色的饭店非常集中,晚上领着外地来的朋友去逛逛,吃吃饭,也算一件雅事。

  日期:2011-08-18 22:07:57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这本应该算是一个常识了,但还是有不少创业者对此类现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几年前去呼和浩特和朋友小聚,晚上一起出去吃饭,由于对周围环境不熟,就直奔一条街而去,心里想着肯定能找到几家饭馆。那天也是点背,足足走了半个小时,才找到一家饭馆,也是那条街上惟一的一家饭馆。那家做的是川菜,装潢算不上高档却也雅致,饭菜色香味都还不错,正是周末吃饭时间,本应该坐的满满当当,但客人却寥寥无几。我们随口问了下服务小姐,说是已经开业三个月多了。朋友是位大学老师,对此不得甚解,我在叹惜之余,就边吃边聊,以此为由头说了很多话题。

  日期:2011-08-19 09:56:47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