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11节

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4-12 23:26:31
  临睡前再更上一段,没怎么修改,写得仓促请大家见谅。
  庐江一役,是孙策第一次指挥部队攻打一个防守体系完善,兵力配备齐全的大城市,整个过程,他都遭到了守军的誓死抵抗。
  要说陆康其人,尽管在乱世中没什么大志向,但可取之处是深孚人望,很懂得笼络人心,庐江被包围后,一些在外休假的官吏将士,并没有因此而溃散,反倒纷纷选择了主动回归,且不惜“遁伏还赴,暮夜缘城而入”,表现出了愿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
  于是,整个战事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对双方而言都艰苦无比的拉锯战,从兴平元年打到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历经一年多的时间,该郡才宣告失守。

  孙策已攻拔庐江!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最惊讶的人莫过于袁术,毕竟他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
  孙策所部的人数不多,可作为先期的炮灰使用,先去消耗一部分陆康的兵力,就算这小子真有大将之才,顶多也只能形成一个僵持的局面,拿下庐江的可能性并不大,最后肯定是双方拼个两败俱伤,到时候,孙策兵尽力竭,以后仍得唯自己的马首是瞻,而庐江估计也已奄奄一息,用不了多大力气就能搞定,简直就是个一举两得的结局。
  而战况的进展,也一度未出袁术所料,庐江坚固的城防,曾令攻方一筹莫展,但袁术想不到的是,孙策竟颇有其父打仗时的二杆子精神,不抛弃,不放弃,围定城池后便死磕不休,憨憨地血战到底,而且所部将士也个个骁勇异常,沙场之上毫不惜命,实不愧为江东猛虎悉心调教出来的一支精锐之师。
  现在庐江城破,陆康败亡,一切都木已成舟。
  如何是好?
  难道当真要信守承诺,把庐江交给孙策?
  万万不能!
  此人并非嫡系,岂可大用!
  想来想去,袁术又一次决定毁约了,反正之前与孙策不过是在一个私下场合作的一个私下约定,又没有签白纸黑字,成文画押,更没有公之于众,世人皆知。
  日期:2015-04-13 09:05:56
  结果,当孙策仍留在庐江,日夜翘首期盼来自寿春的消息时,苦苦等来的却不是那一纸太守委任状,而是一个令他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的消息——据内部人士透露,袁术准备派刘勋出任庐江太守一职。

  刘勋是何许人?不过一介志大才疏,骄横跋扈的武夫罢了,这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讲文化程度,处理政务的能力,论军事才华,杀敌制胜的本领,哪样比得过我,凭什么担此重任?
  庐江太守,就应该有材者居之!要不就搞个职位公开竞选之类的活动,能者上,庸者汰,再退一步讲,即使不搞公开竞选,也该给咱一个抓阄的机会呀!
  袁大主公,不要再搞一言堂啦,民主些,多少给年轻人一点奔头吧!
  然而,当刘勋从寿春一路趾高气昂地到来,并全盘接管过庐江军政大权后,憋屈的孙策心里早已是怒火中烧,连续两次遭到玩弄,让他彻底看清了袁术的真面目,对其一再出尔反尔的卑劣行径,更是有了无比深切的感受。
  伤不起啊!
  原来那位巧舌如簧的主公,竟是如此下作之人!说过的话如同放出的屁,毫无价值可言,这般言而无信,反复无常,怎能立足于天下?看来当初以为通过树立战功,能从此人那里得到实惠,这个意愿纯属与虎谋皮。

  不过孙策也清醒地明白,怒归怒,当忍还是得忍,公然表露出对袁术的不满,只会把自己推向一个更为不利的境地,毕竟淮泗一带,唯此人的势力最大,而自己根基尚浅,所以目前最为明智之举便是——与之虚与委蛇,寻机摆脱控制。
  目的:离开寿春,独自发展。
  然而,袁术会答应吗?
  日期:2015-04-13 10:12:49

  第四章 困龙出渊
  【北方龙蛇过江来】
  袁术居然同意了!
  而且令人更为惊奇的是,他不仅答应得很痛快,同时又拨给了孙策千余名孙氏旧部,还上表孙策为折冲校尉,赠军马数十匹,钱粮若干。

  这是怎么一回事?到底发生了什么?
  难道是压力过大,脑子严重缺氧,才导致神经出现错乱?
  不会的!
  在蜜糖水尚可持续供应的情况下,他的健康暂时还没有出现大问题。

  莫非已看破尘世,欲遁入空门,所以良心发现,打算玉成孙策?
  不可能!
  人家的志向超远,还谋划着要登上九五之尊呢!
  再或许……

  好啦,不必猜了,我来告诉大家吧,袁术的决定实属无奈之举,君不见这些日子,长江波涛汹涌,起伏难止,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究其缘由,皆因此地来了一条过江龙蛇。
  此獠姓刘名繇,字正礼,青州东莱郡牟平人氏(今山东潍坊一带),他系出皇室,血统高贵,先祖刘将闾乃高祖皇帝刘邦之孙,齐悼惠王刘肥之子。
  日期:2015-04-13 11:40:13
  刘繇的入世,还是颇具传奇色彩的。
  十九岁那年,他因叔父刘韪被盗匪劫持,遂纠集了十多人混入贼窝,并成功将匪首斩杀,从而救出了堂叔,由是显名。后举孝廉,拜郎中,还曾代理过下邑县(今安徽砀山)的县长,为官因铁面无私、清正廉洁而广受好评,与其兄刘岱(兖州刺史,关东讨董诸侯之一)被乡人并称为一对“麒麟儿”。
  当初平原名士陶丘洪想推举刘繇为茂才,州刺史反问道:“前年你刚举荐了刘岱,怎么现在又要推举刘繇?”其言下之意就是,你接连举荐了刘岱和刘繇这两兄弟,是不是想搞不正之风啊?
  陶丘洪听后笑言:“如果您能用公山(刘岱的字)在前,擢正礼于后,就好比驾飞龙赴长途,纵骏马驰千里,岂不快哉?”
  这对兄弟出仕后,似乎也格外能得朝廷的青睐,除了刘岱被拜为兖州刺史外,刘繇也曾先后被任用为司空掾和侍中等职,但他均以世局不稳为由,选择了隐居于淮浦(今江苏涟水),而没有前往就任。
  经黄巾和董卓导演的两次动乱,大汉天子威严扫地,中央集权迅速崩溃,四方诸侯也趁机大行割据兼并之事,逐渐公开(或半公开)地谋求与中央分裂。因此为了压制各地心怀异志的军阀,朝廷沿长江一线先后派出了多名皇室宗亲作为军政长官,以求控制局势。如先拜刘焉为益州刺史,出镇上游;再拜刘表为荆州刺史,扼守中游,至于中下游的扬州,则选择了当时一直闲居在家的刘繇。
  兴平元年,刘繇被诏拜为扬州刺史,这项人事安排可谓有的放矢,用意是希望刘繇能成为朝廷设在扬州的一根定海神针,针对的无疑是割据九江、窥视徐州的袁术,因为袁术自从杀死前刺史陈温后,便公然自称扬州刺史,且独断专行,不听号令,刘繇到任后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制衡此人。

  日期:2015-04-13 11:44:54
  与刘表初入荆州时的处境相似,扬州对于刘繇来说也是一块崭新的地域,全州共辖六郡九十二县,其中九江郡被袁术占据,庐江郡则属于陆康的地盘,另外吴、豫章、会稽等郡也都自成体系,军政皆由当地太守把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