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9节

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4-11 10:36:50
  很快,马日磾正式以中央特使的身份礼辟孙策,拜其为怀义校尉。
  校尉一职最早出现在秦代,是个专门配备给武官的职务,相当于军队里中等级别的军官,地位低于中郎将。“怀义”二字只是一个杂号,本身并不像城门、屯骑、步兵、长水等设在京师内的同类官佐那样,有着具体负责的工作。这也是由于汉末三国这段时期,各地诸侯相继并起,他们出于封赏部下的需要,使各种各样名号的校尉逐渐变得多了起来,因而才会产生出不少之前并不常设的校尉官职,如武锋校尉、建忠校尉、军议校尉等等。

  马日磾之所以破例给了孙策这个军职,一方面是感怀于孙坚过去曾为朝廷立下过诸多功绩,故而给予了其后人一个带有安慰性的名分,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孙策的了解,使他强烈地感受到这名年轻人身上独特的气质,认定假以时日,孙策必能闯出一番大事业,而他也愿意当一回伯乐,扶孙策上一个台阶,助其日后更好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该军职名曰“怀义”,即心怀忠义的意思,我翻遍了整部《三国志》,发现唯独孙策曾拜领过该职,可见马日磾用意之深远,他希望孙策今后能继承父志,行忠义之举,报国为民,死而后已。
  日期:2015-04-11 10:52:10
  获得怀义校尉后,虽说地位仍不算显赫,但至少让孙策摆脱了过去一介白丁的尴尬身份,有了更为广阔的社交空间,例如就是从那时候起,一些扬州本地武艺高强,却一直默默无名的在野人士,如蒋钦、周泰、陈武等人,纷纷慕名投奔到了孙策门下,他们不仅是孙策日后平定江东的先锋将领,还构成了东吴早期武将集团的重要班底。
  另外,孙策也开始能够平等地和袁术手下许多武将交往,毕竟在人家的屋檐之下,各类日常的接触不可避免,且实属必要,而经过一番结交后,他不但成功地融入了这些人的圈子当中,甚至连袁术的心腹大将乔蕤、张勋等人,都渐渐放下傲慢的架子,被孙策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倾心敬焉)

  这种奇特的情形颇为常见,连袁术不时也能看到。
  扎堆闲聊的众将当中,孙策这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儿,居然毫不羞涩地站在中间,泰然自若,高谈阔论,惹得周围笑声不断,叹服连连,袁术有时无意地瞥一眼过去,竟感觉稚嫩的孙策形象一下子变得无比气宇轩昂,似乎颇有领袖的范儿。
  或许,袁术并不清楚,其实孙策是一个有着特殊技能的人。
  而所谓的特殊技能,即绝佳的人缘。(好笑语)
  日期:2015-04-11 13:02:56
  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总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给人的感觉亲切而温暖,与之交往仿佛一见如故,如沐春风,连糟糕的心情都会变得愉悦起来,这种气质,可以说是天赋,似乎是与生俱有的。
  年仅十九岁的孙策正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相当豁达,和善的人,对谁都礼遇有加,如果用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来形容他,应该说一点也不过分。而且提到日常的交往,通常来讲拥有一个好的外在形象,往往可以更具优势,这一点在孙策身上也同样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他打小就生得一副好皮囊,长得容貌俊美,且英气逼人。
  当然了,如果仅有漂亮的外表,仁厚的性格,却胸无半点真材实料,充其量也就是个“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花瓶罢了。孙策肯定不会只有一副花架子,要说他之所以能得到张勋等一批老兵痞子的重视,除了“好笑语”外,还基于发生过这么一件事。

  日期:2015-04-11 16:05:51
  【少年张狂】
  孙策手下有一名骑兵,因为犯了罪而遭到搜捕,于是便逃进了袁术的大营内。
  区区一名小卒,犯事后不是有多远跑多远,却一头扎进袁术的地盘,这事怎么看都有些蹊跷,也许此人本来就是袁术安插在孙策身边的卧底,当身份败露后,才会第一时间想着回到主子那儿寻求庇护。
  这种情形下,如果孙策识相就应该适可而止,停止追查,毕竟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但不知是出于张狂的性格,还是因为那个小人物确实掌握了一些要紧的东西,反正结果就是孙策带人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袁术的大营,还光明正大地肆意搜查,当他在一处不显眼的马厩中找出那个小卒后,没有丝毫的迟疑,当场便予以了处决。
  过后,孙策自知干得有些出格,主动向袁术谢罪,而令他颇感意外的是,袁术竟然没有发作,反倒大大方方地说,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等于对此事作了定性,还肯定了孙策的表现,没有作任何责罚。
  此事看起来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过去了,然而造成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对孙策而言可谓有利有弊。好的方面在于树立了威信,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和敬畏,尤其是在军队体系内,袁术手下大将乔蕤和张勋都开始对他另眼相看,后来袁术被曹操所败,残部在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的带领下,本想去投靠孙策,只因路上遭到庐江太守刘勋的阻挠才无法成行。为什么他们没有去投靠刘表或袁绍等早已声名显赫的大势力,而选择了一个年龄、辈分都比自己低得多的年轻人?可见孙策当初留给他们的印象是何等的深刻与不一般。至于坏的方面,则集中反映在袁术的态度上,根据此人以往的性格,我们都知道他绝不是一个有度量的人,向来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大智若愚、虚怀若谷的风范,有的只是小肚鸡肠,睚眦必报的脾性,虽然表面上没有对孙策怎么样,甚至事后还人云亦云地赞了一句——“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可明明吃了个哑巴亏,又怎能咽得下这口气?

  况且别说是袁术了,换做任何一个有点头脑的老大,估计都会从孙策的这次举动中,觉察出一种潜在的危险。
  那就是:胆大妄为,目无尊长。
  如此放肆,也太不拿我这主公当回事了!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以后还指不定干出什么事情来呢!
  这才是袁术的真实想法。

  为此,他决定要报复。
  而孙策,则注定要为自己的年轻付出一些代价了,但常言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候吃一些亏不代表就是坏事,也许还预示着一次赢得新生的契机!
  夫英雄者,既能成虺蛰于九地之下,方可化蛟游于九天之上。
  孙策,你的考验来啦!
  日期:2015-04-11 23:27:21

  【第一次机遇】
  先说说袁术实施报复的手段,其实很卑劣,仅此一招——忽悠。
  当初孙策来投靠时,袁术高兴之余,曾许诺要任他为九江太守,不过却一直是光打雷不下雨,始终未加落实。而今孙策胆敢公然冒犯自己的权威,袁术就更后悔了,加之开始对这个年轻人有了新的认识,觉得真要重用之,岂不等于给了他一个长硬翅膀的机会?于是乎,丹杨人陈纪得以脱颖而出,主政九江。
  孙策一直苦于没有地盘发展势力,眼看九江这块到了嘴边的肥肉,就这么被只配打酱油的陈纪给截了胡,心情自然非常不爽。要知道,九江郡可是孙氏的势力范围,三年前(初平二年),若非孙贲率军攻入九江,逐走了袁绍的手下周昂,这处地方绝轮不到袁术来说话,况且袁术从南阳北上陈留,在匡亭挨了曹操一顿疾风骤雨般的拳头后,灰头灰脸地一路往南狂奔,进入九江后得到孙贲的接应,才算止住了颓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