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32节

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久,太末县(今浙江衢县)的丰安、浦阳一带发生民变,朝廷又调贺齐为太末长,专门负责处理此事,贺齐一到任便惩恶扬善,赏罚分明,仅用月余时间就顺利平息了这次动乱。
  日期:2015-04-30 19:12:10
  孙策刚进入会稽时,让贺齐接了韩晏之职,出任永宁长。随后韩晏的战死,让孙策不得不再次考虑应由谁负责平定南部,最终他令贺齐继任都尉一职。
  这个决定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商升得知新的对手是贺齐后,出于畏惧心理马上主动派人求和,贺齐对来者耐心地说明了利害关系,劝得商升同意送上印绶,投降孙策,不料其部下张雅、詹强等人却拒绝出降,还杀了商升,接着张雅自称无上将军,而詹强则自称会稽太守,两人约定一同领兵对抗贺齐。

  鉴于当时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贺齐没有贸然进攻,而是让部队先驻扎下来,然后对张雅、詹强二人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不久,张雅与女婿何雄因争权发生冲突,贺齐得知后立即派人从中挑拨离间,加剧矛盾,致使这对翁婿进一步猜疑,最终反目成仇,而贺齐则抓住这一战机,乘虚对张雅所部发动进攻,一战而定。张雅被消灭后,贺齐再反复对詹强进行劝说,詹强也意识到独力难支,被迫选择投降。

  此战的胜利,使地处边远山区的东冶等地悉数被孙策所占,会稽全境总算得以平定。事后,孙策将东冶一分为三,设立了建安、汉兴和南平等三县,对这块山越族的聚居地分而治之,而潜伏于此的王朗也不得不选择继续逃亡,他原本想跑到更为偏远的交州(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地区),但刚一动身就被孙策的士兵逮住了。
  日期:2015-04-30 19:13:13
  【王朗的后半生】
  孙策为人,向来恩怨分明,甚至有时候做事的风格比较狠辣,但对于不服自己的王朗,他却表现得非常地大度,仅责骂了几句就宣布将其释放。
  其实孙策这么做的目的,多是出于统治的需要,毕竟普天下都知道王朗是个大知识分子,学问高,名气响,威望足,杀了他,会背负一个残害名士的恶评,反之,则可以博得一个尊重知识分子的美名。

  理由通俗地讲就是,因为王朗是个读书人,有文化,而有文化的读书人是不动刀枪的,所以孙策为了证明自己也是个读书人,也有文化,就没动刀子。
  你是读书人,我也(标榜自己)是读书人,读书人不杀读书人。大致就这么个意思。
  往后的日子,孙策更是对王朗礼遇有加,简直就当成了菩萨一样供着,这么做纯粹就是一项面子工程了,作用无非是想让北方的陈琳、孔融等大文豪们知道,江东不光有提刀耍枪的武夫,也有吟诗作对的骚客。
  正所谓有文有武,一样都不能少。
  从此,王朗便成了一介闲人,在孙策手下整日无所事事,当然,这也是由于前者打心眼里不想为后者所用,而是想回北方。

  其实王朗的这份心思,孙策通过让张昭去侧面了解,也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当许都的朝廷征王朗任谏议大夫的诏令一到,他就大大方方地放行了。
  毕竟留得住人留不住心,况且王朗名气再大也不过是个文人,写几篇文章,歌颂一下江东的康乐之世还可以,要他在战场上出谋划策就不行了。
  日期:2015-05-01 00:09:50
  要说王朗的运气也实在不错,离开了地方,进入到中央,从此仕途一路平坦,一帆风顺。
  他最初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后历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均干得很出色,尤其是担任大理卿期间,处理事务倾向于宽恕犯罪者,当控罪有疑点时,判罚也通常会从轻考虑,因而与钟繇被誉为是曹魏政权的两大治狱能吏。
  曹丕执政期间,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丕称帝,改为司空,进封乐平乡侯。到了曹睿即位,再封兰陵侯,增邑五百,共一千二百户,后转任司徒。
  最终官至三公之列的王朗,前后侍奉三帝,堪称政坛上的不倒翁,但与在江东时不同,他在曹魏处并不是一味地靠名气骗吃骗喝,而是做到了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如曹丕喜欢夜间狩猎,他就引经据典地提出批评,曹睿要大修宫室,他也据理力争,请求皇帝先考虑一下百姓的生计,不应铺张浪费,因而在朝堂上一直有着上佳的口碑。
  晚年的王朗,转而致力于学术研究,经过长期的专研,他对《易》、《春秋》、《孝经》、《周官》等古籍逐一进行了注释和点校,还写下了这些经典名籍的大量评论随笔,而他的学术成果大部分也得以保存并流传于世。
  生前是个好官,死后的待遇也不错,太和二年(公元228年),王朗在家中安然驾鹤西去,死后被谥为成侯,且获得了与典韦、徐晃、陈群、钟繇等人一同列入武帝(曹操)庙堂,接受祭祀的特殊待遇。
  本章花了不少篇幅介绍王朗这名非江东系统的人物,看似并无必要,目的其实是因为此人的一生,还是有一些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地方,而且他被号称最近似于神的那位长期踩在脚下无法翻身,我想做的就是还他一个公道,还历史一个真相。
  毕竟,迟到的公道,仍然是公道。
  日期:2015-05-01 10:11:52
  【来自许都的注视】
  丹杨、吴和会稽,是扬州最核心的三大郡份,因为它们无论从人口还是经济等各方面而言,都属于扬州的发达地区,孙策用了约两年的时间,赶走刘繇、击溃许贡,擒住王朗,总算将三郡控制在了手中。
  然而,以弱冠之龄坐拥三郡的骄人伟业,自然会招来四面八方众多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其中远在汉帝国新的国都许县城内,就有一双深邃而犀利的眼睛,一直注视着孙策的一举一动。
  那是来自曹操的注视。
  对于年少得志的孙策,曹操内心是怀有敌意的,只是由于他目前刚刚把献帝迎进许县,而且还得面对徐州吕布、九江袁术、以及河北袁绍等各方面的军事压力,加之与江东相距较远,实在鞭长莫及,所以尽管意识到日后的孙策将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十分难对付的劲敌,但也无法作出过激的举动。

  再说孙策得势后,对新生的许都朝廷又表示出了相当的诚意,派过奉正都尉刘由、五官掾高承等人携带奏章觐见献帝,还进献了方物(一些江东的土特产),使得曹操不仅找不到指责他的理由,反而得相应做出姿态,回以官职和爵号。
  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授予孙策的赏赐是——
  袭父爵乌程侯,拜骑都尉,领会稽太守。
  日期:2015-05-01 14:09:36
  尽管对孙策加官进爵,作了一番安抚,但号为乱世奸雄的曹操,施用权谋的手段当然不会只有这一招,实际上,孙策在江东的一家独大,是曹操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他在拜孙策为会稽太守的同时,又为其上了一剂眼药——
  任命陈瑀为吴郡太守,拜安东将军,此举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希望用陈瑀制衡孙策,引导江东政局走向多元化,复杂化,从而阻碍孙策对江东的统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