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国——告诉你一个可能闻所未闻的三国》
第8节

作者: 铲君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袁绍急功近利,求快不求稳
  早先,当着董卓的面怒道“天之健者,岂唯董公”!随即引刀横揖而出,若不是董卓考虑到大局,恐怕那个时候就被解决了;为了自己占有地盘,先在盟友内部挑起事端,巧取豪夺了韩馥的冀州,后又荡平公孙瓒;田丰,沮授同时提出跟曹操拼经济比发展,缓慢耗死的战略,袁绍急于立竿见影,放弃了稳妥的战术,采取了军事冒险;战中,沮授又建议分兵以成掎角之势,攻守兼备缓步破敌,袁绍要毕其功于一役,再次拒绝,结果被曹操抄了后路断了粮草,不攻自破。做事情用缓用急,都有道理,同样一个道理也有完全对立的观点,比如“兵贵神速”(《孙子兵法》)和“欲速则不达”(《论语》)。那什么时候用急,什么时候用缓呢?这样说吧,知道急与缓,得一分,知道什么时候该急,什么时候该缓,得九十九分。

  在我看来,追逐利益无可厚非,但是当处于耕耘而不是收获的时候,心态一定要端正:不要总是去想自己能获得多大的利益,而要想着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好。一旦自己具备足够的能力把事情做好,还怕没有名和利嘛?不去想怎么把事情做的尽善尽美,总是想着自己要获利,不琢磨过程却总“意识流”结果,这不是人类很可怕的思维方式吗?足以戒之。
  日期:2013-04-16 10:16:01

  一官之任,以一味协五味;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
  这是三国时期的哲学家刘劭在《人物志》中写的,意思是一个官员的责任是以一味协调五味,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是以无味调和五味。大臣们以自己能胜任某种工作为有才能,帝王以会用人为有才能;大臣们以出谋划策,能言善辩为有才能,帝王以善于听取臣民意见为有才能;大臣们以身体力行为有才能,帝王以赏罚得当为有才能。治国想要统一天下,就需要用贤明正直的人,这样做省心省力,所成就的功名却极大。反之,人主与臣争利,展示自己的高端,害怕手下优于自己,这样就不能任用贤人。不能用贤则贤人恶之,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这个团体也必然不能做大。以上说的就是治国,用人之大法,袁绍不明白,曹操明白。

  《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就非常赞赏曹操的用人:“然知人善任使,实后世之所难及。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谋臣,共济大事,无待赞说。其余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在,卓然皆称其职。”“钟繇镇守西方,韩遂马腾派儿子到中央做人质。天下崩乱,大军缺粮,则命枣祗、任峻建立屯田,而军国富足,遂芟群雄。欲复盐官之利,则使卫觊镇抚关中,而诸将服。河东未定,以杜畿为大守,而卫固、范先束手禽戮。并州初平,以梁习为刺史,而边境肃清。杨州陷于孙权,独有九江一郡,付之刘馥而恩化大行。冯翊困于鄜盗,付之郑浑而民安寇灭。代郡三单于恃力骄恣,裴潜单车之郡,而单于詟服。方得汉中,命杜袭督留事,而百姓自乐,出徙于洛、邺都至八万口。方得马超之兵,闻当发徒,惊骇欲变,命赵俨为护军,而相率还降,致于东方者亦二万口。凡此十者,其为利岂不大哉!张辽走孙权于合服,郭淮拒蜀军于阳平,徐晃却关羽于樊,皆以少制众,分方面忧。操无敌于建安之时,非幸也。”这就是南宋宰相洪迈对曹操中肯的评价,曹操能够建安年间称雄,和他知人善任是有很大关系的。而反观袁绍怎么用人,他不听智囊田丰沮授的,听喜欢搞权力斗争的却无真能耐的审配郭图的话;许攸贪婪无廉耻,他却引为心腹,告知了那么多的军情内幕,而投奔曹营献计火烧乌巢的也正是此人;颜良有勇无谋,却让他统帅三军,结果被关羽所杀重挫锐气;淳于琼酗酒误事,却让他驻守命根子之地,结果被曹操大破。用人失误不胜枚举,那么,他为什么会这样用人呢?他真的不知道田丰沮授有大才嘛?

