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怎样被埋没掉的(职场规律总结,20万字)》
第11节

作者: e路狂飙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人性是非常复杂的,利益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在企业管理和制度建设方面没有太大的突破,与人性研究禁区太多,未能建立深刻和精细的体系有很大关系。无论你以前接受的是什么教育,对人性持什么样的观点,要想在职场上混得顺风顺水,就必须认识到利益是人性当中非常核心的一个要素,而且必须对利益有个比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如果不能在这个问题上获得突破,我们在实践当中就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日期:2011-05-03 23:35:44
  每个人拥有的生命、时间、精力和资源都是非常有限的,利用这些禀赋为自己最大限度争取好处,既符合人类的天性,又是一项基本人权。正是因为这样,在社会当中,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可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事务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挑剔和指责的。我们主张职业生涯应当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是一个非常中性的提法和客观存在的现实,没有任何褒贬的意思。利益对于一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在现实之中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日期:2011-05-04 09:27:09
  努力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利用价值。无论是企业、同事、朋友还是客户,之所以愿意跟你接触,并最终发展成为良好的人脉,看重的是你在某方面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这种利益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还可以是思想的;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未来的,或者是想象中的。就拿经验交流这类事情来讲,其实越是高手,越喜欢跟别人切磋,以不断扫除盲区,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能力。但如果他感觉并不能从你这里得到任何启发,而只是单向度地帮你扫盲,他就缺乏一种内在驱动的积极性,懒得理你。当然,你花钱请人家讲课,或者以其他利益形式交换是另一码事情了。

  你在对方那里利用价值的持续性、重要程度和不可替代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己的职业生涯。企业经营本来就是高风险事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有好的时候,有坏的时候,出现严重困难之时,裁员是非常正常的。你被列入解聘对象,也不能怪企业和老板薄情寡义,利益使然。但只要企业能够支撑下去,总是需要员工的,总会有人留下。因经营困难而开展的裁员活动,一般都会将注意力放在那些不再需要、可有可无、可以替代的岗位和人员身上。那些岗位重要,且难以替代的人员,基本都会被留下。如果你在公司那里的价值不断增强,并且无可替代,除非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企业是不会裁掉你的,甚至还会有重用和提拔的可能。倘若你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即使有人不太喜欢你,或者犯了很多小错误,出于利益权衡上的考虑,他也奈何不了你。韩信一直不被刘邦喜欢,还多次出现过尾大不掉的事情,但在楚汉之争、天下未定的档口,韩信能力强超,无可替代,刘邦在很多问题上也不得不迁就他。

  日期:2011-05-04 10:54:54
  在职场中注重利益,还意味着必须通过出让利用价值为自己换取相应的利益。实施利益对等原则,自己不吃亏,也不要让别人吃亏。我们努力提升利用价值,为的就是能够给自己生存发展换取更好的资源,或者说利用价值就是为自己争取利益的资本。一般情况下,对方在利用你之时,也会相应地给你一些好处。但在现实当中,对方只求索取不舍给予的例子特别多,如果自己不去争取,人家是很难痛痛快快主动给你报酬的,这就需要依靠自己的资本促使对方给你合理的回报。红遍神州的《杜拉拉升职记》当中主人公同李斯特之间的斗争就很好说明,尽管有资本和付出才会有回报,但很多时候回报必须靠自己去争取。否则受苦受累、默默无闻不说,别人还瞧不起,认为你脑子有问题。

  日期:2011-05-04 12:15:43
  要想在职场当中获得长久发展,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要保证别人的合理利益,不要让对方明显吃亏。人际关系在相当大程度上都是以利益为基础的,职场上发展,与企业和同事、客户之间的交往,都应当建立在互惠互利、双赢共赢基础之上的,否则这种关系难以长期持续下去,至于怎样才算合理,社会上都有大致的行情。别人老是让你吃亏,你肯定不干,将心比心,你老是让别人吃亏,人家也肯定不干。要想在职场上发展的如鱼得水,应当将确保别人利益和追求自己利益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之上,在这方面对人家有所亏欠,其他方面要的想方设法补偿。在我们周围,总是存在那么一类人,自己很有能力,能说会道,他们也不是存心算计别人,但总是想多获取一些好处,虽然大家一般也不会说他什么,但关系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关键时候很难帮他,事业发展肯定会受到很大限制。

  日期:2011-05-04 16:35:15
  出于共同利益的考虑,在某些具体问题和事情上,完全可以化敌为友,变疏为密。职场当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存在真正的敌人,大家充其量只不过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竞争对手而已。一旦竞争因素消除,彼此在某些方面还存在合作的可能,特别是存在利益交集或者互补性较强的情况下。无论在影视作品当中,还是在我们周围,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真正做大事之人,都是站在现实利益角度考虑问题的,哪怕双方今后依旧是对手,但此时此地大家还是可以进行精诚合作的。站在情感上来讲,要做到这一步,确实很难,但站在有利于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上,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时至今日,情商早已成为路人皆知的一个概念了,很多人将此谈得云苫雾罩,仿佛玄妙的很,其实更多站在利益而非情绪角度考虑问题,是情商当中最为基本的一个元素。

  ——
  日期:2011-05-05 08:52:03
  (014)
  铁律之十四:交易心态过于严重,处处强调付出与所得对等,是影响年轻人职业发展的毒药。因为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到能力和经验的积累,而这两项对于一个人的职业前景来说非常关键,也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历练才能获得。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一类非常典型的现象,那就是不少人在做事情过程中,交易心态比较严重,几乎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权衡成本和收益,如果感觉某件事情收益较差,就不太乐意去做。倘若老板让做这做那,心里就会想,你才给我多少钱,天天这么多事儿。或者是存在着将付出和收入对等,你给多少钱我干多少事,你给的多我就好好干,你给的少我就简单应付应付的心理。而这种心理比重最大的群体,一类是接受过中高等教育、出身社会没几年的年轻人,另一类则是年龄超过四十多岁、经历过很多风雨的老油子。

  日期:2011-05-05 18:34:09
  虽然这两类人群在心理状态上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但形成的原因却有很大不同。刚出道的年轻人之所以会有这种心理,是因为在学校中普通接受过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教育,并将这种观念扭曲为你给多少钱我办多少事的对等交易。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假如之前没有多少积累和铺垫,人生基本上已经定型,难以有更多的发展和上升机会,加之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糊口的生存压力很大,活得非常现实,做事情绝大多数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更为看重能看得见的短期利益。对于后一类人群,他们持对等交易心态,我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年龄已大,寻求其他方面的一些东西已经不太现实,出于方方面面的压力必须这么做,没得选择。而前一类人,如果持这种心态,则会对自己的职业前景造成巨大伤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