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怎样被埋没掉的(职场规律总结,20万字)》
第9节作者:
e路狂飙 朋友M,在一家明星级企业担任销售代表,每年都能上公司销售龙虎榜,期间也换过几个区域,都干得相当不错。数年时间下来,能力自然突飞猛进,专业结构也大为优化,实际上基本上已经达到胜任大区经理的水平。遗憾的是,公司已经进入发展成熟期,能够提供的上升空间非常有限。这位朋友又属于上进之人,对此不甚满意,转而从外面寻找适合自己的平台。正好深圳相关行业的一家公司刚刚起步,求贤若渴,从社会上空降营销副总。他跟对方接触之后,大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在一片美好的憧憬中决定走马上任。他去之前还就此事征询过本人。详细了解了一些情况之后,我劝他最好不要去,去了之后顶多一年就得走人,所答应的各种待遇根本兑不了现,因为照行业当时状况,还有公司可供动用的资源,没有任何操作起来之可能。M以前发展较顺,又具有典型的销售人员思维,认为靠自己能力,完全没有问题。
经过半年多时间身临其境的体验,才感觉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其一、大公司的操作模式很难拓展到小企业身上,自己原有经验难以派上用场;其二、公司提供不了太多的配套资源,在粮草弹药缺乏的情况下,只能靠销售人员饿着肚子去肉搏,在此基础上所谓的销售其实就是一种冒险;其三、所属行业的产品,市场认可度很低,在效用上存在巨大争议,需要一个漫长的消费者教育过程,但公司实际上只追求短平快的销量,对其他一切都不太感兴趣;其四、老板在市场运作上不愿投入,只求产出,寄希望于一些不花钱的奇招妙计。在这家企业呆了一年多的时间,M郁闷的不得了,想想自己也曾是行业内的销售精英人物,现在竟沦到这般地位,毫无作为,老板十分不满,还得卷铺盖走人。这一番折腾,什么都没得到,还平白无故添了个失败案例。最后经过系统反思,他又找到以前的同事们,上下左右疏通,回到原单位继续做销售代表了。
在事实上,如果一个项目,特别是新项目,存在着明显的框架性缺陷,或者老板和管理层的思维与市场环境严重脱节,项目遭受重大挫折,基本上没有任何悬念。假如其它类型岗位,你可能还要好一些,最起码具有一定的缓冲时间,倘若你在这种平台上担当商务运营类职务,充当烈士的可能性就非常大,而且还可能很快牺牲掉,会给自己职业生涯带来大的硬伤。我们之所以跳槽,基本上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如果做不到这点,神马一切都是浮云,公司的品牌、实力、知名度,甚至所提供的职位和待遇,皆是迷你心智的幻象。当然幻象很多时候也能反映本质,注意这里的前提为“有时”。这个道理不但适用于公司平台评估领域,同样适用于对企业特定部门和岗位的评估。
——
日期:2011-05-02 11:53:39
(011)
铁律之十一:职场上的学习,很多时候无老师、无教材、无标准答案,甚至连方向都没有。能否有效突破“三无”的限制,使自己能力得以快速提升,是职场中人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高度。
受竞争压力驱使,重视学习早已成为国人的一种常态,学习型社会已经由口号转变为现实。然而人们普遍迷惑的是,从大方向上来讲,学习是肯定没有问题的,但我究竟需要学什么呢,如何有助提升竞争力,自己努力方向对不对,其效果如何去测评?!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社会不同于学校,职场当中的我们,如何才能有效进行学习,进而能够发展的更好。
日期:2011-05-02 18:02:36
我们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学校当中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以老师、教材、答案、考试为4大核心要素,最起码还是有比较明确方向的。尽管职场上某些东西的学习,仍可以通过此类模式进行,但更多的东西没有办法这样获得。即使你不断寻求有关材料去学习,但最终还是发现如此得来的东西有限,与自己需求匹配程度不高,对于自身发展的帮助不太理想。换而言之,社会上绝大多数学习必须建立在“三无”基础之上,谁能在这方面获得突破,谁就更有可能比别人发展的更快更好。
要解决“三无”情况下的学习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你所要努力的方向。比如,你在行业上是要关注钢铁、汽车还是机械,在专业上偏重于人力资源、财务运营还是企业战略,在职业上侧重于管理路线还是专家路线。大方向确定了之后,你也许感觉还是满头雾水,莫衷一是,这是因为方向缺乏进一步细化,实施起来的可操作性差。假如你决定此生就是要在钢铁行业发展,并成为对行业整体运行情况熟悉的专家。那接下来就应该了解各大企业的产能产量、产品结构、市场需求、过去二十多年的演变历程、全球行业格局,甚至还应该包括技术方面的动态情况。
日期:2011-05-02 19:41:16
当然,这么多的细分点,你一下子也不太可能关注过来。一个比较现实的做法,就是每个点都按照专题的方式,尽可能挖掘这方面的材料,并尝试找出其中隐藏的逻辑关系。在相对系统和全面之后,再按照同样的方法进入下一个专题。这样持续坚持下来,三到五年之后就能对行业有个比较深入的把握,无论在广度、深度还是系统性方面,都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在系统和子系统都比较完善之后,剩下的工作就是对系统进行查漏补缺,针对相关领域进展动态,对各子系做必要更新和维护,使之更为精确和严密。
也许很多人在此依旧会有疑问,你这样做不是闭门造车吗,如何才能确保学习质量,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偏差。由于缺乏标准答案,似乎学习效果难以评估,其实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解决。第一、自己根据独立的系统对其中一些趋势进行判断,并与个案动态情况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经验和不足,找出原因并对系统进行修正。对某一行业的深度把握,可以走这个路线。第二、对自己能够见证的一手案例,进行必要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类案例做深度研究,以便找出背后隐藏的原理、规律和趋势,并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予以验证、完善和提高。这类方式在传统中医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常见,也可应用在管理、营销和品牌领域。第三、积累和领悟到一定程度之后,努力寻找各种机会,当面或者利用其他信息手段,与更多人展开交流,以打擂方式推动自身水平提升。比如,当你对某类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之时,肯定会有一大批人有不同的意见,甚至是无理责难,在回应、辩解和说服的过程中,无疑会对不少问题想的更为透彻和严谨一些,对方无论水平高还是低,对你学习效果的深化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日期:2011-05-02 22:31:30
倘若我们对社会上“三无”学习模式做一个总结,第一招可以概括为“无中生有,化繁为简”。当我们大方向都不太明朗,或者面对目标不知如何下手之时,可以先按照专题的方式,将自己学习方向聚焦在方便操作的一个点上,慢慢以这种方式向更多选题点拓展。譬如你学习职场技巧,可以先从应聘技巧方向入手,然后再向办公室政治、面谈方式、跳槽管理等领域拓展。刚开始可能感觉非常简单,不成系统,当你专题积累到上百个之多时,系统和精密性就很自然逐步得到了解决。切忌望见太多的问题而没有头绪,仿佛脸前一片汪洋,不知道该到哪里立足,实际上你可以先就近找个岛礁栖息下来,日后再行开拓,也许几年下来群岛都成了你的势力范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