  因为袁绍不敢用!正因为田丰沮授能耐太大,刺痛了袁绍的小神经,他自己是个二流人物,不敢用这么有能耐的一流人才,至于其小人心态,我想大家都能揣度出来;正因为淳于琼,审配,郭图是无用之人,才容易掌控和操纵,而且对自己无法构成威胁,还要依靠自己吃饭,这种庸才,最合庸领导的口味,臭味相投了。田丰沮授乃当时天才,袁绍纵然下愚,也绝对不可能感受不到他们的巨大力量,好比一束光可能感觉不到,但是如果太阳光呢?人的才能也一样,拥有一般才能,不毛遂自荐恐怕别人无法识别你,但是当你的才能大到一定程度,傻瓜也看出来了。袁绍对田丰沮授的态度,用今天的话就是“雪藏”,二流领导的团队里是无法容忍一流人才的。荀彧郭嘉曾经在袁绍这里工作过,但是他们都离开了袁绍,实乃先见之明,为什么田丰沮授不这么做呢?如果他们投奔了曹操,历史恐怕会改写。哎,这就是历史的遗憾吧。

  曹操为什么敢放开用人?因为曹操的心是一颗英霸的心,是有王霸者之度量的英雄。曹操也是明白人才对于整个团队的综合实力有多么的重要,同时他也是有广阔的胸襟愿意与诸公共天下的。曹操能统一北方,知人善任,谋功为高。不愧曹操说袁绍是个“羊质虎皮”的领袖,也难怪郭嘉评价袁绍“外宽内忌,用人疑其心,所任唯亲戚”,为什么用人疑其心?因为袁绍不懂得驾驭人,也不懂得用人,别说用别人了,袁绍其实根本连自己的不了解,还谈什么选拔人才呢?

  人君与臣争利,不放手用贤,这样的危害实在太大了。反之,与臣共同经营天下,则可以垂拱而治。楚汉争霸时期,刘邦集团里,制定国策和战略思想的是张良;主管经济的是萧何;主管军事指挥的是韩信。他们各尽所能,成就了刘邦的“无能”之功。而项羽则相反,谋略上信不过范增(袁绍信不过田丰沮授);鸿门宴上优柔寡断纵虎归山,放了刘邦(袁绍没有趁机偷袭许都); 带兵打仗,又信不过手下的诸将(胡乱用人,颜良,淳于琼之祸)。项羽的事发生在袁绍之前几百年,袁绍应该是知道的,但是他却没有从中领悟。据说曹孟德酷爱读书手不释卷,刘项之成败,足以观矣!

  日期:2013-04-16 10:17:27
  曹操,唐庄宗与袁绍,用一个不简单的对比来概括袁绍
  曹操在兖州,引兵攻打徐州陶谦,而陈宫暗地里迎接吕布为兖州牧,整个兖州都背叛了曹操,幸亏有程昱、荀彧设计死守,留下了东阿、鄄、范三城作为曹操的归处。曹操面对这样的残局,心里已经够气愤够沮丧了,但是他一回来就握着程昱的手说:“没有你的话,我将无家可归了。”表为东平相。这多让人感动啊!吃了这么大的败仗,老家还差点没了,曹操回来之后不仅不责怪守城将领为什么背叛自己,也不追究为什么一个省丢的只剩下三个县的领导责任,他首先做的是鼓励安慰自己的部将,能留下这三座城已经不错啦!说实话写到这里我眼泪差点掉下来,能有这样的主公,夫复何求?徐晃经常叹息道:“古人患不遭明君,今我幸遇之,还要考虑什么个人的那些小事呢!”退而无私交。是啊,有了一个好领导,还怕什么会没有呢?有了一个坏领导,已经有了的也会失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