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
第2节

作者: e路狂飙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然,从项目运营角度来看,钱多有钱多的运作模式,钱少有钱少的操作方法。如果可动用的资金本来就非常有限,非要雄心壮志,玩一个大手笔,无疑是自讨苦吃。有个朋友在中关村卖显示器,几年下来,倍感竞争激烈,疲惫不堪,就想转行该做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小杂粮,认为该领域前途甚广。他准备投入五十万资金,在位于自己居住的北京海淀某高档小区租一商铺运作此事,走节日礼品市场。商铺房租一年下来就达14万,这位朋友还想进入连锁超市网络,以实现销量上的快速提升。本人听后笑了笑说,如果换成是我,绝对不会这样去操作,每个超市都要进场费、上架费和促销费,而且都有账期,需要自己垫付大量资金,五十多万,看上去数目还可以,倘若按照你的思路去做,什么还都没有做,钱就已经枯竭,没等产生任何效果就弹尽粮绝了。

  C君,经销韩国某世界500强企业产品十多年,年营业额达7000多万,在北方同行内很有名气。2008年底,厂家以经销协议到期为由,终止了其代理资格,该君不得不选择新的项目。经过一番详细考察、调研和论证,最后决定选择某新型汽车保养类产品,自己认为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听朋友讲起此事,就摇摇头说,尽管选择的方向很好,但C君的项目很难做起来,他只有几百万的资金,这样项目导入期的投入至少需要3000多万,两年内恐怕都不会有什么效果,最终的结局难免是项目未见成效弹药就已打完。最终这个项目运作了不到一年,就由于资金上的原因草草收场,投入泥牛入海不说,历经十年苦心打造出来非常专业的一个团队,也被迫解散。

  在现实当中,创业失败者常常被指责是做事浮躁,未能坚持下去,半途而废。这些批评自有其合理之处,但更多时候未必是他们自己不想坚持,而是实在没有办法坚持,不得不选择放弃,大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和无奈。对于项目而言,资金犹如人体中的血液,要么能够自己实现造血,以战养战,要么需要外界不断输血维持生命。如果血液消耗过大,自身造血能力没有恢复,同时外界输血不可继续,单靠坚定的毅力,想活下去都难。资金又如行军打仗中的粮草,在获得大批战利品之前,皆须自己解决。即使指挥官自己可以忍冻挨饿,下面的士兵和马匹不太可能长期跟你遭罪。即使士兵可以,马匹也不可以。

  日期:2011-04-30 23:32:29
  在选择项目及其运作方式之时,超最好方向努力固然重要,但在资金和时间上必须留出一定余地,做好打游击和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创业和打仗的另一个重要的共同之处是“剩者为王”,而非“胜者为王”,无论多么艰难曲折,只要能坚持到最后,你就是名至实归的成功者,但前提是手中的资金能保证你等到“解放”的那一天。
  ——
  日期:2011-04-30 23:37:30
  (002)
  铁律之二:成功的商业模式,往往是建立在对自己原有资源整合基础之上的,资源基础不同,商业模式理应不同,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跟风,复制别人的成功模式,即使做了适当的改良,自己也难以获得成功,最起码在方法论上就已经失败了一半。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人并不反对创业者对别人成功模式的复制,但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就是你各方面资源条件支撑你这么做,否则越陷越深,劳而无功。对于项目而言,原有的资源储备,就相当于一个人的潜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最有可能会在哪些领域获得成功。司空见惯的例子,某个小孩语言能力很强,擅长写作,很有文艺天赋,而数理学得恰恰一塌糊涂,但家长总是认为理科要比文科好,正好亲戚家孩子某名校软件专业毕业,在跨国公司谋得一份差事,月薪上万,于是竭尽全力洗脑施压,以图孩子能够跟上自己的战略思路。孩子在家长教导诱压,和榜样力量鼓舞下,拼命恶补数理,但效果不是太明显,最终被一所三流高校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专业录取,在万分痛苦中勉强完成学业,仅仅拿到一个学位而已,根本不具备软件开发的能力。至此,后悔晚矣,人生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重头来过的。

  日期:2011-05-01 07:13:55
  人人都有自己擅长之处,也都有资源相对集中的方向。如果将这些优势不断放大、整合与补充,并按照项目运营的标准,持续完善改进,三年下来,一个较为独特,且非常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就会呱呱坠地。这样诞生的商业模式,血缘和基因与自身基础非常亲近,又孕育了多年,运作起来问题自然要少得多。我们不妨去观察那些风光无限的大企业,和他们的创建者,去观察自己周围大大小小的老板,很容易发现绝大多数人,现在建立的事业,与其创业前资源储备的集中领域有着很高的重合性。通用电器的爱迪生,微软的比尔•盖茨,蒙牛乳业的牛根生,百度的李彦宏,日照钢铁的杜双华,新东方的俞敏洪,网易的丁磊,安邦咨询的陈功,都是这样的典范。

  2005年前后,神州大地掀起了一股行业网站投资热潮,大大小小的投资人对“我的钢铁”、“中国联合钢铁网”、“中国氯碱网”的成功羡慕不已,于是纷纷克隆他们的模式,以求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为自己争得一份蛋糕。而大家恰恰看到的只是模式成功的表象,忽略了支撑模式背后所需要的配套资源。“我的钢铁”老板朱军红早年毕业于华东冶金学院(现安徽工业大学),曾在中国钢铁炉料总公司任职七年,其后还从事过证券研究、企业并购咨询等工作,自己对钢铁行业就非常熟悉,同时也拥有非常广泛的优质人脉资源。与其一同创建网站平台的核心团队,部分人就直接来源于一些大型钢铁企业的中层管理岗位。中国联合钢铁网创建者杨小宁曾任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平台创立之时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义牵头,并由国内16家大型钢铁生产和流通企业共同出资建设。其良好的资源背景也由此可见一斑。而中国氯碱网则是由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发起,联合上海氯碱等5家知名氯碱企业共同出资成立的,现任CEO的组建者张培超早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并曾执掌北京化二市场部。

  日期:2011-05-01 09:02:46
  我认识的一个老板天真的认为,只要在网上找一些公开信息,分类整理,就能搭建一个赢利性行业网站,其后的发展还可以通过向厂家建立信息源来解决。他原来只是在咨询公司做信息工作的,在任何一个实体行业都缺乏必要的人脉,只是经过简单论证之后,招了20多个人来运作此事。这20多个人中,做信息处理和推广工作的分别有10人,分散到5个行业频道中去,另外还有1个网管,人员平均月薪1500元,每月工资成本3万多元,电话营销成本3000元上下,平台制作费用2万多。他投入了50多万,想在当年就能打开局面,但到了一年,还是毫无起色,人员经验严重不足,通过公开渠道搜集来的信息过于垃圾,厂家信息源本来就没有开发成功几个,由于不能给人家提供对等的帮助,越来越不遭待见。尽管这样,还幻想虎口夺食,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在我国电子商务领域,有两大公认的巨头——阿里巴巴和慧聪。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创建之初就直接切入电子商务领域,面向大批中小企业,个体业主和众多创业者提供服务,针对的也是集中度相当低的服装、小商品和五金等行业,同时阿里巴巴所在的浙江地区是传统的小商品生产和流通集中地。数以万计的小业主需要通过新的渠道寻找更多商机,客观上也需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解决不能当面交易而产生的信用问题。正是因为阿里巴巴的服务模式与目标群体特征之间的高度契合性,在10多年的时间里,得以飞速成长,并逐渐走向世界,马云本人也名至实归。

  日期:2011-05-01 11:46:34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